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5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克氏针辅助闭合复位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使用克氏针辅助闭合复位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4月治疗32例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17例;年龄21~59岁,平均46岁.根据Garden股骨颈骨折分型,Ⅱ型6例,Ⅲ型16例,Ⅳ型10例.根据患者术前X线及CT检查所示股骨头移位方向,将难复性股骨颈骨折分为:成角嵌插移位(11例)、旋转分离移位(15例)、外展嵌插移位(6例)三种类型.对于旋转分离和成角嵌插移位型骨折采用前方进针法,于股动脉外侧旁开1.5 cm处在X线透视下垂直向股骨头内锤入1~3枚直径3~3.5 mm的克氏针,进针深度约2~3 cm,克氏针向骨折移位的相反方向复位.外展嵌插移位型骨折采用侧方进针法,于大转子外侧向近端倾斜10°~15.锤入1~3枚3~3.5 mm直径的克氏针至股骨头内,向近端用力撬拨,使嵌插的骨折分离并复位,如仍不能复位,再于股骨干部垂直穿入1枚克氏针作为对抗针辅助骨折复位.复位满意后拧入空心钉固定.结果 32例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2例最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30例经克氏针辅助闭合复位治疗患者骨折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手术时间40~80 min,平均50 min;出血量20~50 ml,平均30 ml.术后Garden指数评价29例为解剖复位,1例为可接受复位.30例闭合复位患者中,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6个月.其中28例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4~10个月,平均时间为6个月;1例术前为旋转分离移位患者于术后15个月发生股骨头坏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论 使用克氏针辅助闭合复位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可获得满意的解剖复位率和骨折愈合率.  相似文献   
12.
骨与软骨缺损的修复作为一大难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骨科医生.近年来人工骨材料有了迅速的发展,其中以采用组织工程技术,将外源性生长因子转染种子细胞以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转染复合体系,从而对种子细胞进行成骨及软骨诱导,用以构建组织工程骨与软骨进行体内修复的方法目前得到了极大地关注和肯定.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2月~2012年1月,笔者对6例股骨上段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采用病灶切除、同种异体骨移植和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42~65岁.病史1个月~2年.临床表现:患侧髋关节或大腿上段疼痛,跛行.查体:患侧髋关节屈伸及外展功能受限,"4"字征阳性.X线和CT检查:提示股骨上段囊状膨胀性和溶骨性骨质破坏,中心模糊呈"毛玻璃样",受累区域边界清楚并有反应性成骨区.2例出现牧羊仗征(即由于负重导致股骨上段呈牧羊仗变形).综合X线、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初步诊断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骨折患者34例,采用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26例;旋前-外旋型损伤8例。CT检查显示27例后踝骨折块占胫骨远端关节面积大于25%,7例大于10%,骨折移位程度均大于2 mm。术后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3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5个月。术后2周伤口一期愈合。复查X线检查,骨折对位满意,后踝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4例患者出现腓肠神经支配区麻木,2例患者术后半年完全恢复,1例有所好转,1例无明显改善。3例患者踝部疼痛明显,取出外踝钢板后症状消失。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优20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5.3%。结论: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骨折便于骨折复位且固定牢靠,可同时处理腓骨骨折。  相似文献   
15.
跗跖关节复合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跗跖关节是中足的复杂结构,在步行时完成重力由中足向前足的传导,并在步态各期支持体重。跗跖关节损伤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步态和行走。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又称为中足损伤,其中包括楔骨、舟骨的损伤。跗跖关节的高能量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和工业伤,低能量损伤常见于运动员和老年人,一般由扭曲力造成[1]。过去10年中,对跗跖关节损伤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Mittlmeier等[2]指出,对高能量损伤所致的跗跖关节骨折脱位,解剖复位内固定是获得优良结果的必要条件。他对25例患者应用马里兰评分得出,精确的轴线对线与中部、外侧结构长度的恢复是治…  相似文献   
16.
LISS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并发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使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并发症.方法 应用LISS治疗45例46侧胫骨近端骨折,男35例,女10例;年龄22~73岁,平均45岁;左28侧,右18侧.高处坠落伤5例,交通事故伤32例,重物砸伤8例.46侧骨折根据AO分类,41A2型4侧、41A3型12侧、41C1型5侧、41C2型19侧、41C3型6侧.9例患者伴有同侧胫骨干骨折,42A3型1例、42B2型4例、42B3型3例、42C3型1例.闭合骨折41侧;开放骨折5侧,根据Gustilo和Anderson分类,Ⅰ型2侧、Ⅱ型3侧.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5个月,平均11.4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未经额外植骨,无深部感染发生.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膝关节届曲平均112°,伸直平均-1°.并发症发生率为41.6%,4例(9%)骨折对位不良,1例断端向前成角15°、2例向内成角10°、1例外旋15°畸形.2例(4.3%)骨折术后复位丢失,胫骨平台内翻、塌陷.6侧肢体(13%)出现胫骨近端钢板刺激症状,其中有2侧出现迟发的皮肤软组织全层裂开,行局部胫前肌肌皮瓣转移,伤口愈合.腓浅神经与腓深神经损伤各1例(4.3%),经复查症状改善.9例患者在骨折愈合后行钢板取出,有5例(11%)共5枚螺钉出现"冷焊接现象"(cold-welding)致内固定取出困难.结论 LISS是一种固定胫骨近端骨折有效且可靠的方法.使用过程中需要术者具备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另外,某些并发症的出现与器械自身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不但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能力[1],而且对社会经济也会产生负面影响[2].本文就近年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人体助行带为一种随身佩带的动力装置,应用遥测肌电技术测定和分析自行研制的人体助行带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6在天津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进行。选取天津市天津医院30名受试对象,均对本实验知情同意。按照生物力学的测试要求,首先对受试者进行5次以上行走状态下的遥测肌电测定,然后在同等条件下对受试者佩带助行带实施对照研究。实验采用的助行带为自行研制的,由腰至足以双层弹力带作为动力装置的弹性结构。结果:行走摆动相大腿肌肌电:佩带助行带后肌内侧肌、肌二头肌、半腱肌肌电高于佩带前(P<0.01)。支撑相小腿肌肌电:佩带助行带后胫前肌、腓骨长肌、腓肠肌肌电高于佩带前(P<0.01)。结论:通过弹力带施加于下肢的外部载荷,能够起到增强下肢肌电以及产生助行的生物力学功效。  相似文献   
19.
髋关节脱位最早是由Astley Cooper于1791年提出的.这种损伤占全部创伤性关节脱位的5%[1],而髋关节后脱位占全部髋关节脱位的85%以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结合带蒂皮瓣转移治疗小腿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08年9月应用Ilizarov 环形外固定支架结合带蒂皮瓣转移治疗小腿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伴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男12 例,女3 例;年龄20~58岁,平均 40岁;皮瓣面积6 cm×5 cm~15 cm×10 cm.[结果]1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33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14例获得了骨性愈合,创面一期修复,炎症未再复发.1例皮瓣部分坏死,炎症复发,经再次手术后治愈.平均胫骨骨折愈合时间为6.5个月.平均去除外固定支架的时间为7个月.[结论]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结合带蒂皮瓣转移可以有效治疗小腿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伴皮肤软组织缺损,适宜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指征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