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8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250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本文报道800例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分布情况.结果发现桡骨远端骨折以50—70岁的老年女性最为多见.老年女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男性,但30岁以下男性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无移位骨折在10岁以下的婴幼儿和少年中较多.而老年很少.移位骨折绝大多数是Colles骨折.极少是Smith 骨折.此外,桡骨远端骨折在四季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2.
卵巢切除对鼠及异常应力鼠骨密度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卵巢切除雌激素缺乏时鼠及异常应力鼠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变化规律。材料与方法:3个月龄SD雌性大鼠64只,双侧卵巢切除(OVX)及行假手术(Sham-O);于术后第1、3、5、7个月各处死8只动物,切取L1~L2椎体节段、股骨及胫骨,进行BMD(骨矿密度)检测;新生24~72小时雌性SD鼠48只,建立双后肢大鼠模型,椎体、股骨及胫骨均承受较高的应力。3月龄时再同法分组,术后第2、5、7个月时分别处死动物取上述部位进行BMD检测。结果:OVX后第1个月椎体BMD明显骨丢失(P<0.01),股骨丢失较为缓慢,7个月时方呈现差异(P<0.05)。松质骨区丢失时间提前(P<0.05)。胫骨1个月BMD即有差异性(P<0.05),松质骨区则呈持续丢失。结论:鼠OVX后BMD的丢失速度为腰椎>胫骨>股骨;腰椎体>胫骨上段>股骨上段。双后肢大鼠组亦呈现同样变化,但腰椎、股骨及胫骨上的应力增加,BMD的丢失较缓慢。  相似文献   
103.
20名青年平地行走中踝关节运动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电影摄影方法,对20名男、女青年平地常速行走时踝关节在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度进行了分析研究,测得有关数据并绘出踝关节在矢状面中角度—力曲线和额状面上角度—时间曲线。讨论了这些数据的实用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评估踝关节骨折预后的方法.方法对10l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病例进行随访,得到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及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根据量化数据建立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各影响因素与功能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所建方程,可对踝关节骨折预后进行估计,并发现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依次为骨折类型、全身情况、手术延期情况、局部情况、年龄等.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最优化方程可作为相对可靠的评估踝关节骨折预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评价全髋置换术(THA)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晚期(Ficat Ⅲ、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的疗效.方法41例(55髋)行初次生物型全髋置换术患者(男24例,女17例,平均年龄48.5岁)分为两组,第1组为无系统性疾病组(包括创伤后和特发性的股骨头AVN),共17髋,第2组为有系统性疾病组(乙醇中毒、服用类固醇激素、镰状红细胞性贫血引起的股骨头AVN),共38髋.两组随访时间、体重、Ficat分期和所用的假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Harris髋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疗效,连续的X线观察评估股骨侧假体的移位与稳定性.结果38例52髋获得随访,第1组平均随访时间(40.0±7.5)个月,第2组平均随访时间(38.0±6.6)个月.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6.8±9.4)分,其中优30髋,良9髋,一般10髋,差3髋;第1组平均(91.6±8.9)分,第2组(84.4±10.1)分,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侧假体平均下沉(2.55±1.23)mm,第1组(1.75±1.43)mm,无一例因无菌性松动行股骨侧假体柄翻修,第2组(2.63±1.11)mm,6例(8髋)因无菌性松动行股骨侧假体柄的翻修,两组股骨侧假体平均下沉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特发性或创伤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术后效果好于由类固醇、乙醇、镰状红细胞贫血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后者应进行严密的监测,以便及早进行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06.
随着组织工程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推进,种子细胞在载体表面粘附及随后的功能变化成了研究的重点。作者就细胞在载体表面粘附的基础研究及通过改进材料选择、制备、生物力学性质及对其进行表面修饰来促进细胞粘附和功能发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制备理想组织工程骨所需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BMP-2基因转染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修复羊股骨头坏死后的局部生物力学变化。方法11只羊共22侧后肢,其中3只(6侧)作为正常对照,8只(16侧)通过结扎旋股内外侧动脉和液氮灌注等方法建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动物模型。8只模型羊中,3只(6侧)不处理作为空白对照;5只共10侧植入分别复合BMP-2基因或β-gal基因转染的自体MSCs的β-磷酸三钙多孔材料,其中左侧为BMP-2治疗组,右侧为β-gal对照组,植入后第16周将所有动物处死,取植入区松质骨标本和软骨下骨进行压缩试验。结果BMP-2组植入区松质骨标本的最大抗压强度为(38.35±4.16)MPa,弹性模量为(86.85±7.28)MPa;软骨下骨的最大抗压强度为(80.76±5.32)MPa,弹性模量为(126.65±10.88)MPa。这些参数均与正常骨接近,显著大于未治疗组和β-gal组(均为P<0.05)。结论BMP-2基因转染自体干细胞可促进坏死股骨头修复,改善植入区松质骨和软骨下骨的力性能,防止股骨头软骨面的塌陷。  相似文献   
108.
为了进行人体完整腰椎的运动学研究,设计和制造平行光三维运动测量和分析系统。改进加载装置,以减少实验设备对腰椎运动的干扰。随着载荷的改变,人体新鲜腰椎标本产生不同的运动。通过测量系统,设立在每个椎体上的三个标志点的运动分别投影到光屏,摄像机动态记录,输入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利用刚体运动的原理进行计算,获得各标志点的三维运动量的完整腰椎的运动学特点。  相似文献   
109.
骨小梁的生物力学特性胡侦明综述戴克戎校(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椎体、股骨近端和桡骨远端骨小梁结构区是与年龄增长有关骨折的好发部位,特别是在绝经期和绝经后的妇女。根据九十年代初的统计,美国每年有近50万人发生椎体骨折,...  相似文献   
110.
基于CAD软件的髋臼骨形态三维结构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髋臼轮廓的三维数据值重建髋臼骨形态,并能对其解剖结构进行定量测量。方法选取成人髋臼标本,通过CT扫描、图像边界处理和定标,利用CAD软件直接拟合出髋臼骨形态。结果重建的髋臼能客观反映髋臼真实解剖形态。结论以CT二维图像为依据,采用CAD软件,能准确地进行髋臼的重建,为髋臼的形态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