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01.
创伤骨科是随着创伤病源群的增加和创伤救治技术的快速发展,从传统骨科学衍生出来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创伤骨科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四肢、脊柱和骨盆骨折,皮肤、肌腱和血管神经损伤(包括脊髓损伤)以及严重的多发伤和肢体的毁损伤的综合救治,与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共同组成骨科领域的三大主干学科分支,也是骨科范畴内医生人数最多,救治病源量最大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内固定稳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收治的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远端LISS内固定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对患者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等进行评定。结果:随访时间3~39个月,平均11个月。8例患者未出现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假体未见松动,至随访时骨折愈合好。患膝术后关节活动度平均为0~94°,患膝外翻角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膝关节功能平均HSS评分为79.38分,Lysholm评分为80.25分,优良率均为87.5%。结论:LISS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一种有效的方法,结合植骨及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早期恢复,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3.
替代神经外膜缝合─小间隙套接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在动脉套接的基础上,尝试一种海洋生物套管小间隙套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代替传统外膜缝合法的可行性方法:将SD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修复,进行动脉套接的早期和远期的组织学和电生理学观察,其后进行海洋生物套管桥接的组织学及电生理观察。结果:原位和旋转的动脉套接组与外膜原位缝合组取得了相似组织学和电生理学恢复效果,且明显好于旋转的外膜缝合组;此种海洋生物套管取得了与动脉套管相似的结果。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动脉套接模型有利于神经再生,此种海洋生物套管小间隙套接的修复效果好于断端转位的外膜缝合,有可能成为替代临床外膜缝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总结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治疗经验,讨论不同类型的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998年12月至2002年9月间通过神经移位法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18例,针对不同类型的臂丛神经根性损伤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术后随访2年2个月至5年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10个月.结果:18例患者均得到2年以上临床随访,肩外展功能丧失的16例患者中,冈上肌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11例,三角肌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4例,主动肩外展60度以上者12例;屈肘功能丧失16例患者中,肱二头肌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14例;屈指、屈腕功能丧失患者6例中,屈指、屈腕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2例;伸肘、伸腕、伸指功能丧失患者4例中,伸腕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4例,伸肘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3例,伸指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3例.结论:神经移位术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手术前准确的诊断、早期手术、精细操作是功能恢复的关键;应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年轻患者应尽可能修复所有损伤神经.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量、骨微结构和骨的受力方向与生物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6~7月龄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5只,去势模型组25只,12周后处死全部大鼠,测定大鼠全身、股骨和腰椎(L4~L6)骨密度,对左侧股骨进行三点弯曲试验,右侧股骨沿载荷倾斜20°角进行压力试验,对椎体(L4)进行压缩试验,把部分股骨和腰椎(L5)制成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它们的形态计量学变化。结果去势组大鼠的全身、股骨和腰椎(L4~L6)骨密度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去势组大鼠右侧股骨沿载荷倾斜20°角后的结构力学性能和椎体的最大压缩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两者左侧股骨的结构力学性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去势后大鼠股骨的材料力学性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组化染色显示去势组大鼠的骨小梁较正常组稀疏减少,尤以松质骨明显。结论大鼠去势后松质骨的骨量、骨微结构较皮质骨变化明显,且骨量、骨微结构和骨的受力方向对骨的生物力学都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0月至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10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依据Vancouver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髋关节功能、骨折部位疼痛和肢体长度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时间6~69个月,平均35.1月。所有患者的骨折均达愈合,对位和对线良好,无假体松动以及内固定断裂或移位。髋关节Harris评分71~90分,平均79.8分,优良率达到70%。负重行走时骨折部位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3分,平均1.4分。假体周围骨折术前测量患侧肢体较对侧肢体短缩0~2.5 cm,平均(1.6±0.9)cm;术后随访时短缩0~1.8 cm,平均(0.6±0.6) cm,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可根据患者年龄、一般情况、功能要求以及骨折的Vancouver分型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测量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肱骨头纵轴长度,并评价AO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roximal humerus internal locking osteosynthesis system,PHILOS)结构螺钉的置入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7 年1 月至2014 年2 月使用PHILOS接骨板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17 例,根据性别分组分别测量肱骨头纵轴长度,根据术后肩关节正位X线片评价结构螺钉的置入情况并计算结构螺钉的置入率。结果:入选患者117例,男性40例,女性77例;男性患者肱骨头纵轴长度为(47.64±3.44) mm,支撑螺钉置入率为52.5%;女性患者肱骨头纵轴长度平均为(42.46±3.21) mm,支撑螺钉置入率为32.5%,男性组与女性组在肱骨头纵轴长度和结构螺钉置入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ILOS接骨板用于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结构螺钉置入率低,特别是女性,可以在中国人解剖学数据基础上予以改良。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行椎体强化术[包括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及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后,椎体发生再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到2013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单节段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或PVP的患者148例,其中再发椎体骨折29例(共42个椎体),未再发椎体骨折119例,所有患者随访(34.4±26.8)个月。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有无糖尿病、有无合并其他骨折病史、受伤节段、是否再次骨折、再次骨折与首次手术的间隔时间、再次骨折的节段、有无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骨水泥用量、手术方式(PKP或PVP)、单侧或双侧穿刺、骨水泥是否渗透、骨水泥弥散好坏、椎体前缘高度纠正的百分比、术后Cobb角的改变、腰椎骨密度T值,并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相邻椎体骨折有16人(55.17%,16/29),非相邻椎体骨折13人(44.83%,13/29)。3个月内再骨折人数占总人数的31.03%(9/29),1年内再骨折人数占总人数的55.17%(16/29)。高龄(P=0.027, HR=1.051, 95%CI=1.006~1.098)、既往存在其他骨折病史(P=0.012,HR=0.386, 95%CI=0.184~ 0.812)是预测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其他因素与再骨折无关(P>0.05)。结论:高龄、既往存在其他骨折病史是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骨质疏松性骨折行椎体强化术后再骨折的原因多是由于骨质疏松症的自然病程所致。  相似文献   
110.
肱骨近端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的5%[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支持的课题共在全国5家大学附属医院收集到完整随访资料的关节周围骨折患者2338例,其中肱骨近端骨折315例,占13.5%[2]。肱骨近端骨折与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椎体压缩骨折一样,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肱骨近端骨折受到更多的重视。在肩肘外科领域,肱骨近端骨折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话题,治疗方法大多没有定论,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