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构建新型骨植入型抗生素释放系统,硫酸钙/庆大霉素、硫酸钙/聚乳酸/庆大霉素释药系统,探讨抗生素释放系统的制备可行性。方法以自行研制的硫酸钙或硫酸钙与聚乳酸的复合物作为抗生素载体,构建抗生素释放系统,对其进行电镜扫描,晶体衍射分析和体外降解实验以分析其构成特点、理化特性和降解特点。结果所构建的抗生素释药系统主要成分为二水硫酸钙,具有初始的生物力学抗压缩强度,具有一定的孔隙率,硫酸钙/聚乳酸/庆大霉素中,聚乳酸对硫酸钙形成包裹。体外可降解,硫酸钙/聚乳酸/庆大霉素降解时间长于硫酸钙/庆大霉素。结论以硫酸钙和硫酸钙聚乳酸复合物作为载体构建抗生素释放系统能够满足药物释放和骨内植入的要求,具有制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2.
应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在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用形态学定位法对12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定位:C3~C6为侧块外上象限的中点,C7位于关节突中垂线接近上关节面的下缘。方向水平面上,椎弓根螺钉向内侧倾斜C3~C5约为400,C6~C7约为350,矢状面上,C3-C4从后下向前上倾斜约100,C6-C7从后上向前下倾斜约100,C5与椎体后侧面垂直。结果置钉48枚,10枚穿破椎弓根,无神经血管损伤。骨折复位,术后平均随访7.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除2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改善。结论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对创伤性颈椎紊乱的重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且被安全的实施。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胸膜外前路减压与重建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 1996年 2月~2002年 12月对 62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行胸膜外前路减压与重建手术。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1. 5~8年的随访, 46例椎体近解剖复位, 16例复位良好。无感染、无胸膜粘连和断钉等并发症,全部椎体间骨性融合。神经功能恢复:除 6例A级及 2例D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 1~2级恢复。矢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 28. 4°,术后平均为 14. 3°。椎体前缘高度术前平均为椎体的 41. 3%,术后平均 92. 4%。结论 胸膜外前路减压与重建手术可解除脊髓的压迫、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脊柱的序列及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且减少胸腔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4.
两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锁骨中段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76例锁骨中段骨折分别采用克氏针内固定(49例)及钛钢板内固定(27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随访6~68个月,平均18个月,克氏针内固定组49例患者中4例畸形愈合,3例延迟愈合,2例不愈合,优良率为82%;钛钢板内固定组27例均骨性愈合,优良率为100%。两组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应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效果优于克氏针内固定。  相似文献   
85.
病人 ,男 ,40岁。因腰痛 6 0d ,弯腰后腰痛突然加重伴放射性左下肢疼痛 10d入院。曾给予牵引、按摩等治疗 ,无效。查体 :跛行 ,腰不能伸直 ,L4,5及L5S1 棘突左旁侧压痛和放射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 4 0°)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左臀部、大腿后外、小腿及足背外侧感觉减退。左膝腱反射减弱 ,左跟母趾背伸肌肌力Ⅲ~Ⅳ级 ,左跟腱反射减弱。X线片示腰椎生理曲度消失 ,L4,5椎间隙前后等宽。腰椎间盘CT示L4,5椎间盘向左后突出 ,硬膜囊略受压。椎管造影示注入造影剂后胸腰段充盈 ,L4,5间隙水平及L5椎体下部左侧见两个压迹 ,…  相似文献   
86.
外踝锁定钢板研制及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据外踝解剖学特点设计外踝锁定钢板,通过生物力学比较分析,论证外踝锁定钢板性能优势。方法测量30例外踝数据,设计外踝锁定钢板(ELP),绘图、生产之。测试ELP、外踝及固定模型力学并比较分析。结果ELP与外踝生物力学近似,固定外踝骨折比重建钢板更优越。结论ELP适用成人外踝Weber B和部分Weber C、Weber A骨折固定,对粉碎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新型骨植入型抗生素释放系统硫酸钙/庆大霉素的抗生素释放特点。方法对研制的庆大霉素3%,5%含量的硫酸钙/庆大霉素抗生素释放系统进行抗生素洗提,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对不同时间点洗提液中庆大霉素含量进行测定,并与PMMA抗生素释放系统进行比较,观察抗生素释放特点。结果硫酸钙/庆大霉素抗生素释放系统与PMMA抗生素释放系释放时间分别为4周和2周,初期抗生素释放浓度高,相同时间点5%硫酸钙/庆大霉素释放系统抗生素释放量高于3%组,硫酸钙/庆大霉素组高于PMMA/庆大霉素组。结论硫酸钙/庆大霉素抗生素释放系统可降解,抗生素释放时间长,浓度高,优于PMMA抗生素释放系统。  相似文献   
88.
目的比较四动五步法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四动五步法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方法收集自2012-01—2014-12诊治的277例闭合性肱骨干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113例(四动五步法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164例(切开复位组)。比较2组疗效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Ca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以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组均获得随访9~15个月,平均11.5个月。2组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2)。四动五步法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切开复位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8,P=0.025)。四动五步法组Ca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为(93.60±2.83)分,切开复位组为(87.60±3.21)分;四动五步法组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3,P=0.01)。四动五步法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91.80±3.42)分,切开复位组为(92.50±3.17)分,2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4,P=0.1)。结论四动五步法治疗闭合性肱骨干骨折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可以作为闭合性肱骨干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9.
背景:骨髓干细胞能够增殖再生,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案结合能明显增强骨不连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微损伤环境中对骨不连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清洁级纯种新西兰大白兔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只。按照手术操作流程获取胫骨骨髓,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待细胞增殖到第3代够107数量级时,进行超顺磁氧化铁纳米粒子培养标记。在兔前肢桡骨中段约15 mm处造成骨缺损,骨缺损6周发生骨不连。实验组大白兔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髂骨碎粒一起植入骨缺损处。对照组不进行干细胞移植,于骨缺损处植入髂骨碎粒。术后12周内,观察大白兔骨不连部位大体形态、X射线片、病理学染色结果。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术后明显发现骨痂,骨缺损处逐渐修复,直至完全愈合;对照组大白兔骨不连部位没有骨痂,骨髓腔封闭,充填肉芽组织。实验组有增生活跃的软骨组织,碎粒融合,骨缺损处出现类骨质,成骨细胞进行性增加;对照组软骨增生差,有大量死骨,骨粒未融合,没有成骨细胞。实验组桡骨缺损部位X射线显示云雾状影,骨髓腔恢复再通,骨骼塑形好;对照组骨碎粒吸收较少,骨髓腔部分闭塞,骨骼未连接,缺损处硬化。结果显示在局部微损伤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增殖分化为成骨细胞,修复骨缺损导致的骨不连具有显著效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按解剖层次分层填充带管医用PVA泡沫进行灌注负压封闭引流处理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早期全层软组织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2例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出现早期全层软组织感染患者均一期行分层填充带管医用PVA泡沫进行灌注负压封闭引流处理,密封后,深层间断灌注、浅层负压引流,后期由深至浅,逐层撤出填充带管的医用PVA泡沫,最终创口闭合。结果 大部分患者创口6~7 d可见新鲜肉芽组织长出,14~21 d深层死腔已基本消灭,肉芽组织覆盖骨骼,21~28 d浅层软组织可逐渐闭合创口。随访2~3年,51例患者感染治愈,骨折愈合,1例患者后期感染迁延不愈合,予以取出内置物行骨搬移后治愈。结论 分层填充带管医用PVA泡沫进行灌注、负压封闭引流处理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早期全层软组织感染有良好的效果。对各层组织填塞压迫、破坏性少,窦道形成率降低,缩短疗程,能够良好的处理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早期全层软组织感染,避免了骨髓炎甚至截肢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