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外感热病辨治特点辑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感热病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流行性感冒、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多种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唐方教授善用古方化裁治疗外感热病,取得满意疗效。今将唐师经验简单归纳,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22.
中医药治疗急性湿疹3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景华 《新中医》2001,33(9):61-61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多形性损害,有红斑、丘疹、水疱、渗液、糜烂、结痂、脱屑等,由于有很大的反复性,常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精神负担和痛苦。自1998年以来,笔者运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急性湿疹3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9岁,平均31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2天,平均2-3年。1.2诊断与病例选择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湿疹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辨证…  相似文献   
23.
贾锡莲 《医学综述》2007,13(9):716-718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目前比较难治,近年来以中医药治疗者日益增多,以中药配合小剂量甲状腺片对某些病例有较好效果,对一些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处理也颇收良效。同时许多学者运用现代科研手段对其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24.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50例患者参照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订的SLE诊断标准确诊,随机分成并用中药组26例和单用激素组2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5.
安宫牛黄丸治疗热闭神昏证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希哲 《光明中医》1997,12(1):41-42
安宫牛黄丸治疗热闭神昏证举隅王希哲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医科(300052)安宫牛黄丸原载于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一书,书中记载使用安宫牛黄丸者,约有十三条之多。是芳香通神利窃之品。温热之邪内入营血,毒陷心包,蒙蔽心窍,如果出现了发热“精神不了了……神...  相似文献   
26.
李宝丽 《北京中医》2007,26(7):456-458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一书中著名的五逐瘀汤之一,方由桃仁、红花等11味药组成。该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能,是当代中医行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其因作用显著,而备受中西医药界的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血府逐瘀胶囊是在汤剂基础上改革剂型研制的中成药。原治血府瘀血所致的多种病证,诸如头疼、胸疼、胸不任物、胸任重物等19种疾病,  相似文献   
27.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妍 《陕西中医》2009,30(2):218-218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用于治疗外感伤寒而误下,邪热内陷,表里俱病,虚实互见的复杂症情而设。它集大、小柴胡桂枝汤和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于一方,对上、中、下三焦之余邪、积热、肝郁、气滞、痰结所致之疾均有治疗作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虽然包含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大部分药味(无甘草),但二者在临床应用方面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28.
<正>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7岁,主因"发现血压升高、伴低血钾1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1月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为18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伴间断下肢乏力,无心悸、手抖、大汗,无胸痛、胸闷,无血尿、泡沫尿,就诊于外院,查血钾3.18 mmol/L,予氯化钾2 g/d及左旋氨氯地平5 mg,1次/d。期间患者规律服药,血压控制在140~150/80~100 mm Hg,伴间断乏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描述胃间质瘤(GIST)患者的胃电活动特点,探讨GIST对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运用多导胃电图检测27例胃GIST患者(GIST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餐前餐后胃电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餐后各导联较餐前均出现平均频率(MF)、平均幅值(MA)及正常慢波百分比(N%)增高,过缓频率百分比(B%)较餐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 GIST组未出现相应的胃电图改变(P > 0.05);GIST组各导联餐前MF、MA高于对照组,N%餐前1、3、4导及餐后各导联均低于对照组,过速频率百分比(T%)各导联餐前餐后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GIST组与对照组患者胃动过速发生率分别为66.7%,3.3%,GIST组节律正常患者所占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GIST患者存在餐前餐后胃电活动异常,异常胃电节律以胃动过速为主.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生血丸对低剂量辐射致小鼠肝、脾、骨髓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损伤的预防与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生血丸预防给药组(预防给药组)、生血丸治疗给药组(治疗给药组)、模型1组(对应治疗给药组)、模型2组(对应预防给药组)。ELISA法检测肝、脾细胞中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鸟氨酸脱羧酶(ODC)的活性。高倍镜下观察骨髓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个模型组小鼠肝细胞内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量显著增加;与各自模型组相比,治疗给药组、预防给药组上述指标显著减小。与对照组相比,2个模型组小鼠肝细胞内ODC活性显著增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骨髓细胞的微核率显著增加;与各自模型组相比,预防给药组和治疗给药组ODC活性显著减弱,外周血淋巴细胞与骨髓细胞的微核率显著降低。各组小鼠脾细胞中各指标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生血丸能有效预防和改善小鼠肝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由于低剂量辐射所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