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杂交瘤基本技术的改进,以解决在短期内微量、弱免疫原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和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问题;二是基因工程抗体的不断推新,特别是采用原核细胞系统来分离、生产整套抗体,既快速又简便,为单克隆抗体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2.
探讨以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作为瘤苗治疗膀胱癌的应用价值。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携带IL-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入膀胱癌细胞系BTT739中,流式细胞仪行细胞DNA周期分析。动物实验观察放射线灭活后基因瘤苗细胞的抗肿瘤免疫作用。建立能分泌IL-2的膀胱癌瘤苗BTT739/IL-2,DNA周期分析表明IL-2基因的导入及表达对BTT739细胞的增殖无影响。放射线灭活后BTT739/IL-2细胞丧失增殖能力,但仍能维持一定水平的IL-2分泌活性达2周左右。先用灭活的基因瘤苗免疫小鼠,可诱导免疫保护,3周后接种BTT739不形成肿瘤;用灭活的基因瘤苗治疗荷瘤小鼠,可使50%小鼠肿瘤消退并长期存活;对治愈后长期存活的小鼠再次接种高剂量BTT739细胞,仍无肿瘤形成。说明转染IL-2基因的膀胱癌瘤苗诱导的抗肿瘤作用对预防肿瘤的发生、抑制和清除微小瘤灶,防止膀胱癌复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200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颁发给了Elizabeth H.Blackburn,Carol W.Greider和Jack W.Szostak,以表彰他们对端粒酶(Telomerase)的发现作出的贡献。自从端粒酶被发现至今,研究人员每年都要进行数百次的实验来探究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生物医药领域。  相似文献   
104.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难点.近些年来,以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治疗策略在肿瘤治疗的相关研究中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Tim-3是Tim家族的重要成员,主要表达于辅助性T细胞(Th1)等多种免疫细胞中,其通过与配体的相互作用,可以调节靶细胞的功能状态,在抗感染免疫、自身免疫中均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控作用,而它在抗肿瘤免疫中的功能也逐渐受到重视.针对Tim-3的靶向干预有望成为肿瘤的免疫治疗中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5.
用单克隆抗体检测人IL-2分泌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IL-2在免疫应答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IL-2活性的异常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因而,测定生理状态下IL-2的水平有助于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但它在体液内(如血浆)含量极微,很难用  相似文献   
106.
自1957年发现干扰素(IFN)后,现已证明它在造血调控、抑制细胞(?)殖、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中均起重要作用。近年亦证实INF对某些血液疾病确有一定疗效,为此本文就此方面的进展扼介如下. 一、毛细胞白血病(HCL) 目前HCL的首选疗法仍为切牌,化疗效果不甚理想.1982年Qucsados首用部分纯化的人白细胞αTFN治疗HCL取得满意疗效,至今全世界ⅡⅢ期临床试用中普遍认为α—IFN能有效地减少毛细胞对骨髓及脏器的浸润,改善血象,且及外周血中及骨髓中的毛细胞。由于病例选择、剂量应用及用药时间的差异,各中心的有效率及完全缓率不同,分别均为80%和20%左右.  相似文献   
107.
雄性小鼠的颌下腺中存在着一些活性因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表皮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1962年,美国学者Cohen首次报道从雄性小鼠的颌下腺中提取出一种活性因子,可使初生小鼠提前睁眼和提前萌发牙齿,故又称其为牙—睑因子(Tooth-Lids Factor)。后来陆续发现其对多种组织的表皮细胞如人、兔、鼠的皮肤细胞、角膜细胞、肝上皮细胞等都具有促增殖效应,从而命名为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目前已知EGF是由53个氨基酸组成的肽,分子量约6400道尔顿。其对表皮细  相似文献   
108.
Xu MC  Li Y  Ma HH  Wu YF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5):361-362
目前的研究表明,非血缘关系的脐血移植(umbilical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CBT)也是重要的造血干细胞来源。而脐血库的建立为开展配型不合的CBT提供了保证。但是,CBT可能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尤其是配型不合的CBT,从而影响移植成功率。免疫毒素(immunotoxin,IT)能有效去除脐血T细胞而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锚定表达GM-CSF的小鼠黑色素瘤作为肿瘤疫苗的有效性.方法:GM-CSF基因嵌合GPI信号肽修饰序列实现在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表面的锚定表达,研究锚定修饰的B16细胞于同源C57BL/6小鼠的成瘤性及诱导抗肿瘤免疫的效果.结果:抑瘤实验结果表明,锚定修饰GM-CSF的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增强,成瘤性明显下降;成瘤率为58.8%,而肿瘤对照组为100%.活瘤苗接种实验结果显示锚定修饰的肿瘤细胞可以预防肿瘤的发生,肿瘤发生率仅为20%,说明抗肿瘤的免疫应答有记忆性,能够有效地防止野生型肿瘤细胞的攻击.结论:锚定修饰GM-CSF的肿瘤细胞可以诱导抗特异性的抗肿瘤反应,这种设计可以应用于肿瘤疫苗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利福平(RFP)灌胃后不同时段大鼠尿液的代谢表型改变及其与组织病理学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0和100mg/kgRFP3组,每组12只。每日灌胃给药1次,分别于给药第3、7、14天次日每组处死4只大鼠,采集血液标本和肝标本,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收集给药前24h及给药期间每天24小时的尿液,测定质子核磁共振(1H-NMR)谱,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模式识别。结果在给药7d后,100mg/kgRFP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组织病理显示RFP仅在较高剂量(100mg/kg)、较长给药时间(14d)时表现出轻度的肝毒性。各组大鼠尿液的代谢谱各不相同,随着给药时间的推移,大鼠尿液1HNMR谱发生一定改变。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尿样1HNMR谱葡萄糖和牛磺酸显著增加,2-酮戊二酸和柠檬酸显著降低。结论尿液代谢谱的改变与常规毒性评价指标的改变相符合且更灵敏。大鼠尿液1H-NMR代谢轨迹与RFP作用时间密切相关,RFP引起的肝毒性与三羧酸循环中能量代谢异常及葡萄糖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