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或合并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6月,采用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9例下肢ASO或合并糖尿病足男性患者;年龄63~82岁,平均74.2岁。ASO病程1.5~22.0个月,平均10.5个月。均为单侧髂动脉严重闭塞,左侧5例、右侧4例;合并股浅和/或膝下动脉病变7例。单纯ASO 7例,合并糖尿病足2例(Wagner分级均为4级);ASO Fontaine分期均为Ⅳ期。术前均有静息痛,踝肱指数为0.24±0.12。股-股动脉旁路移植术中7例采用人工血管、2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术后第8天开始向外骨搬移,每天延长1 mm,每6小时1次,2~3周后再向内搬移,整个疗程共10~14周。结果 1例胫骨横向骨搬移切口部分皮肤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针道口无明显并发症;其余患者无切口并发症。胫骨横向骨搬移后足部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快,2~3周后创面明显缩小。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2个月踝肱指数为0.67±0.09,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10,P=0.032)。患足溃疡创面均愈合,愈合时间6.7~9.4周,平均7.7周。随访期间彩超或CT检查示移植血管通畅。术后12~14周去除外固定延长器。1例术后14个月因突发心肌梗死死亡,无切口淋巴漏。术后1年股-股动脉旁路通畅率达100%。术后4~6个月胫骨横向骨搬移段均与胫骨愈合。末次随访时显效率达100%。结论股-股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是治疗下肢ASO或合并糖尿病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2.
从1993年10月始,我院应用可吸收钉棒治疗骨折10例,取得满意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我院使用的可吸收内固定物为自身增强聚乙交酯(SR-PGA)和聚丙交酯(SR-PLLA),是芬兰Bioscience公司及瑞典P&T公司提供,商品名称“Biofix”,外观为螺钉与棒两种.螺钉螺纹外径为4.5mm,螺纹内径为3.2mm,固定棒直径分别为2.0mm、3.2mm.其长度为30~70mm,使用与其配套的专用器械.1.2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32~42岁,平均36,3岁;踝部骨折2例(外翻I°1例,外旋I°1例),股骨内髁骨折2例,股骨头骨折1例,股骨远端严重粉碎骨折(均有外髁冠状面骨折)2例,手部骨折3例,损伤机制:交通事故5例,重物砸伤3例,扭伤2例.伤后距手术时间1~9天,平均4.3天,术后除股骨头骨折牵引外,余石膏固定3~6周.1.3 手术方法 骨折解剖复位后,先以巾钳或克氏针暂时固定,如使用固定棒则选用与之等径的钻头,如用螺钉则直径4.5mm,选用3.5mm钻头,直径3.5mm,选用2.7mm钻头.使用专用的推进器螺纹刀及埋头器置入棒或钉,术后石膏固定3~6周.  相似文献   
63.
周月爽 《职业与健康》2014,(2):245-246,249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对创伤骨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的效果,为促进老年创伤骨折患者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将140例创伤骨折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例,分别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和常规教育方法进行护理健康教育。结果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及自我管理总分,干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后,干预组组内比较,干预后较干预前自我管理各维度及自我管理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组内比较,在生活管理维度评分较人组时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自我管理其他维度及自我管理总分较入组时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信念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创伤骨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老年人工全膝表面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术后2~3周之内发生的感染)新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早期愈合.方法 从1998-2012年5所医院骨科治疗的全膝关节置换术569例患者中选取术后早期感染的老年病例19例(均为全膝表面关节置换),采用手术清创、术后放疗,应用抗菌药物和营养支持等综合方法治疗.结果 该治疗组全部按上述方法治疗,其中15例患者保留假体成功,8个月后功能良好,活动度达到0~95度,4例患者采用上述综合方法治疗后感染未能有效控制,再次清创后取出假体,以关节型妥布霉素骨水泥垫圈和串珠植入8~10周后行膝关节翻修术.结论 该方法对老年人工全膝表面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是一种保留假体的基础上临床治疗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危重创伤抢救平台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0例在两家骨科医院急诊抢救并手术的病人使用普通抢救台(对照组)和危重创伤抢救平台(实验组),观察抢救过程中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及病人的疼痛度。[结果]实验组术前准备时间为28.35min±4.28 min,对照组为34.05 min±3.68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42,P〈0.05)。对照组搬动前疼痛评分6.96分±1.81分,搬动后疼痛评分8.24分±1.72分,搬动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4,P〈0.05);而创伤抢救平台的使用,避免搬动病人,减轻了病人的疼痛度。[结论]危重创伤抢救平台的应用可缩短术前准备所用时间,减轻病人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危重创伤抢救平台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0例在两家骨科医院急诊抢救并手术的病人使用普通抢救台(对照组)和危重创伤抢救平台(实验组),观察抢救过程中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及病人的疼痛度。[结果]实验组术前准备时间为28.35min±4.28 min,对照组为34.05 min±3.68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42,P<0.05)。对照组搬动前疼痛评分6.96分±1.81分,搬动后疼痛评分8.24分±1.72分,搬动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4,P<0.05);而创伤抢救平台的使用,避免搬动病人,减轻了病人的疼痛度。[结论]危重创伤抢救平台的应用可缩短术前准备所用时间,减轻病人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应用危重创伤抢救平台进行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的使用方法、救治过程.方法:选择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抢救的严重多发伤120例救治成功的病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抢救平台在多发伤患者抢救中应用缩短了患者救治时间,增加患者的舒适度,节省了护理人员人力资源.结论:抢救平台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8.
锤状指手术通常所用的切口种类较多,但各有利弊.自2001年起我们将似"H"形切口用于锤状指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术中显露充分,术后无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总结经皮截骨闭合穿针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治疗方法 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2月-2009年7月,收治197例中、重度拇外翻患者.年龄17~76岁,平均46.5岁.女168例,男29例,双足182例,单足15例.拇外翻根据Mann的分类方法 :中度152例291足,重度45例88足.根据术前双足的负重位及非负重位X线正、侧位摄片检查,采用小切口微创技术经皮截骨闭合穿针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8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9.5个月-5.2年.术后185例足拇外翻畸形完全矫正、无复发,患足无明显疼痛,第1跖趾关节活动范围正常,X线片检查第1跖骨截骨端均获临床愈合,截骨端临床愈合时间为5-7周,平均6周.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拇趾评分系统:优163例,良18例,可4例,优良率97.8%.结论 经皮截骨闭合穿针治疗中、重度拇外翻具有损伤小、痛苦少、矫正彻底且不易复发的优点;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70.
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AP)是一种临床工作中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出血性疾病.临床常见的出血部位主要是皮肤及黏膜,同时也可伴有皮疹、关节痛、腹痛及肾功能改变.本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成年患者相对少见.皮肤及黏膜下出血先于或同时与其他临床症状出现的紫癜型AP相对多见,临床医生容易诊断.累及消化系统的腹型过敏性紫癜(abdominal type allergic purpura,AAP)相对少见[1],往往呈急腹症表现,皮肤紫癜及皮疹不明显,又缺乏特异性检查,极易误诊[2].笔者分析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成人AAP患者的MSCT资料,旨在探讨CT检查在AAP诊断及治疗后复查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