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56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了解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表达的变化,以期寻找更为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24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假手术组和缺氧缺血组,根据处死时间点每组分成1 d和3 d两个小组,每组6只.缺氧缺血组结扎左颈总动脉后休息1 h,再置于8%氧浓度的低氧环境中2 h,分别于实验1 d、3 d乙醚麻醉下处死动物,留取脑组织,半数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半数液氮保存,采用HE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在蛋白和mRNA水平检测新生大鼠HIE时HIF-1α基因的表达.结果 缺氧缺血组大鼠相继表现为烦躁不安、全身发绀,呼吸加深加快、站立不稳、嗜睡、激惹或间断发作的痉挛和抽搐;HE染色显示:左侧大脑皮层出现局灶性神经元核固缩、核碎裂、核仁偏位、不清或消失、基质疏松;脑组织HIF-1α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加,尤其是缺氧缺血3 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显示:缺氧缺血组1 d组和3 d组各时间点、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区均可见不同程度的HIF-1α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0),阳性表达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海马和皮层的锥体细胞亦有HIF-1α阳性细胞分布.结论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时HIF-1基因表达增强,主要表现在大脑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42.
自1987年1月~1990年12月,我院儿科病房共收治支原体肺炎81例,其中14例合并胸腔积液,占支原体肺炎的17.3%。现就1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重点介绍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的X线表现、B超及积液特点。  相似文献   
43.
病毒唑体外抑制RSV和ADV3作用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角病毒唑在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腺病毒3型(ADV3)的作用强度,对临床应用该药的理论依据进行验证,方法:采用观察Hep-2和Hela细胞病理变化方法,判断该药抗病毒作用的强度。结果:病毒唑在Hep-2和Hela细胞上完全抑制RSV和ADV3的剂量为7.8μg/ml。结论:在体外,小剂量的病毒唑有很强的抗RSV和ADV3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患儿,男,3岁,因发烧8天,皮疹、颈淋巴结肿大6~7天,于1987年7月16日入院。患儿8天来持续发烧,体温波动在38~39.3℃之间,病后第2天右颈部淋巴结逐渐肿大至核桃大小,较硬,伴疼痛。第3天起躯干、面部、四肢先后出现皮疹。同时两侧手指、脚趾、掌跖部红肿发硬,两眼发红,日渐加重。  相似文献   
45.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许多危重疾病的重要合并症,近年临床已证实不少重症病毒性感染伴有 DIC 而引起死亡。虽然实验医学已观察到大鼠静注流感病毒后,肺中可见广泛微血栓,但尚未见符合临床 DIC 实验室诊断标准、重复性好的病毒所致 DIC 动物模型的报道。基于病毒可与细菌内毒素一样,造成家兔皮肤局部施瓦茨蔓(Shwartz  相似文献   
46.
内毒素促成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途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临床感染性休克及“急性感染反应性微循环障碍综合征”的其他类型均可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提示细菌感染是促其发生的重要因素。但实验研究中犬、兔等一次静注绝对致死量内毒素所致休克合并 RDS改变者比例较小。细菌毒素主要通过什么途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抚触和蓝光治疗结合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观察62例黄疸新生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用经皮黄疸测试仪检测黄疸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后第2天、第3天实验组黄疸指数下降,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抚触对新生儿黄疽的治疗起促进作用,抚触和蓝光治疗结合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8.
崔红 《中国医刊》2010,45(1):15-17
新生儿贫血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综合征,系指单位体积周围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值,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也是新生儿血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9.
中医中药不仅能够调动和发挥机体的整体防御能力,也可直接抵御病原微生物,为此,我们对金振口服液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SARS病毒以及肺炎支原体(MP)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0.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重要病原,并可引起流行.国内资料统计肺炎支原体肺炎占儿童肺炎住院病人的10% ~20%,流行年可达30%,社区获得性肺炎的20%~40%[1],国外有文献报道为50%,且近年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