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临床常见HIV/HBV以及HIV/HCV合并感染。合并感染者的临床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和治疗时机与非合并感染者有一定差异,或患者在接受ART前需筛查HBV和HCV。本文简要综述HIV/HBV以及HIV/HCV合并感染病例的治疗时机、治疗方案选择、停药问题和不良反应处理等。  相似文献   
82.
2011版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解读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于2011年10月公布的成人及青少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该指南更新了抗HIV治疗方案,建议尽可能选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阿巴卡韦/拉米夫定等以提高疗效及患者服药依从性,建议替诺福韦、恩曲他滨、雷特格韦(raltegravir)、达茹那韦和阿扎那韦等新型高效抗病毒药物作为治疗的主要选择,非核苷类抗病毒药(NNRTI)利匹韦林(rilpivirine)也列入初始抗病毒治疗备选方案,并建议艾滋病患者应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艾滋病并发结核病时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及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 例艾滋病并发肺外结核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总结经验和预后效果.结果 18 例艾滋病并发肺外结核病经抗结核、抗病毒配合适时手术干预结核病灶清除,3例伤口延期愈合,15例伤口均一期愈合,全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结论 结核病是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感染,在严格按照结核病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规范操作的情况下,适时手术干预治疗对患者是安全和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较常规内镜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临床诊断的优越性.方法 对照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比较常规内镜和EUS对我院收治的40例GISTs患者术前诊断情况.结果 常规内镜下GISTs主要表现为隆起型病变,表面可见溃疡、出血及糜烂,术前诊断准确率为22.5%(9/40).EUS下GISTs主要表现为低回声光团,内部回声多不均匀,可以清晰观察到肿瘤的起源层,术前诊断准确率为85.0%(34/40),显著高于常规内镜术前诊断准确率(P<0.01).EUS检查发现GISTs的直径≤4 cm者良性率显著高于>4 cm者(P<0.05);回声均匀者良性率显著高于不均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内镜不如EUS对GISTs的术前诊断准确率高;EUS可以通过测量肿瘤直径及辨别回声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肿瘤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86.
许颖 《世界临床药物》2011,32(12):742-747
肝细胞癌(HCC)的恶性程度非常高,全球每年大约有五十万人死于HCC,且亚洲为高发地区.针对不宜行手术的患者,内放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目前临床内放射治疗较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有钇-90(90Y)微球、碘-131 (131I)和铼-188 (188Re)碘化油等.本文综述其特点及研究现状,并重点讨论90Y微球内放射治疗与...  相似文献   
87.
目的对上海地区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初始治疗艾滋病患者各种治疗药物更换的时间、原因及例次频率进行研究,从而比较各种药物的耐受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 154例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艾滋病患者初始治疗方案中每种药物在开始使用后的不同时间段内被更换的最常见原因以及发生更换的例次频率。结果启动ART后的3个月内更换治疗药物的原因以奈韦拉平(NVP)导致的严重皮疹、依非韦伦(EFV)导致的严重皮疹和齐多夫定(AZT)导致的中性粒细胞(ANC)<0.75×109/L为主。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因AZT导致的严重贫血、NVP导致的肝毒性更换药物的患者增多。治疗超过1年后患者更换药物的原因多集中于司他夫定(d4T)所致的外周神经损害、脂肪萎缩、血脂异常以及发生治疗失败。因各种原因更换药物共352例次,其中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为302例次(26.17%),治疗失败为50例次(4.33%)。d4T治疗满1年后因血脂异常、脂肪萎缩及治疗失败发生更换药物的例次频率逐渐增加;AZT的更换原因主要为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开始ART后的6个月内;EFV更换的例次较少;NVP更换主要原因为严重皮疹和3级以上肝毒性,在开始治疗后的1个月内发生频率较高。结论在ART过程中,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长短不同,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也不相同。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范围较大。不良反应仍是影响患者依从性、抗病毒疗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8.
血友病甲患者输注凝血因子时易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上述患者除接受针对血友病的治疗外,还需接受正规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等。本文综述血友病甲合并艾滋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CCl4大鼠肝硬化形成过程中Caspase-12蛋白表达与肝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首次CCl4 3 mL/kg sc,以后500 mL/LCCl4橄榄油溶液2 mL/kg sc,2次/wk,共计12wk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设4 wk、8 wk、12wk 3个时间点,动态观察肝细胞凋亡指数、肝组织Caspase-12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表达.结果:模型大鼠4 wk时呈典型的急性肝损伤改变,8 wk时大鼠呈典型的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的病理改变,12 wk时已形成肝硬化;随着肝损伤加重和肝硬化形成,肝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加,模型对照4 wk与正常组、模型对照8wk比较有显著差异(70.4±11.59 vs 9.6±1.14,95.8±10.94,P<0.01),模型对照12 wk与模型对照8 wk比较有统计学意义(122.8±17.51 vs 95.8±10.94,P<0.05).Caspase-12蛋白表达亦显著增加,模型对照4 wk与正常组、模型对照8 wk比较有显著差异(0.071±0.014 vs 0.014±0.007,1.172±0.028,P<0.01),模型对照12wk与模型对照8 wk比较亦有显著差异(1.84±0.083 vs 1.172±0.028,P<0.01);且肝细胞凋亡指数和Caspase-12蛋白表达量之间呈正相关(r=0.89,t=9.125,P<0.01).结论:内质网凋亡通路参与CCl4大鼠肝硬化形成过程中肝细胞凋亡事件,其关键的凋亡酶Caspase-12蛋白表达量基本能够反映肝细胞的凋亡程度.  相似文献   
90.
艾滋病合并常见原虫感染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虫感染是艾滋病患者重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艾滋病合并原虫感染的认识,本文对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炎、隐孢子虫病、微孢子虫病及等孢球虫病的诊断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