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4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目的:研究补肺活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肺血管重塑、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稳定期COPD的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补肺颗粒联合常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测定肺功能及外周血管重塑指标、Th17/Treg指标的含量。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水平均升高,外周血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及Th17/Treg比例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VC、FEV1、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外周血HIF-1α、VEGF、b FGF、HMGB1、IL-17、TGF-β1含量及Th17/Treg比例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补肺活血法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能够改善肺功能、延缓肺血管重塑、改善Th17/Treg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52.
53.
肝血流是目前临床血流动力学中重要指标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肝病,而全身疾病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时肝血流的监测也是重要监测指标。临床采用的肝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较多,而CT灌注技术能提供更精细、客观指标,随着其技术的发展,会进一步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54.
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作为贵州省少数民族常用药物,具有温中燥湿、行气止痛、截疟之功效,主治心腹冷痛、胸腹胀满、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症状,目前已有近200多年的悠久历史。作者查阅了近30年中外文献,综述了国内外艳山姜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艳山姜的药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随着仪器和科技的进步,艳山姜化学成分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已经分离并鉴定出200多种化合物,主要包括挥发油类、黄酮类、甾体类、萜类以及有机酸类等多种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表明艳山姜具有抗氧化、降血压、解痉镇痛、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等多种药理活性。然而,目前对艳山姜化学成分的研究仅停留在挥发油部分,对其他有机物及多糖的研究较少,不够深入。临床上对艳山姜用药部位使用比较混乱,艳山姜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均可入药,但各药用部位所对应的药理作用没有明确的说明,导致临床用药混乱。此外,对于艳山姜药理作用机制不明确,特别是止痛、消食和抗溃疡等传统活性的研究中,仅能探明其具有该药理活性,而对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且现有研究主要为体外活性实验,还需要临床实验的进一步验证,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艳山姜的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正>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临床症状以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为特点,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为特点,本病易于复发,迁延难愈,令患者苦不堪言。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或解除患者的疼痛症状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目前西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为药物止痛,该法虽然在即刻缓解疼痛方面优势明显,但是基于偏头痛周期性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药物的依赖性和成瘾性问题以及长期  相似文献   
56.
正系统评价常用于整合研究结果,被认为是高质量的研究证据~([1])。然而,当针对同一研究主题有多个系统评价存在时,临床医生在选择证据时常难以抉择~([2])。因此,20世纪末,有学者开始尝试对同类的多个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研究~([3]),系统评价再评价方法随即诞生。系统评价再评价研究是全面收集针对同一健康问题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  相似文献   
57.
1典型病例患者女性,26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后第二天咯血,二天后症状消失。后间断发作此症状。昨日下午再次出现咯血,少量,色鲜红,干咳,无痰,伴疲乏无力,不伴发热,胸痛及呼吸困难,无盗汗,为明确诊断于今日上午就诊。既往有剖腹产手术史1年。体检:巩膜无黄染,皮肤未见瘀斑及瘀点,心肺未见异常,余(-)。胸片示右上肺外带斑片影。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Hunt-Hess(H-H)分级及短期预后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医学特色中心脑科中心自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93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搜集纳入患者的H-H分级、SUA水平、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及出院时GOS评分等资料。根据入院时SUA水平、病情的轻重(H-H分级)、转归分别进行分组,分析SUA与aSAH患者H-H分级及短期预后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aSAH患者入院H-H分级不同的因素。 结果3组aSAH患者不同SUA水平的H-H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90,P=0.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的不同是造成H-H分级不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不同SUA水平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H-H 4~5级与H-H 1~3级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SAH患者入院时SUA水平不同,其H-H分级也不同,SUA的不同是造成H-H分级不同的独立危险因素,SUA水平差异一定程度提示aSAH患者短期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益气滋阴清热法治疗萎缩性鼻炎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就诊于我院耳鼻喉科的85例萎缩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予益气清热滋阴之中药汤剂口服,复方薄荷油外用滴鼻;对照组予维生素AD胶囊、复合维生素B片口服,复方薄荷油外用滴鼻。2组均以治疗7d为1个疗程,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每个疗程结束后复诊,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比较2组总体疗效、阶段疗效以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3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33)。治疗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慢;停药后的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清热滋阴法联合外用滴鼻较口服脂溶性维生素联合外用滴鼻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临床治疗萎缩性鼻炎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