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7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对7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后,全部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红细胞粘弹性和触变性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患者的全血粘度增加,红细胞弹性减低及触变性-滞环各个点的数值均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x±S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但滞环的面积-能量的消耗,两组相比(x±SD)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全血粘度、红细胞粘弹性和触变性的改变是参与了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2.
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结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模型 ,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CLSM)观察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结构。方法 在盖玻片上分别形成 6、12、18、2 4、4 8、72h变异链球菌生物膜 ,将得到的各时段生物膜荧光染色后 ,用CLSM观察生物膜的断层扫描图像、生物膜厚度、每层红光绿光的面积 ,计算生物膜中细菌密度和活菌百分比 ,用软件处理扫描数据 ,得到生物膜的三维重建图像。结果 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具有空间立体结构 ,形态多样 ,其中细菌密集 ,由死细菌和活细菌组成 ,还有丰富的基质和管道系统。 2 4h生物膜平均厚度最大 ,生物膜内层、中间层的细菌密度相对较大 ,而外层较低 ,72h内各时间段生物膜中活菌百分比由内往外逐渐增加。结论 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有一定的厚度 ,具有三维立体空间结构 ,结构形态具有多样、不均质、开放的特点。  相似文献   
33.
一般情况 在1974年至1978年间,我们对79例患者进行了牙齿再植术。其中男41例,女38例。  相似文献   
34.
猪釉基质蛋白对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釉基质蛋白(EMPs)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本数据。方法:选择MC3T3-EI成骨细胞株,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EMPs α-MEM培养液,于培养0、1、2、3、4、5、6d进行细胞计数,采用SAS软件对细胞计数数据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EMPs各组细胞计数均高于阴性对照(C)组(P〈0.01)。第2天,100μg/ml EMPs组的细胞计数高  相似文献   
35.
口腔扁平苔藓与HLA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检测19例上海汉族人口腔扁平苔藓外周血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DQ)的抗原频率。结果:患者组HLA-DR1抗原频率(36.84%)较正常对照组(1.08%)显著增高(P<0.001)。结论:HLA-DR1与口腔扁平苔藓明显相关。带有HLA-DRl相关基因的个体对口腔扁平苔藓具有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36.
为了进一步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与幽门螺旋杆菌(HP)的关系。本研究应用非放射性DIG系统的原位杂交技术对20例HP-PCR了性的OLP患者作HP-DNA的检测。结果显示:在20例OLP的损害中,18例为HP-DNA阳性,2例为阴性,而对照组均生。结果提示OLP损害组织中HP所致的病理变化可能是某些OLP的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37.
应用组织工程化皮肤修复皮肤全层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组织工程技术修复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Yorkshire猪,在其背部脊柱两侧做6个直径4cm的圆形全厚皮肤缺损,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第2组仅置无细胞的pluronic;第3组分别用角朊细胞-pluronic、成纤维细胞-pluronic复合物置于创面上。第4、6周时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4-6周时表皮和真皮间界面明显被上皮嵴和真皮乳头所分隔。对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测定并比较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及其亲代菌株体内质子移位膜ATP酶的活性,以阐明耐氟菌株耐酸能力提高的原因。方法:将变链菌株Ingbritt及其耐氟突变株Ingbritt-FR通过甲苯处理,2个循环的液氮冷冻和37℃解冻,制成透性细胞。将透性细胞悬液加到含有10mmol/LMgSO4的50mmol/LTris-maleate测试缓冲液中(pH6.0),加温至37℃,再加入5mmol/LATP(pH6.0)起动反应。分别于10、20、60min取样,测定样品中水解ATP所释出的无机磷量。采用磷钼酸比色法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比色分析(660nm),所得数据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10、20和60min时,耐氟菌株H+-ATP酶活性分别为308.48、136.67和82.80μmolPi/g细胞干重/min,显著高于亲代菌株的相应酶活性:104.77,、64.69和30.70(P<0.01)。随时间推移,两类菌株的H+-ATP酶活性均逐渐降低,在酶的作用时间差别上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耐氟菌株ATP酶活性增高为其耐酸性增高的原因;H+-ATP酶活性及耐酸性的增高将会增加变链菌耐氟菌株的致龋潜能。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经三种根面处理剂脱矿的根面对人牙周膜细胞附着、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因晚期牙周炎拔除的单根牙36个,经刮治、根面平整后,制备5mm×4mm大小的根片,随机分成24?TA组、枸橼酸组、米诺环素组和对照组,在处理后的根片上接种1×104个细胞。分别于接种1、3、5d后,各取3个根片固定、染色计数,分析各组的细胞附着和增殖程度。结果:24?TA、枸橼酸、2%米诺环素处理组接种1、3、5d后其根片上的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此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24?TA、枸橼酸、米诺环素能促进人牙周膜细胞的附着和增殖。  相似文献   
40.
组织工程化皮肤黏膜的三维结构有三个要素,即细胞、支架和血液供应。其中血供对其构建和维持最为重要。血管生成包括血管发生和血管形成,前者指初级血管网的发生及形成,后者指从原来存在的血管中形成新的血管。有多种生长因子和蛋白参与血管形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结合素、钙粘蛋白等,促进血管化的方法和手段也有不同。因此,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