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0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目的:观察莪仙化斑汤治疗血热瘀阻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A(IL-17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科确诊的血热瘀阻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基础治疗均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并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及生活指导。观察组加用莪仙化斑汤,对照组加用复方青黛胶囊,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皮损面积和病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皮肤病生命质量指数(DLQI)评分、瘙痒等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IL-23/Th17轴相关炎症介质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随访3个月后比较2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67%,优于对照组(63.33%)(P<0.05);观察组在改善PASI评分、DLQI评分、VAS评分,及下调外周血IL-23、IL-17A及VEGF水平方面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观察组复发率7.69%,较对照组复发率15.79%明显降低(P<0.05)。结论:莪仙化斑汤可以改善血热瘀阻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生命质量,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IL-23/Th17轴相关炎症介质水平,从而有效治疗斑块型银屑病。  相似文献   
102.
从理论角度探讨了病络学说的形成,及其与皮肤病的发展关系.并结合临床实践讨论了"以通为用"从络论治顽固性皮肤病,病络治疗应分清虚实寒热,并介绍了病络所致皮肤病的一些中药外治法.期望为顽固性难治性皮肤病的治疗探寻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03.
特比萘芬治疗甲癣致可逆性味觉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例68岁男性患者,近1年来一直服用缬沙坦80 mg/d治疗高血压.因甲癣给予患者特比萘芬0.25 g/d口服.治疗20 d后,患者出现味觉减退;12周后味觉完全丧失.停用特比萘芬,2个月后患者味觉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04.
加味过敏煎治疗人工性荨麻疹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工性荨麻疹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皮肤瘙痒,搔抓后皮肤出现条索状红色风团。本病的发生可能因患者体内肥大细胞脱颗粒,引起组织胺的释放,从而引起皮肤风团发生。西医治疗常用抗组织胺药,可不同程度的改善症状,但不能治愈本病。而中医治疗,可以改变患者的体质,稳定肥大细胞膜,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笔者应用自拟方加味过敏煎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并与克敏嗪10例作为对照,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观察1995年7月~1999年12月皮肤科门诊人工性荨麻疹患者42例,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抓后起风团持续1个月以上,皮肤划痕征( ),除外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肝炎者。随机  相似文献   
105.
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其病因复杂,覆盖范围广,反复发作。区别于外风导致的急性瘙痒症,李元文教授认为“内风”因体内阳气变动异常而产生,扩展了叶天士“阳化内风”理论内涵,并将其运用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诊疗中,以“和阳息风”立法,随证分治以滋水涵木、扶阳息风、清肝和胃,为此病的辨证与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化斑解毒方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皮炎小鼠模型的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样皮炎,以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化斑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及甲氨蝶呤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小鼠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ASI)评分,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水平。结果 (1)模型组与空白组PASI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药物组PASI评分较模型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TNF-α、IFN-γ、IL-1β、IL-23表达水平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与模...  相似文献   
107.
《中国性科学》2015,(3):68-71
目的:观察苍柏湿毒清及其拆方对解脲支原体感染BALB/c小鼠阴道黏膜IL-12的影响。方法:选用解脲支原体血清4型经阴道建立BALB/c mice小鼠支原体感染模型。予苍柏湿毒清组、活血利湿组、清热解毒组、健脾利湿组中药灌胃7d。采用ELASA法检测小鼠阴道黏膜IL-12水平。结果:模型组IL-12值高于空白组(P0.05);苍柏湿毒清组、健脾利湿组IL-12值低于模型组(P0.05),与空白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感染解脲支原体后,小鼠阴道黏膜IL-12水平升高,导致局部红肿、糜烂,炎症明显。苍柏湿毒清及健脾利湿类药物可将阴道黏膜IL-12水平恢复至正常,减轻小鼠阴道炎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苍柏湿毒清及其拆方对解脲支原体感染BALB/c小鼠血清IL-2的影响。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预处理,将解脲支原体血清4型菌液接种于BALB/c小鼠阴道,给予苍柏湿毒清低剂量、高剂量及其拆方预防性、治疗性干预,采用ELA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2水平。结果:苍柏湿毒清低剂量中药预防组提高血清IL-2水平高于其他各组(P0.05);中药预防组、中药治疗组提高血清IL-2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清热解毒组、健脾利湿组提高血清IL-2值高于正常组(P0.05),但与模型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苍柏湿毒清在预防、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疾病方面均有作用;全方组优于拆方组。可能是通过清热解毒、健脾利湿药物提高血清IL-2水平进行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