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目的]研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常规的检测项目肌酸激酶MB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进行同步比较,为AMI的诊断提供更好的指标。[方法]对临床可疑的81例AMI患者测定全血eTnI、MYO、CK—MB质量,并同时对血清中H—FABP进行定性分析,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入院后24h内CKMB、cTnI、和H—FABP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80.5%、77.8%、91.6%、83.3%;特异性分别为:77.8%、77.8%、66.7%、100%。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胸痛发作6小时内MYO诊断敏感性较高(95.45%),其次H—FABP(77.27%),CKMB(72.73%),cTnI(68.18%)。[结论]H—FABP较cTnI,CKMB,MYO对早期AMI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有望成为新的AMI早期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应用磁珠酶免疫分析(IMS-ELISA)方法检测HLA-B27抗原,探讨此方法在关节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对110例AS患者、49例RA患者和47例其他关节病患者用磁珠免疫分析和混合淋巴细胞毒试验(MLCT)两种方法进行HLA-B27的检测,应用受试者特征(ROC)曲线进行比较与分析,对两种方法曲线下面积(AUC)差异显著性做统计学检验,同时,对两种检测方法在标本保存时间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 ①AS组与RA组及其它关节病组频数分布图峰值分离,表明HLA-B27的检测对AS有一定的辨别能力;②IMS-ELISA法AUC>MLCT法AUC,两种方法具有显著性差异,IMS-ELISA法检测HLA-B27对AS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③全血标本4℃保存一周。用IMS-ELISA法重复检测阴、阳性标本结果均无明显改变,这对AS的进一步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并适用于做大量的筛选试验。结论 IMS-ELISA是一种快速、方便、准确的检测方法,是检测HLA-B27的一项新技术,是对AS和各种关节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一种实用而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3.
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多向分化潜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学术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是造血微环境中的一种重要细胞成分,可以向多种组织增殖分化,且免疫原性低,临床实验证实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用于组织修复及治疗间充质组织遗传缺陷性疾病.目的:深入认识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多向分化潜能. 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5-01/2005-12的相关文献,检索词"mesenchymal stem cells,differentiation,biological characte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5-12的相关文献,检索词"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生物学性质",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78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或多向分化潜能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分析.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多向分化潜能方面内容进行汇总分析.所选用的30篇文献中,4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组织中的含量最为丰富,此外还存在于胎盘、羊水、脐静脉内皮下层、外周血及肝脏、脂肪、肌肉、皮肤等多种组织中.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软骨、骨、骨骼肌、肌腱、脂肪、神经及肾脏实质的细胞等.②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目前主要有3种: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筛选法:鉴于间充质干细胞与其他细胞密度的差异,采用Percoll或者Ficoll分离液来实现细胞间的分离,同时依据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的特性,将其与非贴壁细胞分离.流式细胞仪分选法:根据间充质干细胞体积小、相对缺少颗粒这一特性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进行分选.磁珠分选法:根据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带有或缺失的抗原成分进行正选或负选,用抗体包被磁珠,获得相对纯化的间充质干细胞.现今常用含5%~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目前对于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也主要是根据形态、功能等,而且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也不尽相同.③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的理化环境和细胞因子诱导下,能够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内皮等多种细胞类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免疫原性弱,是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此外,间充质干细胞易于外源基因的转染和表达,在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结论: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特性使其在组织工程创伤修复、细胞替代治疗、支持造血、基因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前景相当广阔.但目前采用的体外分离培养无法得到单克隆的细胞成分,也缺乏可靠的鉴定标准,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有何差异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全自动尿沉渣仪检测"异型细胞"对尿路上皮癌的筛查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54 852例门/急诊患者,用FUS2000/FUS200尿沉渣仪进行尿有形成分检测,用人工图像复核、人工显微镜、瑞氏染色3种方式对"异型细胞(肿瘤细胞)"进行形态学确认。跟踪随访"异型细胞"阳性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54 852例患者中271例检测到"异型细胞",阳性率0.5%。271例"异型细胞"阳性患者中194例病理诊断为尿路上皮癌,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结合人工复核对"异型细胞"的判定与病理诊断相符率为78.2%(194/248)。结论全自动尿沉渣仪检测到"异型细胞"提示临床开展尿路上皮癌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入院D二聚体(D-dimer,DD)水平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CAP患儿,通过电子病案系统查询相关资料,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入院DD水平与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共有413例CAP患儿纳入研究,住院时间为3~21 d,中位时间7 d;入院DD中位水平为510.87 ng/mL,三分位点为400 ng/mL、712.23 ng/mL。Logistic分析显示入院DD水平是CAP儿童住院时间7 d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712.23 ng/mL)vs低水平(400 ng/mL)OR值3.335(95%CI:1.973~5.637,P0.001),中水平(400~712.23 ng/mL)vs低水平(400 ng/mL)OR值2.015(95%CI:1.195~3.398,P=0.009)。COX分析显示高水平DD(712.23 ng/mL)较低水平(400 ng/mL)出院概率降低,HR值为0.652(95%CI:0.486~0.874,P=0.004),即住院时间较长的风险增大。结论 CAP患儿入院DD水平与住院时间具有独立相关性,提示入院DD检测可能有助于CAP患儿的临床管理。  相似文献   
46.
类风湿因子分型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类风湿因子分型检测对RA诊断、判断预后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我们用ELISA对不同病期的RA患者血清中的各型类风湿因子 (RF)进行了定量检测分析 ,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RA患者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 ,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 1987年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活动期RA患者 2 8例 ,其中男性 9例 ,女性 19例 ,平均年龄38 6岁 ;缓解期RA患者 32例 ,其中男性 12例 ,女性 2 0例 ,平均年龄 4 4 9岁。健康对照组 2 0例 ,为我院职工查体健康人员。1 2 试剂与仪器 RA分型检测试剂盒由德国BL公司生产 ,操…  相似文献   
47.
王小妮  魏殿军 《临床荟萃》2011,26(9):775-778
目的比较天津市20余年跨年度(1983年与2009年)两批分离的细菌性痢疾致病菌志贺菌优势菌型分布变化及耐药状况,并通过分子分型研究其流行病学溯源。方法分离鉴定93株志贺菌血清型,并针对15种抗生素研究其耐药特点。使用肠杆菌科基因间的的重复序列PCR(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ERIC-PCR)对志贺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009年志贺菌D群分离率较1983年明显增加。药敏结果示1983年所有福氏志贺菌对除庆大霉素以外的传统抗生素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在76.5%~100.0%,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三、四代头孢、喹诺酮类及亚胺培南100.0%敏感。2009年药敏示志贺菌对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的耐药率降低。而对除外的青霉素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三、四代头孢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结论天津市志贺菌优势血清型已发生变迁。临床上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福氏志贺菌较宋内志贺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增加明显。宋内志贺菌对四代头孢及喹诺酮类药物100.0%敏感。ERIC-PCR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基因分型法,可为同源性分析和爆发流行时追根溯源建立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ar cell,PBMC)IL-23的表达,探讨其在RA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治疗开辟新途径。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RA、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23和TNFα-蛋白水平,采用RT-PCR法测定各组PBMC中IL-23p19mRNA的表达,并作血清IL-23含量、PBMC IL-23p19mRNA的表达与血清TNFα-水平的相关分析。结果:RA组血清IL-23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其他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122,P=0.127);而各组血清TNFα-的水平均具有统计学差异,RA和OA组均高于对照组(P=0.000,P=0.042),RA组也高于OA组(P=0.013);RA组IL-23p19mRNA的表达高于OA和正常对照组(P=0.000,P=0.000),而OA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8);血清中IL-23和TNFα-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r=0.212,P=0.262),而PBMC中IL-23p19mRNA的表达与血清TNFα-呈正相关关系(r=0.392,P=0.032)。结论:IL-23在RA患者PBMC中高表达,在RA的炎性发展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
食物不耐受及其IgG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雪 《医学综述》2011,17(14):2158-2160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它使机体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此抗体与食物分子形成免疫复合物,可引起相应组织发生炎性反应,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食物不耐受因其症状隐匿且无特异性,故临床诊断较为困难。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为判断不耐受食物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根据IgG抗体检测结果,忌食或少食不耐受食物,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控制及预防疾病,为此类疾病的诊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分析抗JO-1抗体阳性病例的临床特征,以利于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抗JO-1抗体阳性病例的分布、临床症状和诊断。 结果:秋季阳性抗体检出率高,有25%的抗JO-1抗体阳性样本的ANA检测结果为阴性,呼吸系统损害比例最高96%,间质性肺炎与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率高,仅两例诊断为PM/DM。 结论: 抗JO-1抗体阳性病例的呼吸道症状突出,易造成PM/DM的漏诊与误诊,对抗JO-1抗体阳性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也应加强关注,降低因并发症造成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