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58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我们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穿支或肌间隙皮支为血供的股前外侧阔筋膜瓣,联合切取股外侧肌肌腱瓣行吻合血管移植,一期修复足背血管、肌腱与皮肤缺损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足跟皮肤软组织撕脱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撕脱的足跟皮肤软组织清创、削薄后寄养在股前外侧区阔筋膜上预制足跟皮瓣,皮瓣面积:3 cm×5 cm~8 cm×15 cm.术后成活2周后,二期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回植原位5例.结果 5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血运丰富,没有发生血管危象和感染,2例皮瓣小部分边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11~36个月,患肢均恢复负重和行走能力.根据术后足跟外形、血液循环、感觉、负重及并发症情况作为评定参数评定.结果属优2例、良2例、可1例.结论 应用足跟撕脱皮肤寄养预制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撕脱伤,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3.
患者,女,49岁。因左侧整个上肢困乏,烧灼感1年余,以左肘部为甚,病史中没有明显的患肢外伤史。检查:发育营养中等,全身一般情况尚可。左肘与前臂上部明显肿胀,桡侧有骨性隆起,有典型肘内翻畸形,局部皮肤无窦道,无发热、红肿、压痛和明显的活动障碍。局部有多条外伤后瘢痕,患者却难以回忆起为何时受伤所致。无发热、红肿、压痛和明显的活动障碍等炎性表现,左肘关节活动度过分增加,运动时有骨磨擦音,但无疼痛感。左上半身典型分离性感觉障碍,  相似文献   
104.
肱骨近端复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脱位,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06年5月,我们治疗了14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或合并有盂肱关节脱位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28~52岁,平均39.5岁。根据Neer分类法,二部分骨折5例,三部分骨折7例,四部分骨折2例,于外伤入院后3~9d手术。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被动功能锻炼。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20个月,平均10个月,根据Neer评分标准,本组患者疗效优5例,良7例,中2例。随访期内未发现肱骨头坏死病例。结论 LPHP固定牢靠,利于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提高疗效。在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脱位时可优先考虑采用LPHP进行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05.
肉毒杆菌毒素A治疗难治性肱骨外上髁炎5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忠  陈伟富  林列  陈海啸 《中国骨伤》2008,21(6):465-466
肉毒杆菌毒素A是一种嗜神经毒素,常用于神经科多种肌肉痉挛性疾病,如面肌痉挛等,效果确切。近几年来,国外陆续报道使用肉毒毒素A局部注射治疗难治性肱骨外上髁炎,取得满意疗效。自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采用肉毒杆菌毒素A局部注射治疗难治性肱骨外上髁炎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6.
107.
紫草油剂促进兔创面修复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通过观察创面修复过程中创面的组织学变化、创面愈合率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探讨紫草油剂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新西兰白兔制作皮肤创面模型,分为紫草油剂组和凡士林组,分别用紫草油剂和凡士林进行创面治疗。观察创面修复不同时期创面愈合率、组织形态学、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bFGF的表达。结果:紫草油剂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凡士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草油剂组创面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胶原和毛细血管数较凡士林组明显增多。bFGF的表达在创面修复的各个时期均明显高于凡士林组。两组创面组织的灰度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创面愈合率与创面组织中bFGF的表达呈平行关系。在创面修复的不同阶段,作为内参的β-actin都有表达且无明显变化。结论:紫草油剂可能是通过提高创面组织bFGF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08.
膝内侧骨性关节炎高位截骨治疗的临床使用在发达国家因全膝置换术的广泛应用而有减少趋势,但在我国因经济条件及医疗设备限制,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胫骨高位截骨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我科自2002年7月至2004年11月用关节镜清理加胫骨高位截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28例(30个膝关节),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患者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42~64(平均51)岁,膝内翻角度8°~24°(平均17°)。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系统(HSS)膝关节评分58~81分,平均72分。本组患者均按以下适应证选择:(1)年龄小…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小腿内侧侧向“反折型”筋膜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9例胫前软组织缺损患者行小腿内侧侧向“反折型”筋膜瓣修复术 ,术前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结果 :随访 3~ 4个月 ,胫前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 10 .7d ,合并胫腓骨骨折行胫骨内固定术 ,术后 3个月X线示骨折愈合。结论 :采用小腿内侧侧向“反折型”筋膜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