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31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8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红外热像术研究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红外热像观测研究手法对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运用红外热像技术记录两组病例手法和功能操前后颈项部体表温度变化,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皮温较治疗前均有升高,手法组改善幅度优于功能操组。结论:红外热像可通过手法治疗前后的皮温变化反映局部热分布及功能状况,对于颈型颈椎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海螵蛸对骨愈合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揭示中药海螵蛸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干预作用,了解海螵蛸的调节靶点,探索建构中药基因组学的途径.通过在大鼠胫骨打孔的方法建立单因素干扰模型,在不同时间点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各类mRNA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骨愈合过程中Ⅰ、Ⅱ、Ⅲ型前胶原mRNA、转化生长因子(TGG)-β1 mRNA、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海螵蛸在骨折早期对Ⅰ、Ⅲ型前胶原mRNA、VEGFmRNA、BMP-2mRNA的表达升高,而对Ⅱ型前胶原mRNA、TGF-β1 mRNA的表达量无明显影响;但达到峰值后,Ⅱ、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水平下降,VEGFmRNA、TGF-β1mRNA表达量中后期维持于较高水平.表明海螵蛸与血管形成有关,对骨折软骨形成早期具有促进骨诱导的作用,并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合成活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骨与软组织损伤后,因治疗不当或骨折整复不良,骨折固定时间过久,常常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充血、水肿、关节肌肉的挛缩和粘连。临床表现为局部软组织肿胀、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我们应用中药制剂脉络宁、2%利多卡因和5%碳酸氢钠的混合液局部注射,同时配合小针刀疗法,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检测指标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大鼠去势后不同时间体重、骨载荷、骨密度的变化及其相关性,为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研究中动物模型和实验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5月龄雌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两组分别于造模后3、9、13个月检测体重、骨密度和骨载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体重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腰椎载荷和骨密度出现显著性差异的时间均早于股骨;股骨骨密度出现明显下降的时间早于载荷;模型组骨密度低于正常组并与体重的增长呈负相关,模型组载荷低于正常组但与体重的增长呈正相关。结论:去卵巢大鼠体重的变化可对载荷和骨密度产生不同影响,且不同部位的骨组织和不同年龄大鼠,骨量丢失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1985年1月至1990年12月手术治疗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8例,获得1年以上至6年远期随访者188例,本文对该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就如何提高手术疗效的有关技术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髓复康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和血液中自由基变化的调节作用。方法70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髓复康组(20只)、激素组(20只)、对照组(20只)和正常组(10只),前3组建立脊髓T12右侧半横断损伤模型。髓复康组和对照组造模前3天和造模后2h分别灌胃髓复康和等量生理盐水1次,激素组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甲基泼尼松30mg/kg 1次,分别于术后8h和24h各取10只大鼠测定血清和脊髓损伤区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1)SOD活性(血清和脊髓组织):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8h和24h对照组其活性均降低(P<0.05),髓复康组和激素组大鼠SOD活性变化无统计学意义。(2)MDA含量(血清和脊髓组织):造模后8h,与正常组比较,各损伤组脊髓组织中MDA含量上升(P<0,05),且对照组明显高于髓复康组和激素组(P<0.05);24h时髓复康组和激素组比同组8h时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8h和24h MDA含量均高于髓复康组和激素组(P<0.05)。结论髓复康能有效清除脊髓损伤后血清和损伤脊髓组织中过多的自由基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改变,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并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国家“九五”攻关课题“中国部分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目前40岁以上人群OP的发生率为16.1%,60岁以上人群为22.6%,80岁以上人群为50%。骨质疏松患者一旦发生髋部骨折,12%~20%的人死亡,50%的人需要他人终生护理,没有人能恢复到骨折前的功能水平。此外,骨质疏松还可以引起椎骨及桡骨骨折,造成腰背畸形、疼痛,严重影响患病人群的生活质量。 1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及分类 影响骨质疏松发病…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妇女骨丢失与血清雌激素水平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训华 《中国骨伤》2002,15(5):276-277
目的 为观察围绝经期妇女年骨矿丢失状况、雌激素 (E2 )水平的变化以及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受试对象为 45~ 50岁尚未绝经的妇女 1 0 0例 ,排除与骨代谢相关的各类疾病。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美国Lunnar公司 )测定受试人群的正位腰椎及髋部骨密度 ,并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排卵期血清雌激素含量。均为每年一次 ,连续 3年。结果 第二年各部位骨丢失率腰椎为 1 0 0 % ,股骨颈为 1 1 0 % ,Word s三角区为 1 46 % ,而股骨大转子为 1 2 7% ;第三年比第二年分别降低 1 35 %、1 33 %、1 36 %、1 2 9% ,各部位每年降低 1 0 0 %~ 1 46 % (除第二年股骨颈外 ) ,虽无统计学差异 ,但下降趋势非常明显 ;而血清雌激素水平 ,第二年较第一年大幅降低 31 2 9% ,第三年较第二年又反升2 7 2 8%。结论 围绝经期血清雌激素的水平变化与骨密度逐年下降的趋势无相关性 ,而骨密度下降是增龄、性激素下降以及遗传、运动等其它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雌激素在这一阶段对BMD未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骨折治疗中的动静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和  席大民 《中国骨伤》1991,4(5):40-41
动静结合的研讨有其历史背景,因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患者的功能,实现这一目的需要“静”,只有整复固定得好才能使断骨愈合;而绝对的“静”,又不利于有效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这又需要“动”。  相似文献   
20.
董福慧 《中国骨伤》1991,4(3):37-3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原理,揭示了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本文试图通过骨折治疗过程中的一些辩证规律,来加深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