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韩氏治疗仪治疗腰麻后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麻后头痛是椎管内麻醉常见并发症之一,治疗方法文献报道较多:有对症治疗,补液疗法、中药、硬膜外充填疗法等.本研究目的是观察腰麻后头痛患者采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治疗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9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相关观察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气管插管即刻、扁桃体切除时、拔管时观察组患儿平均动脉压[(86.88±0.70)、(85.00±0.20)、(87.00±0.21)mm Hg]、心率[(110.32±12.22)、(106.65±13.30)、(107.27±10.47)次/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80.40±0.40)、(78.80±0.16)、(77.10±0.12)mm Hg]、心率[(95.60±2.11)、(91.23±12.50)、(90.00±10.40)次/分],观察组患儿警觉/镇静评分[(4.83±0.36)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4.43±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拔管时间[(5.03±1.88)min]、清醒时间[(5.62±1.62)min]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4±2.12)min、(6.42±1.79)min及2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可有效缩短患儿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曲马多用于下颌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下颌骨骨折病人60例(ASAⅠ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30),曲马多10mg/kg+氟哌利多5mg+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注入镇痛泵;Ⅱ组(n=30),曲马多15mg/kg+氟哌利多5mg+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注入镇痛泵,分别于拔除气管插管后为病人施行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后48h内病人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曲马多10mg/kg用于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4.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麻醉,腰硬联合椎管内麻醉方法对国人下肢创伤股骨骨折术中、术后TEG、血浆D-Di、PLC、PAgR各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创伤股骨骨折,择期行股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年龄20~45岁,ASAⅠ~Ⅱ级的患者60例,随机分3组,各20例。I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静脉麻醉。Ⅱ组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III组静脉复合全麻联合腰硬麻醉。三组患者均分别于术前、术中麻醉1h、术后48h静脉采血测定D-D二聚体(D-Di)、血小板计数(PLC)、血小板聚集率(PAgR)、凝血弹性描记图(TEG)的相关指标:R、K、α、MA。并与健康成年人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①三组股骨创伤骨折后术前、术中、术后的D-Di、α角、MA与健康成年人比较增大,R时间、K时间缩短P〈0.05。三组病例术中1h和术后48h与术前比较D-Di、PLC、PAgR、α角度、MA均增大,R时间、K时间缩短P〈0.05。术中1hI组D-Di、PAgR、a角增加数值与II、III组增加的数值比较P〈0.05。术后48hD-Di、TEG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股骨骨折后术前、术中、术后的凝血功能与正常成年人比较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术中、术后比术前更为高凝。手术创伤可能是引起高凝状态的主要因素,麻醉方法是次要因素。但术中麻醉方式、麻醉用药具有其价值,椎管内阻滞麻醉可能有利于改善术中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后入路腰椎骨折侧方减压内固定患者应用两种方法控制性降压时安全性、可靠性及血糖变化.[方法]选取择期行后入路腰椎骨折侧方减压内固定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无长期卧床引起的坠积性肺炎,无高血压、糖尿病、上呼吸道感染、血液病、药物过敏、内分泌疾病,心电图检查正常,肺功能正常(屏气时间>30 s)共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运用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B组运用硝酸甘油和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记录各项生命体征NIBP、SPO2、HR、ECG、ETCO2、RR,用雅培微量血糖仪(Ab-bott Optium)测定末稍循环指尖的血糖值,分别记录术前晚空腹血糖(C1)、麻醉插管后10 min血糖(C2)、手术开始30 min血糖(C3)、术毕清醒10 min血糖(C4).[结果]A、B两组在临床术野评分、出血量相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组控制性降压后心率下降明显,与B组有明显差别(P<O.05);在C3、C1的差值,A、B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在腰椎骨折内固定进行控制性降压都具有安全性与可行性,在从血糖变化的百分数提示瑞芬太尼能降低应激反应,更好的保护机体.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超激光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138例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8例,用中西药联合超激光照射治疗,对照组40例用相同的中西药联合治疗,同时观察2组带状疱疹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75.5%,治疗组无一例遗留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对照组有6例遗留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药联合超激光照射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疗效好,减少了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37.
往返吸注给药法对布比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往返吸注给药法(barbotage,Bbt)对蛛网膜下隙阻滞的调控作用,方法:160例随机等分四组,I组(对照组),单次慢注;Ⅱ组,慢注加Bbt 2次,Ⅲ组,快注加Bbt 2次,Ⅳ组,快注加Blt4次。结果:慢Bbt组比对照组感觉阻滞起效(达标)快,作用持续时间(持效)短(P<0.05),运动事达标快,持效短(P<0.001),阻滞平面固定虽快及其持时虽长,但无明显差异,两快Bbt组比对照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达标更快,持效更短,平面固定更快及其持时更长(P<0.0001),两快Bbt组比慢Bbt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达标快,持效短(P<0.05),阻滞平面固定快(P<0.001),而其持时长(P<0.05),两快Bbt 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1)Bbt法阻滞起效快,持效短,而感觉平面固定较快,持效较长;(2)注药速度比Bbt次数的作用明显。用Bbt法腰麻施行下肢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8.
本文比较利多卡因加罗比卡因、利多卡因加布比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无痛持续时间及并发症。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2 0 0例ASAⅠ~Ⅱ级、年龄 17~ 73岁 ,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各类上肢手术的患者 ,男 12 5例 ,女 75例 ,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 10 0例 (1%利多卡因加 0 375 %罗比卡因共 2 0ml) ,手术历时 (2 5± 1 2 )小时。Ⅱ组 10 0例(1%利多卡因加 0 375 %布比卡因共 2 0ml) ,手术历时 (2 34± 1 2 1)小时。方法及观察指标 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呼吸、血压、SpO2 。两组病人臂丛阻滞均采取肌间沟…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回顾比较206例下肢闭合骨折患者术前并发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不同临床处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 402例术前行患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检查的下肢闭合骨折并发DVT206例患者的临床处理情况.根据患者和家属(以下简称“患方”)的意见分4组:Ⅰ组13例,放弃手术保守治疗;Ⅱ组7例,溶栓治疗后手术,但3例溶栓失败;Ⅲ组6例,放置静脉滤网后手术;Ⅳ组180例,坚持术前不做处理要求手术治疗.结果 ①平均住院天数比较:Ⅰ组>Ⅱ组>Ⅲ组>Ⅳ组,组间比较均P<0.01.②Ⅱ组和Ⅲ组术中出血和术后渗血较多,均需输血治疗.③Ⅰ组出现腰骶部褥疮、肺部和尿路感染并发症共4例,余3组则无.④麻醉实施情况,腰硬联合阻滞122例(63.2%),实施气管插管全麻71例(36.8%).结论 ①下肢闭合骨折并发DVT患者坚持术前不做处理要求手术治疗,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但麻醉手术工作者均面临着巨大的考验.②溶栓后和放置深静脉滤网后手术,术中出血和术后渗血均较多,术前应做好输血准备.③试探性分次给药单侧腰麻循环稳定、麻醉费用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短,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颈椎手术静脉全麻时丙泊酚用量和对术中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行颈椎手术的颈椎受限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瑞芬太尼组( D组,n=20)和生理盐水+丙泊酚+瑞芬太尼组( N组,n=20)。 D组于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N组静脉泵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术中以瑞芬太尼(血浆浓度,4 ng/mL)和丙泊酚(血浆浓度,据术中血压调节)靶控输注维持麻醉。结果:丙泊酚用量D组、N组分别为(1422.75±180.72)mg和(1902.50±151.64)mg,D组明显减少(P〈0.01);瑞芬太尼用量D组、N组分别为(2617.60±144.68)μg和(2642.25±63.37)μg,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最低MAP、切皮时、术中最低及术中最高HR,D组明显较低(P&lt;0.05)。组内术前、切皮时和术中最高指标比较,两组MAP均无明显差异( P〉0.05),D组术前HR高于切皮时和最高HR,后两者间无明显差异。 N组最高HR大于术前、切皮时HR(P〈0.05),后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辅助颈椎手术静脉全麻显著减少丙泊酚用量,是有效、安全的静脉全麻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