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用常绿油麻藤种子提取左旋多巴(简称 L-多巴)临床对照观察103例。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用药组22例,3~6个月达骨性愈合者20例,占90.9%;对照组10例中仅4例6个月内达骨性愈合,占40%。四肢新鲜骨折71例,用药组44例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46.6±12.7天,对照组27例为117.9±66.3天(t=5.96,P<0.001)。动物实验结果也证明L-多巴有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而成为目前骨组织工程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对这方面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从诱导因子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物理条件、新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3.
学术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是造血微环境中的一种重要细胞成分,可以向多种组织增殖分化,且免疫原性低,临床实验证实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用于组织修复及治疗间充质组织遗传缺陷性疾病。 目的:深入认识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多向分化潜能。 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5-01/2005-12的相关文献,检索词“mesenchymal stem cells,differentiation,biological characte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5-12的相关文献,检索词“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生物学性质”,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78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或多向分化潜能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分析。 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多向分化潜能方面内容进行汇总分析。所选用的30篇文献中,4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 资料综合:①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组织中的含量最为丰富,此外还存在于胎盘、羊水、脐静脉内皮下层、外周血及肝脏、脂肪、肌肉、皮肤等多种组织中。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软骨、骨、骨骼肌、肌腱、脂肪、神经及肾脏实质的细胞等。②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目前主要有3种: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筛选法:鉴于间充质干细胞与其他细胞密度的差异,采用Percoll或者Ficoll分离液来实现细胞间的分离,同时依据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的特性,将其与非贴壁细胞分离。流式细胞仪分选法:根据间充质干细胞体积小、相对缺少颗粒这一特性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进行分选。磁珠分选法:根据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带有或缺失的抗原成分进行正选或负选,用抗体包被磁珠,获得相对纯化的间充质干细胞。现今常用含5%~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目前对于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也主要是根据形态、功能等,而且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也不尽相同。③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的理化环境和细胞因子诱导下,能够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内皮等多种细胞类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免疫原性弱,是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此外,间充质干细胞易于外源基因的转染和表达,在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结论: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特性使其在组织工程创伤修复、细胞替代治疗、支持造血、基因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前景相当广阔。但目前采用的体外分离培养无法得到单克隆的细胞成分,也缺乏可靠的鉴定标准,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有何差异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94.
背景:组织工程皮肤对于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修复与重建具有重要作用,含有中药的组织工程皮肤支架对于细胞黏附及创面感染控制的作用研究并不多见.目的:利用角质形成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筛选生肌液应用浓度,观察生肌液-明胶-壳聚糖载药皮肤支架对细胞黏附及生物相容性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以角质形成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为观察对象,随机对照实验,于2005-02/08在大津市天津医院骨科研究所细胞工程室完成.材料:健康大耳白兔1只,用于获取皮肤种子细胞;生肌液、当归提取液及生地提取液(自行提取,1.5 g/mL),明胶-壳聚糖支架及生肌液-明胶-壳聚糖支架由天津大学提供.方法:①以dispase Ⅱ-胰蛋白酶-EDTA消化法获取第3代角质形成细胞与成纤维细胞.②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为普通培养液(含体积分数为0.1胎生血清的基础培养基);生肌液组为含有生肌液质鬣浓度分别为5,6,8,12 g/L的培养液;当归组为含有当归提取液质量浓度为8 g/L.的培养液;生地组为含有生地提取液质昔浓度为8 g/L.的培养液;表皮生长因子组为含有10 μ g/L 表皮生长因子的培养液;分别用于培养第3代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于1,3,5,7d用M1_r法榆测细胞的增殖情况.③制备基质中生肌液质量浓度分别为50,60,80,120 g/L的载药支架组,将上述细胞在支架上培养,分别于7,14 d用半定量方法观察细胞与支架的黏附情况.④60,80 g/L.载药支架组种植角质形成细胞,分别于4,7,14 d取材,进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生肌液对皮肤种子细胞增殖的影响.②载药支架对细胞黏附的影响.③细胞与载体的相容性.结果:①MTT检测结果表明,5、6、8g/L的尘肌液组细胞增殖较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第3代角质形成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在60、80 g/L的载药支架上呵获得较多增殖.③支架E的角质形成细胞形态良好,与支架紧密贴附,药物对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结论:生肌液质量浓度为60,80 g/L 的明胶-壳聚糖载药支架町有效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黏附和增殖.  相似文献   
95.
肝脏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肝移植围术期的出血是一个棘手问题,在术前、术中和术后有完善的实验室监测及合理的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在肝移植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凝血系统、纤溶系统会发生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本研究对20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术期止血和凝血功能参数进行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96.
目的通过制作股骨颈骨折复位后轴向旋转移位模型并依据X线投照探讨评估股骨颈骨折旋转移位的最佳指标。方法取6具干燥成人完整股骨标本, 男2具、女4具。设计并制作股骨近端正侧位和斜位X线投照卡具和支架。对股骨标本进行股骨颈骨折造模, 根据Pauwells分型制作成Pauwells 30°、50°和70°模型(各2具), 手法复位并残留旋前20°、40°和60°轴向旋转移位。对每种骨折模型进行不同角度(足侧40°、足侧20°、垂直0°、头侧20°、头侧40°)的投照, 测量模型的骨小梁夹角和Garden对线指数, 观察内斜位和外斜位X线片骨折线的影像特点。结果股骨颈骨折复位后存在旋前20°和40°轴向旋转移位时, 在不同投照体位下旋转移位组的骨小梁夹角与解剖复位组相比差异较小。残留旋转移位为60°时, 在Pauwells 30°和50°骨折模型中大部分投照角度下骨小梁模糊不清, 未能测量出骨小梁夹角;Pauwells 70°骨折模型中旋转移位组的骨小梁夹角与解剖复位组相比差异较大。正位X线片中, 当Pauwells 70°组旋前移位为60°时, Garden对线指数显示复位不满意(150°, ...  相似文献   
97.
创伤性骨折是一种常见骨外伤综合征,造成骨折处骨骼和骨髓腔内骨髓组织的破坏,局部肌肉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导致了损伤部位各系统代谢和有机联系的紊乱,同时也刺激生物体内的修复体系,环磷酸腺苷(cAMP)作为细胞内第二信使,它不但参与细胞分化增殖活动和机体的正常生理代谢,而且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的方式,在修复体系中发挥其作用。研究机体遭受骨折的巨大创伤和愈合过程与cAMP含量的规律,不但为骨与骨折愈合原理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分子生物学理论,也将为骨折治疗和愈合评价提供有意义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8.
医院附设研究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医疗、教学、科研这三重任务。根据我院的经验,医院附设研究所主要应做好十件事情:  相似文献   
99.
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骨关节疾病,主要由创伤引起的踝关节损伤破坏其生物力学的平衡,导致踝关节发生退行性病变。常好发于青年人群,患者常易出现关节疼痛及僵硬等症状,不及时干预则发展为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目前针对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但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应用国内并无相关文献进行报道,故我们对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病因、诊断、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00.
骨关节炎(OA)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退行性关节炎。常见致病因素包括年龄增大、体质量偏重、长期劳损、创伤、炎症、关节先天性异常等。OA疾病中最易受累的是膝关节,膝骨关节炎(KOA)是涉及整个滑膜关节的复杂疾病过程。KOA的病因复杂,目前对于KOA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治愈,只能控制KOA的某些症状或者延缓该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这既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负担。因此,应用KOA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其潜在的发病机制。文章综述了目前使用较多的KOA动物模型,具体可分为自发性、诱发性和转基因3类,同时对常用的动物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这些动物模型的优缺点,就该疾病动物模型目前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做详细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