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MEF2A基因第11号外显子突变的检测及其基因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我国汉族人群中MEF2A基因第11号外显子区的突变,分析MEF2A特异性突变的基因结构和遗传学意义。方法用PER-SSCP和/或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5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阳性病例、23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阴性对照及232例健康体检者的MEF2A基因第11号外显子区进行突变检测,用质粒克隆测序法对各突变位点作进一步验证。结果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阳性病例组发现一例MEF2A 21碱基的特异性突变。另外还发现二种罕见的突变类型。结论MEF2A基因第11号外显子区存在多种罕见的突变类型,基因结构分析显示MEF2A基因21碱基特异性突变有多种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22.
温育条件对ELISA定性测定HBsAg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确定定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中温育温度、时间和方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方法温育温度分别设为37℃、43℃和室温,温育时间分别为45分钟、60分钟、75分钟、90分钟和2小时。其中室温温育又分别采用振荡和静置两种条件,温育时间分别为45分钟、1小时、2小时和4小时。检测阴性血清和0.2、0.5、1、2、5ng/ml HBsAg系列定值血清,观察这些条件下标本测定S/CO比值的差异。结果在同一温育温度下,所有血清的S/CO比值均随着测定温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浓度越低表现越为明显,从0.2ng/ml到5ng/ml的样本,温育2小时的S/CO比值与温育1小时相比,均有明显的增加,0.2ng/ml的样本由按CUT-OFT值判断为阴性而转为阳性。而同时阴性血清的S/CO比值则变化不大。在振动状态下反应较之静止状态下的反应,S/CO比值均有明显增加。结论温育条件对ELISA测定结果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弱阳性标本。  相似文献   
23.
临床实验室定量检测方法总分析误差评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规测定中,每个标本的测定结果都会有误差,该误差包括了各种类型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即总分析误差(totalanalytical error)。本组提出了2种评估方法,分别为图形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其中后者又分为需要进行正态分布假设的参数法和无需任何假设的非参数法,该方法通过检测患者标本来估计总分析误差,临床实验室可用于判断新的定量检测方法是否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24.
冠心Ⅱ号对大鼠心肌缺血基因差异表达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冠心Ⅱ号对大鼠心肌缺血基因差异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冠心Ⅱ号组,每组2只。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灌胃饮用水,冠心Ⅱ号组按10 g/kg灌胃冠心Ⅱ号,灌胃10天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24 h后取心肌缺血交界区组织进行基因芯片检测、聚类分析,并对关键基因差异表达进行RT PCR验证。结果 大鼠心肌缺血后交界区差异表达基因上调基因较多,冠心Ⅱ号干预后,上调和下调基因均减少,突出表现于基因all trans 13,14 dihydroretinol saturase(AF465614)和similar to expressed sequence AW413625(AA799328)。各组共性基因功能涉及信号转导蛋白活性较多;药物干预基因有一定特异性。结论 冠心Ⅱ号对大鼠心肌缺血基因差异表达谱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建立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血清总甘油的方法.方法 以[13C3]-甘油作内标,用氢氧化钾异丙醇溶液水解血清甘油酯为游离甘油,将游离甘油转化为苯甲酸酯,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离检测,用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 甘油/内标峰面积比与甘油浓度(0.565~4.517 mmol/L)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 9;测定不同浓度血清总甘油批内变异系数(CV)平均为0.52%(范围0.21%~2.62%),总CV平均为1.15%(范围0.62%~2.00%);分析国际和国家标准物质,测定值与认证值的偏倚小于1%(-0.20%~1.06%).结论 建立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血清总甘油方法,方法特异、精密、准确,可望用作血清总甘油测定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26.
肌酐检测的准确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针对目前不同的检测方法和不同的检测系统检测肌酐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期望通过不同的组织机构之间进行合作,将肌酐的检测结果溯源到参考物质和参考测量程序,实现肌酐检测的准确性。方法对国内外肌酐测定室间质量评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系统在室间质评标本检测结果之间存在差异。结论应该将肌酐的检测方法溯源到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LC—IDMS)法。  相似文献   
27.
RNA干扰是一种由双链RNA引发的转录后基因沉默过程,目前已尝试将其应用于疾病治疗.但是在RNA干扰的应用研究中,最大的障碍是如何将小干扰RNA(siRNA)有效、安全地转运到靶组织和细胞.对近年来有关siRNA转运方式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寻求更好地转运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8.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将外源肽或蛋白基因与噬菌体特定蛋白基因在其表面进行融合表达的技术,该技术实现了表型与基因型的统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建立一种评估定性检测性能的科学方法。方法: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当诊断明确时,分别将检测方法和可比较方法与明确诊断的检测性能进行比较;当诊断不明确时,比较检测方法和可比较方法的一致程度。结果:以实例的方式将检测方法、可比较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出了性能较好的定性检测方法。结论:定性检测是临床实验室一种很重要的检测方法,其检测性能如何直接决定患者的检测结果,该评估方法的提出为临床实验室引入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提供了指南。  相似文献   
30.
冠心Ⅱ号对大鼠缺血心肌蛋白差异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Ⅱ号对大鼠缺血心肌蛋白差异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冠心Ⅱ号给药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用饮用水灌胃,冠心Ⅱ号给药组按10 g·kg-1灌胃;每日1次,连续10 d后手术。模型组和冠心Ⅱ号给药组予结扎冠状动脉成心肌缺血动物,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手术后24 h取心肌缺血交界区组织进行蛋白双向电泳、差异表达质谱分析等检测。结果:心肌缺血后差异蛋白表达数目增加,冠心Ⅱ号干预后又有所增加,其中有效蛋白11个。缺血时上调蛋白数目多,用药后有一定减少。调节关键蛋白的意义涉及抑制细胞形态结构变化,抑制亢进的能量代谢。结论:冠心Ⅱ号从蛋白水平对大鼠缺血心肌有一定影响。今后应进一步扩大差异筛选的范围,以获得更全面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