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7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57篇
综合类   206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706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探讨变异髋臼初次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的正确放置位置及手术疗效。方法:对34例(38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髋臼变异的各类髋关节疾病进行术前设计,其中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1岁(29~75岁)。股骨头坏死继发骨性关节炎15例(19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12例,创伤性骨关节炎5例,髋关节融合术后1例,髋关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1例。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1个月(5~38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定,优(>90分)12髋,良(80~90分)23髋,尚可(70~79分)3髋,失败0髋(<70分)。评定结果: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7.9分,术后平均90.3分。结论:对于髋臼解剖结构异常的髋关节疾病患者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时,通过术前对髋臼正确位置的设计,使髋关节中心置于正确的位置上,既可简化术中操作的难度,又可以使臼杯假体得到牢固固定及良好的骨覆盖,有利于人工全髋关节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郑朱喜  董福慧 《中国骨伤》2007,20(Z1):32-33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8例,女28例,年龄45~64岁;对照组36例,男15例,女21例,年龄45~62岁.治疗组采用温热理疗床治疗4周.对照组采用推拿按摩手法治疗4周.分别在筛选期(治疗前)及治疗后14、28 d(治疗结束时)各观察记录1次,对比两组肩部疼痛症状、肩关节功能及症状疗效的改善.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肩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P<0.05);肩关节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内旋活动角度均有明显增大(P<0.05).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4例,有效25例,无效7例;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优于治疗组.结论理疗床和手法对肩关节周围炎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及功能障碍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志成  董福慧 《中国骨伤》2007,20(Z1):29-31
目的:观察与评价两种物理疗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12例,女24例;年龄27~65岁,平均50.80岁。对照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23~60岁,平均41.37岁。治疗组采用温热理疗床治疗6周。对照组采用腹部推拿手法治疗6周。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记忆力或注意力下降,咽痛,颈部僵直或腋下淋巴结肿大、触痛,肌肉疼痛,多发性关节疼痛,反复头痛,睡眠紊乱,劳累后肌痛等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疗效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优于治疗组。结论:物理疗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及体征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切开与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治疗肩关节前向不稳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以查找关于切开和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治疗肩关节前向不稳的回顾性或前瞻性队列研究或随机对照试验。选择二分类变量,如术后复发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连续型变量,如肩关节外旋活动度,Walch-Duplay评分,Rowe评分,西安大略肩关节不稳指数(Western Ontario Shoulder Instability Index,WOSI)评分,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患者焦虑程度,手术时间和螺钉置入角度等结局指标进行分析。采用NOS偏倚风险评估标准(Cochrane协作网推荐)评价回顾性或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文献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采用改良Jadad量表。由2人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文献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8篇回顾性队列研究和1篇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证据级别较低,共纳入956例患者,其中切开Latarjet手术436例,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520例。(2)Meta分析结果显示,切开组术后肩关节WOSI评分优于关节镜下组(MD=93.74,95%CI:26.00~161.49,P=0.007),且螺钉置入角度明显小于关节镜组(MD=-6.44,95%CI:-12.08~0.81,P=0.02)。(3)切开Latarjet手术复发率低于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4,95%CI:0.23~3.05,P=0.79)。(4)在肩关节外旋活动度、Walch-Duplay评分、Rowe评分、术后视觉模VAS评分、术后患者焦虑程度和手术时间等方面切开和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和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治疗肩关节前向不稳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术后复发脱位率及并发症较低。切开和镜下Latarjet均为治疗肩关节前向不稳的可靠手术方式。但镜下手术较切开手术学习曲线长,需要一定量的手术积累,因此临床医生可根据手术技术熟练程度、喜好和患者的情况等因素选择镜下或切开手术。但研究中所纳入的文献皆为队列研究,证据等级不高,缺少随机对照试验,且样本量较小,未来仍需要大样本量、高证据等级的随机对照研究来确定两者之间的疗效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治疗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采用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治疗拇外翻患者31例(42足),其中男3例,女28例;年龄18~76(50.1±4.9)岁。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 metatarsal angle,IMA),第1,2跖骨长度差变化,术后采用美国矫形骨科学会足踝外科学组(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拇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31例(42足)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4~18(15.1±1.2)个月。HVA、IM分别由术前的(38.5±5.4)°、(13.0±1.1)°矫正到术后的(14.3±4.7)°、(9.1±1.5)°(P<0.05)。术前1、2跖骨长度差为2~-4(-0.59±1.80) mm,术后为0~-6(-3.53±1.60) mm,平均第1跖骨短缩2.9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由术前的(57.8±9.7)分提高到术后的(92.1±9.3)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23足,良16足,可3足。结论: 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手术时间短、切口小、能够有效纠正拇外翻畸形、改善前足功能,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量化拔戳揉捻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生物力学参数,探讨患者个体特征对手法操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就诊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20~50(34.37±8.41)岁,病程1~11(6.05±2.71)个月,采用生物力学传感器测量同一手法术者对患者患侧肘关节实施拔戳揉捻手法的生物力学参数,量化生物力学参数并研究参数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同时采集患者个体特征学参数,分析不同患者个体特征对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拔戳揉捻手法各阶段生物力学参数量化结果,旋后揉捻力(31.17±2.99) N,屈曲拔按力(44.99±2.38) N,旋前揉捻力(31.03±2.75) N,拔直戳按力(48.75±2.09) N,参数相关性分析显示旋后揉捻力与旋前揉捻力参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屈曲拔按力与拔直戳按力参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对患者个体特征参数与手法生物力学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体重与旋后揉捻力间呈显著相关,患者肘部压痛值与屈曲拔按力存在显著相关,患者病程与拔直戳按力呈显著相关。结论:拔戳揉捻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在体操作力大小具有一定的标准,手法各阶段术者操作的作用力趋势具有系统性,患者的体重、患肘压痛情况与病程是影响拔戳揉捻手法操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小儿腹泻病是儿童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2022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制定了《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腹泻病专家共识》。现结合临床实践及最新的研究结果,对《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腹泻病专家共识》中小儿腹泻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以期加深医务工作者对《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腹泻病专家共识》的认识,促进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小儿腹泻病。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耳尖穴放血法治疗睑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眼科门诊的睑腺炎患者240例(24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妥布霉素滴眼液和红霉素眼膏点患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耳尖放血治疗.疗程为7d,第7天复诊,第14天随访.结果 240例受试者的年龄为(24.23±2.29)岁,治疗组有效率92.5%,对照组有效率82.5%,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效率高(x2 =6.725,P=0.035).治疗组比对照组治愈时间短(t=-3.298,P=0.004).耳尖放血3次治愈的患者最多.耳尖放血每次挤压30次治愈时间最短(F=191.00,P=0.000).治疗组比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低(x2=4.286,P=0.038).治疗组行切开引流的比例较低(x2=22.895,P=0.000).结论 耳尖穴放血疗法治疗睑腺炎安全、有效,能够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减少化脓的几率.  相似文献   
20.
疑难杂症是临床中处理颇为棘手的病证,每一位从事临床工作的中医大夫都可能遇到这类病例,而且随着临床实践水平的不断增多,接触此类病例的机会也相应增多。乳糜胸是威胁生命的严重疾病,发生率低,诊治有一定困难;同种异体脱钙骨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大多是轻微,亦有少见高热病例。二者均属临床中疑难杂症。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心内科杨国华主任医师治疗此类病症从中医学整体观念出发,细于观察,详于辨证,善于分析,终以药而胜病,文章详细介绍了杨国华治疗疑难杂症的2则医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