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临床上常有乙型肝炎患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患了乙型肝炎能治好吗?”“患了乙型肝炎能结婚生育后代吗?”“治疗后肝功能好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了,对后代还会有什么影响吗?”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位肿瘤患者问医生:“患了恶性肿瘤能治好吗?”医生不会马上回答,而是在了解了肿瘤的性质、部位、目前处于什么阶段等之后,才会作出回答。因此,回答“乙型肝炎是否能治好”这个问题,医生也需了解患者的病程有多久,曾用过什么药物,效果如何,以前是否有过其他疾病等等。因为肝炎有急性、  相似文献   
22.
我已年逾古稀.但读报、写字,仍然可以不借助老花镜,而且从没有患过眼部疾病。我想,这跟我十几年来一直坚特做一套“养目运睛功”有关吧。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3.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已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可能居全国之首。近十余年,我国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家,应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此,本刊特邀请几位心血管病专家谈谈个人的经验和体会,供读者参考。廖家桢教授(北京中医学院):《素问·痹沦》说:“心痹者,脉不通”《素问·五病篇》也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这些论述反映了包括冠心病在内的某些“心痛”的病机。分析冠心病的舌、脉、症,我认为其基本病机气虚血瘀,气虚为本,血瘀为标。从气血相关的理论出发,气病可有气滞和气虚之分,但二者皆可致瘀,气滞血瘀是实证,气虚血瘀则为本虚标实。据我观察,冠心病属气虚血瘀者十之有七,属气滞血  相似文献   
24.
柴胡桂麦龙牡汤是笔者平素喜用的方剂之一,系以小柴胡汤为主加桂枝、浮小麦、生龙骨、生牡蛎组合而成。具体药物及常用剂量是:柴胡15g 黄芩12g半夏10g 党参20g 炙甘草10g 生姜10g 大枣10枚桂枝10g 浮小麦30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本方寓有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甘麦火枣汤之方意。为凉温并用、和解镇静之  相似文献   
25.
陈武山 《家庭医药》2005,(10):59-59
阳痿是常见的男子性功能障碍,许多夫妻因此反目、离异。其实,通过学习性知识、心理调节、功能训练、饮食调养等常见的家庭护理,对阳痿的治疗非常有效。请看性学专家教您——  相似文献   
26.
肾病综合征以高度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属中医"水肿"的范畴,一般初起多属邪盛而正气未衰,治疗可从标(水湿)论治;日久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治疗既要注意本虚(肺、脾、肾三脏的虚损),又要注意标实(水湿、湿热、夹气滞、夹瘀血)的不同,标本同治,方可取得疗效。水肿初起邪盛者,按中医辨证多属阳水,一般由  相似文献   
27.
陈武山 《家庭医药》2005,(12):57-57
无论何种疾病,家庭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炊食调养,对于阳瘘同样如此——[编者按]  相似文献   
28.
赵志付  都旭 《药物与人》2005,(11):12-13
在《红楼梦》中,曾有这样一段描述,宝钗患了一种病.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犯时出现喘嗽等症状。一个和尚专门对应宝钗的病情.说了个“海上仙方儿”——冷香丸。来为她祛热清火。是不是真的有冷香丸不需要我们来考证。但“灭火”要对症下药却无庸置疑。到底“上火”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一上火就得用牛黄解毒片、三黄片呢?  相似文献   
29.
川崎病的中医证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川崎病(英文缩写为MCLS)是在日本川崎地区由川崎富作先生首先发现而命名的。现代医学称之为急性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被认为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原因不明的疾病,我国儿童中也不罕见。由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轻则影响小儿健康,重可危及生命。近年来,中医采用辩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此,本刊特邀请几位儿科专家谈谈个人的经验和体会,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0.
高铸烨  苗阳 《光明中医》2004,19(3):10-11
《内经》是中国古代生命科学的总结,并汇集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优秀成果。它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影响至为深远。《内经》理论体系的建立,不仅是战国秦汉自然科学发展的结果,也是哲学对自然科学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结果。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内经》吸取这一时期哲学思想和范畴上;而这些哲学思想和范畴,都是哲人对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性的认识;人们通过其形成、演变,而且不断地把握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性。因此,研究和学习这些哲学概念、范畴,必将有助于人们把握《内经》的独特理论思维、学术方法、更好地发挥中医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