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刘完素燥论阐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繁洁 《中医杂志》2004,45(10):723-725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专注于外感热病的研究,对于外感病邪之一的燥邪及其所致病证亦有精深的论述和详尽的阐发.他不仅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五气皆备,独燥缺如的情况下,补充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的病机,而且对燥病的病因、病证及其类型、治疗用药等诸多方面很有见地,蹊径独辟.特别是在《素问》"燥者濡之"、"燥者润之"的治疗思想指导下, 扩大了燥病的致病范围和治疗途径, 形成了证治一体, 从多途径、多角度探讨燥邪及它邪相兼为病的辨治体系, 为当今临床治疗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丁晓蓉  高其芳  李平 《中医杂志》2003,44(10):742-743
目的:采用客观、严格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开展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以确定其疗效。方法:选取80例患者(头臂动脉型)。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各4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针灸组临床治愈率15%,显效率62.6%,总有效率95%:药物组显效率12.5%,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示针灸治疗多发性大动脉(头臂动脉型)疗效确切.明显优于目前常规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13.
李宝珍治疗小儿脾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宝珍老师业医30余年,先后师从王士相和李少川两位儿科大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经验.我们有幸随师学习,现将导师治疗小儿脾胃病经验介绍如下. 1 小儿脾胃疾病,首重调护  相似文献   
14.
“针刺量学”研究之探本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易学之象数概念、理论及其对中国古代的科学世界观、自然科学发展及思维方式与方法等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医针灸量化的理论依据、思维方式与方法和标准。阐明易之象数理论是中医(针刺)量化的理论依据;中医针刺量化的思维方式是唯象思维;《易传》之"以类族辨物"和王夫之的"象数相倚"是古代科学文化朴素的唯物辩证方法论,是中医针刺量化的方法,既"取象"(即寻求符号关系)又"运数"(即寻求数量关系),形数统一;针灸量化的标准是以针刺深度、留针时间(呼吸次数或息数)为衡量针刺量的大小,以天地生成数、针刺补泻来区分刺激量的性质,以患者针下"气至"或"得气"的感觉来衡量是否达到最小刺激量。认为古代医家对针刺量学研究虽然还不够系统,但是对今后的针刺量化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阳伟红 《中医杂志》2011,52(23):2006-2008
从确定中医妊娠安全用药的特点入手,简要探析了中医妊娠安全用药研究体系的基本研究内容、构建方法及研究特点.认为中医妊娠安全用药研究体系是基于中医诊治特色而建立起来的现代化研究体系,有其自身特点,应予以发扬.  相似文献   
16.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廉玉麟教授,从事中医针灸教学及临床工作30余年;熟谙经典,学识渊博;擅长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颈腰椎病、妇科病等,疗效显著.我们有幸随诊学习.兹将廉老师治疗颈椎病经验简介如下. 颈椎病系指因颈椎椎体及椎间组织急慢性损伤、退行性改变所导致的病症.中医认为,本病由风寒湿侵袭或外受创伤,颈部气血痹阻,经络运行不畅所致.廉教授认为,针灸治疗颈椎病应该结合现代医学的分型,并根据颈椎的生理功能及解剖特点,提出分三线排刺的施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浅析大气和大气下陷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明  张军平 《世界中医药》2009,4(4):186-188
大气乃诸气之宗主,不同于宗气、中气等,为它气之上较高功能层次的气,是保持人体阴阳平衡和治疗各种疾病的关键。历代医家对其认识略有差异,其沿革发展受到传统儒学思维方法的影响,经自然与人体的关系论及自然对疾病的影响演变后由张锡纯提出大气下陷致病的理论,对后世医者影响颇深。作者通过对大气学说的来源、含义及大气下陷论的探究,认为大气下陷涵盖有大气因虚无力升提而下陷,大气不虚而无升提之势下陷者及大气因痰、瘀、邪等凝滞而无法升提者等3层含义。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分期论治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筠  张军平 《中医杂志》2006,47(7):541-542
从中医传统理论出发,结合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AS)研究的观点和结果,从3个阶段认识AS的病理,并进行分期论治的探讨,即AS斑块形成期与调肝益肾健脾,斑块的稳定期与清热解毒,斑块的破裂期与活血化瘀.倡导中医药治疗AS的研究,应在现代医学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斑块形成、发展的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治法进行分期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王怡  张玲  肖扬  张莉  邢永发 《中医杂志》2011,52(4):326-328
目的从氧化应激以及炎症角度观察通脉养心丸对缺氧损伤的心肌细胞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技术并建立心肌细胞缺氧损伤模型,取成功培养的单层心肌细胞培养48h后分为空白对照组、缺氧损伤组、通脉养心丸组,通脉养心丸组分别给予通脉养心丸含药血清1g/kg、2g/kg、4g/kg、8g/kg,每组9孔。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酶(GSH)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与缺氧损伤组比较,通脉养心丸含药血清各剂量组能够显著升高SOD、GSH活性,降低MDA浓度(P<0.05或P<0.01);通脉养心丸含药血清4g/kg组能降低缺氧损伤引起的心肌细胞炎性因子IL-6、IL-1β浓度(P<0.05或P<0.01)。结论通脉养心丸具有抗心肌细胞缺氧损伤作用,抗氧化、抗炎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臂踝指数(BAI)的影响因素,探讨其与中医脉象的关系。方法收集体检者244例,排除下肢动脉有闭塞者12例,根据baPWV分为正常组(87例)、轻度硬化组(63例)和硬化组(82例),应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双侧的baPWV及BAI,同时记录体检者年龄、病史、血压、血脂、体质指数和脉象,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动脉弹性的因素及与中医脉象的相关性。结果 3组体检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脉压差随着baPWV值的增高而呈上升趋势,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水平及体质指数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aPWV影响因素为年龄、收缩压、糖尿病史,BAI影响因素为年龄、糖尿病史(P<0.05)。反映动脉硬度由弱到强的脉象(弱脉组、平脉组、弦脉组)双侧baPWV均逐渐增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脉管的粗细相关的脉象(细脉组、平脉组)双侧BAI逐渐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龄、收缩压、糖尿病史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baPWV、BAI与脉象表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