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8篇
  免费   1004篇
  国内免费   164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1062篇
预防医学   66篇
药学   256篇
  5篇
中国医学   7571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295篇
  2022年   392篇
  2021年   474篇
  2020年   351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497篇
  2016年   447篇
  2015年   403篇
  2014年   576篇
  2013年   645篇
  2012年   663篇
  2011年   774篇
  2010年   674篇
  2009年   604篇
  2008年   641篇
  2007年   636篇
  2006年   56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从经典名方开发的角度出发,笔者通过查阅香附相关的历代本草、医籍及近现代文献资料,对历代香附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及炮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结果表明虽有粗根茎莎草、藨草属植物等伪品曾作为香附使用的情况,但香附药材历代主流基原仍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建议经典名方中使用莎草科植物莎草C. rotundus。其产区自唐朝以来,广东、广西及浙江地区始终为香附的优质产区。其中广东省西部地区产者习称广香附,浙江产者习称南香附。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以个大、质坚实、红棕色香气浓者为佳。延续至今常用的炮制方法为醋炙,建议经典名方中未明确注明炮制要求的香附药材以生品入药,注明炮制要求的处方根据方义选择相应炮制品入药。  相似文献   
102.
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减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及闭塞和改善临床症状的最有效策略。临床上,存在很大一部分患者在大血管再通后,仍存在心痛症状。在PCI围术期常伴随着氧化应激、炎症、钙超载、内皮功能损害、血栓阻塞等不良事件,氧化应激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PCI的再灌注时期,活性氧(ROS)的爆发可引发线粒体能量传递链异常和细胞离子稳态失衡,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高,白蛋白漏出,白细胞和血小板黏附,血管狭窄。传统中医将PCI术后再狭窄纳入"胸痹"等范畴,气血的运行与五脏的功能密切相关,当气血运行不畅,心脏的生血、行血的功能受阻,造成气虚血瘀,从而造成机体虚损。目前,普罗布考和替格瑞洛等临床一线用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忽略了"本虚邪实"的机体现状,无法协调机体气血阴阳五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从氧化应激在PCI损伤的现代医学分子研究出发,结合中医认识,总结中医药防治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冠状动脉介入损伤的治疗提供候选药物及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运用文献挖掘及复杂网络方法探讨中医治疗寻常性痤疮常见证型及核心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Database,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近15年已公开发表的中医治疗寻常性痤疮核心期刊,对其进行医案提取及规范化后,运用复杂网络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78篇,医案数据195条,涉及中药184味,药性多以寒、微寒为主,药物归经归肺经最多,其次肝经、胃经、心经,药物功效多以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清热凉血为主,常见中医证型及对应核心加减处方4个。结论 系统总结了寻常性痤疮近年发病的主流证型、核心处方及用药规律,为之后的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04.
赵尚华教授为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中医外治杂志》主编,山西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医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傅山医学研究会副主任委员,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全国首批中医传承博士后指导老师之一。从事中医外科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赵老在多年临床过程中,总结出治疗癌症的“元宗血津复辨证法”。赵老认为,癌症的病因可分为内因、外因,内因以正气虚损、气机郁滞为主,常见元阳虚、元阴亏、气虚、气郁;外因以毒邪攻袭为主,常见湿热毒、热毒、寒毒、痰毒。癌症的病机繁复,其要可分析为元气受损,毒邪攻袭,宗气病变,甚至波及血分,流窜全身,津液耗伤,以至死亡,以及后期康复等五大病变,即元、宗、血、津、复5期。元分证分为元阳不足证、元阴亏损证、气虚证、气郁证、气阴两虚证、冲任失调证;宗分证有心、肺、脾、肝、肾之分;血分证可见血热证、暴热似风证、血热伤阴证、气阴两伤证;津分证可见五脏衰竭证、津血渐复证、药毒证;复元证期为手术切除癌肿后,有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之分。现分别举病例说明。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介绍王书臣教授从虚毒论治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OS)的经验.方法:跟师学习,分析病案,总结经验.结果:王书臣教授认为BOS病机主要是虚与毒,因虚招邪,因邪致瘀,因瘀致毒,因毒致损,病机变化多端;治疗在扶正祛毒的同时,着重解决造血及免疫功能重建、撤减激素、缓解气道高反应性3个方面的问题.结论:王书臣从虚毒论治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其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7.
缩窄性心包炎多由渗出性心包炎演变而来.渗出性心包炎多有发热、食欲不振、无力等全身症状,但多数病例因急性阶段隐匿未被发觉,形成时间可数月至数年,就诊时已成缩窄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伴病侧胸痛、气急等.属中医"胸痛"、"胸痹"、"悬饮"等范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内科徐承秋主任医师从医近六十载,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疗效显著.本文是徐老运用中医药治疗年过八旬的缩窄性心包炎合并结核性胸膜炎的案例,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五行学说在西汉之前已成为社会的主流哲学思想,并渗透到当时社会的各个领域,医学也不例外.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医学中产生了"五味"的核心理论.该理论在《黄帝内经》(本文认为《黄帝内经》中的"七篇大论"以及遗篇一篇均为西汉前所著,因此上两部分内容不列入本文讨论范围)中有突出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9.
110.
笔者对已报道的经典名方药物考证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总结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经典名方药物考证要点建议,为经典名方药物考证相关研究提供借鉴。该文分别从注意古今药物考证内涵的异同、注重多维信息的综合利用、注重药物不同关键环节历史流变的梳理与考证、注重近代学名考订沿革梳理、注重尊古不泥古的考证原则、注重文献学基础知识等角度进行探讨,提出经典名方药物考证应对本草考证的现状、问题、成果进行深入的总结分析,吸收前人的优点,补充以往考证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经典名方药物考证自身特点,形成特有的研究体系,注重历史变迁的脉络梳理,注重横断面分析,在全面分析基原、道地产区、药用部位与炮制等不同关键环节历史变迁基础上,充分吸收近现代研究成果,并结合当前生产力和认知水平,给出不同时期经典名方药物的合理关键信息,为经典名方的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