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41.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7 d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20例,性别不限,ASAⅡ或Ⅲ级,年龄65~85岁,体质量55~8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60例,B组麻醉诱导前15 min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6μg/kg,随后以0.2μg/(kg·h)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A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麻醉诱导:负荷剂量输注完毕5 min后,2组均分别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0.4μg/kg、依托咪酯0.1~0.3 mg/kg和顺阿曲库铵0.15 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吸入七氟醚(呼气末靶浓度1%~3%),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5~25μg,间断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06~0.1mg/kg,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记录依托咪酯、舒芬太尼和七氟烷用量,苏醒期躁动及术后24 h内谵妄发生情况,并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7 d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验。结果 B组术后7 d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麻醉术后1,7 d躁动及谵妄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少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小鼠脂肪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为小鼠模型中间充质干细胞研究提供充足的细胞来源。方法体外分离小鼠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应用0.1%胶原酶NB4消化,含10% FBS的低糖DMEM培养基贴壁培养小鼠脂肪干细胞,并对其细胞形态、体外增殖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及表面标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小鼠脂肪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形态、极强的增殖能力,体外经三向诱导,具有成脂、骨及软骨分化潜能,表面标记CD34、CD105阳性,Sca-1高表达,不表达CD45及 SSEA-1。结论利用该实验方法,能培养出高纯度、具有良好干性及极强增殖能力的小鼠脂肪干细胞。  相似文献   
43.
夏梦迪  谢席胜  冯胜刚 《西部医学》2014,26(11):1419-1422
目的 探讨整合素相关蛋白CD47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中对血管调控的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2组:UUO组50只和假手术组(SOR) 25只.UUO组随机选取10只分别于术后3、7、14、21和28天处死,;SOR组随机选取5只于按相同时间点处死.行HE染色观察肾间质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技术观察CD34、VEGF、TSP-1、CD47的表达.结果 UUO组呈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改变,包括小管的萎缩、扩张、炎细胞浸润以及CD34、VEGF表达下降(P<0.05);肾小管损伤评分、TSP-1、CD47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CD47的表达与CD34的表达呈负相关(r=-0.925,P<0.01),与VEGF表达也呈负相关(r=-0.946,P<0.01).结论 CD47与其配体TSP-1结合,可能通过调控内皮细胞VEGF信号的传导,参与UUO大鼠模型RIF过程中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4.
45.
彭洪  林中超  王程颉  杨祖奎 《西部医学》2010,22(12):2271-2273
目的探讨溃疡性直肠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及其在溃疡性直肠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0例经内镜证实的溃疡性直肠炎患者的血清标本(A组)和3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B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4和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A组血清中IL-4和IL-6表达水平与B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并与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 IL-4和IL-6参与了溃疡性直肠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溃疡性直肠炎病情活动性有较好相关性,可客观反映溃疡性直肠炎的炎症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46.
背景:钛合金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骨科,但其作为生物惰性材料缺乏骨诱导活性,易导致植入假体松动,因此有必要对钛植入体表面进行改性来增强其成骨活性。目的:利用溶胶凝胶法在钛表面制备钽功能涂层,并对涂层的理化性质及成骨性能进行表征。方法:利用溶胶凝胶法在医用钛片表面制备钽功能涂层,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涂层的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进行表征,通过接触角测试评估钛片、钽片、钽涂层的表面亲水性。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钛片、钽片、钽涂层上,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细胞黏附形态,荧光染色观察材料表面细胞黏附及存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酯酶显色及茜素红S染色评估材料表面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1)扫描电镜显示,涂层表面均匀分布着大小一致的纳米级颗粒,且表面涂层均一,未见裂纹产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钽涂层表面的元素主要为Ta、O、Ti元素;钽涂层表面的亲水性优于钛片、钽片;(2)接种12 h后的扫描电镜显示,细胞在钛片和钽片表面的黏附形态相似,呈长梭形,向周边伸出少量丝状伪足;细胞在钽涂层表面呈铺展态黏附生长,向远处伸出大量丝状伪足并与相邻细胞连接;(3)接种72 h后的荧光染色显示,细胞在钽涂层表面几乎均呈铺展态黏附生长,黏附细胞的数量多于钛片、钽片,并且钽涂层表面的活细胞数量多于钛片、钽片(P <0.05);(4)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钽涂层表面的细胞增殖速率快于钛片、钽片(P <0.05);(5)钽涂层表面细胞的碱性磷酸酶含量和钙结节形成数量均多于钛片、钽片;(6)结果表明,钽涂层修饰后的钛表面更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及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47.
背景:茶多酚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其具有抗氧化、抗菌、抗凋亡、抗炎等多种生物学功能。为实现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可控释放、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开发具有生物活性的茶多酚载体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目的:制备高效负载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微球,同时加测其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化学沉淀法分别制备硅酸钙微球与二氧化硅微球,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分析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微球的性能进行表征。将两种微球分别浸泡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溶液中,制备负载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硅酸钙微球与二氧化硅微球(分别记为CSM-EGCG、SM-EGCG),检测微球的载药量及包封率,以及体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释放情况。将未载药的硅酸钙微球、二氧化硅微球及CSM-EGCG、SM-EGCG分别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共培养,检测抑菌率。将上述4种微球分别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共培养,通过CCK-8法评估细胞活性。结果与结论:(1)表征实验结果显示,硅酸钙微球和二氧化硅微球均为介孔微球,分散性好,硅酸钙微球的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平均孔径均大于...  相似文献   
48.
彭洪  杨祖奎  林中超 《西部医学》2012,24(2):291-29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中RhoA的表达及其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G IST标本中RhoA的蛋白水平表达。结果 RhoA蛋白在GIST组织中呈现高表达,RhoA蛋白变化与NIH分级、肿瘤侵袭转移及黏膜受侵密切相关(P〈0.05)。结论 GIST中RhoA蛋白呈现高表达,并且可能在G IST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
<正>1 病例资料男性,49岁,因“头痛伴吞咽困难10+ d, 左侧肢体麻木6 d”入院。入院前10+ d, 患者无诱因出现头痛,伴吞咽稍困难,到当地医院行头颅CT未见异常,予以治疗后头痛好转(具体不详);入院前6 d, 患者诉“感冒”,体温38 ℃,同时出现左侧肢体麻木,伴左侧前胸部束带感。既往病史无特殊。入院磁共振提示:左侧小脑异常信号。查体:伸舌稍偏左,左侧肢体痛觉减退,左侧指鼻试验(+),余神经查体无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