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膝骨性关节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 《医学综述》2015,(3):474-476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退行性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随着现代医药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KOA的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治疗观念也由对症治疗转变为对因治疗,注重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提出了不少新的治疗方法。该文旨在对KOA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供临床治疗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2.
骨科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内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提高骨科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使骨科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通过成立骨科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小组,采取书写、修改、临床应用、再修改、定稿的方式完成了共性与专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及落实检查登记单。结果 经临床试用,每种疾病的路径表针对性强,既有文字又有图片,有利于患者的学习,也对护士的工作起指导作用,一方面提高教育的知晓率,另一方面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结论 研制科学、统一的骨科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内容,能够为护士提供一条有效的教育途径,为骨科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23.
异体股骨骨片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暴裂骨折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路椎管减压、异体股骨骨片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暴裂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6例胸腰椎暴裂骨折经前路行异体股骨骨片支撑植骨术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引流管护理,指导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并发症发生及进行相应的出院指导等.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4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Ⅱ期愈合.33例随访1~3年,较大程度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疗效满意.结论 对前路椎管减压、异体股骨骨片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暴裂骨折合患者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4.
目的通过与原有山羊麻醉方法的对比,观察改良后的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为动物造模过程中的山羊麻醉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选取制造胫骨骨折模型的山羊72只,36只采用原有麻醉方法即肌内注射速眠新联合地西泮(A组),36只采用改良后麻醉方法即肌内注射速眠新、地西泮联合泵注丙泊酚(B组)。观察山羊术中挣扎次数、追加速眠新总剂量、麻醉致死率及苏醒时间。结果 A组动物麻醉致死率为16.67%,B组无动物死亡;A组动物挣扎次数及追加速眠新总剂量、苏醒时间为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麻醉方法可以减少动物的挣扎次数,减少麻醉药的用量,降低动物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5.
骨科疾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模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科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编骨科共性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以及40种单病种护士版与患者版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将骨科4个病区的患者分为研究组(n=253)与对照组(n=245),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研究组应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每个病室均放有1本路径本,每本事先夹入骨科病室告知制度、共性健康教育内容,当患者入院时,由当班护士根据此患者所患疾病从计算机中输出相应的路径单夹入路径本中,在患者住院期间每班护士按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识字患者和家属鼓励其结合护士的讲解阅读.结果 两组患者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认知态度或行为改变、对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实施骨科疾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能规范医疗护理行为,增强患者遵医行为,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从而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6.
目的:比较经Quadrant通道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unilateralpediclescrewfixation,uni-PS)和传统后路双侧椎弓根固定(bilateralpediclescrewfixation,bi-PS)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外科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102例,男67例,女35例;年龄34~69岁,平均51.5岁。所有患者术前有不同程度的下腰部疼痛、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或伴有下肢感觉异常;均行椎弓根固定、椎间融合术。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A、B两组:A组50例,采用Quadrant通道辅助下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单枚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B组52例,采用传统后路双侧椎弓根固定并单枚椎间融合器融合治疗。应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系统(ODI)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并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2个月(12~21个月)。A组手术时间为(87.6±25.5)min,术中出血量为(105.7±27.2)ml;腰痛、腿痛V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7.2±1.4、7.9±1.1降至术后1个月的3.2±0.6、3.0±0.7;ODI评分从术前的42.2±11.8降至术后的15.6±2.3;融合率为96.0%(48/50),并发症发生率为4.00%(2/50)。B组手术时间为(160.3±20.5)min,术中出血为(220.6±25.5)ml,腰痛、腿痛V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7.3±1.1、8.1±0.9降至术后1个月的3.3±0.4、3.2±0.3;ODI评分从术前的43.1±12.0降至术后的14.9±2.6;融合率为96.2%(50/52),并发症发生率为5.77%(3/52)。A组手术时间较B组缩短,术中失血量A组较B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ODI评分、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单枚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与双侧椎弓根钉固定有同样临床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融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7.
何明长  林斌 《中国骨伤》2012,25(1):68-69
患者,男,45岁,以"突发左侧肢体麻木、乏力2d"为主诉入院。自诉2d前在打牌后突发左侧肢体乏力,并逐渐出现左侧下肢活动不能。查体:体温36.5℃,血压95/62mmHg,脉搏72次/分,呼吸18次/分,神志清楚,急性病容,言语清晰。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咽反射正常存在,饮水无呛咳,伸舌居中。右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3级,左上肢肌力0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