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急诊科传染病职业暴露及其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情况.传染病是最有可能成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因素之一,也是最受大家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2.
肝硬化患者常见有心脏负荷增大,心肌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受损,导致心肌结构异常,当处于应激状态时可出现心力衰竭症状,被称为肝硬化性心肌病(CCM)。由于起病隐匿,目前对于CCM关注较少。B型利钠肽(BNP)由心肌细胞分泌,能够敏感地反映心室功能变化,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评估。BNP一直以来在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的诊疗方面均显示出重要作用,同时近期研究发现BNP在肝硬化患者中明显升高,与肝硬化腹水、静脉曲张、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紧密相关,并且在CCM无症状时,即可对心肌损伤发挥一定的提示作用。综述了BNP在CCM中的表达及意义。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HIV合并HCV感染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2例HCV/HIV合并感染者,先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待所有患者CD4^+ T淋巴细胞上升至0.20×10^9/L以上,将患者分成CD4^+T淋巴细胞≥0.35×10^9/L和〈0.35×10^9/L两组,给予PEG-IFNα-2a,180μg,每周肌肉注射1次,检测两组患者的HCV RNA和HIV RNA水平、肝功能和血常规,并做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CD4^+T淋巴细胞≥0.35×10^9/L组13例,在治疗12、24、4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HCV RNA平均分别下降2.0650 log10拷贝/ml(t=3.8733,P〈0.01)、2.9146 log10拷贝/ml(t= 7.6741,P〈0.01)、2.4315 log10拷贝/ml(t=5.8202,P〈0.01)。CD4^+T淋巴细胞〈0.35×10^9/L组9例,分别下降1.1522 log10拷贝/ml(t=2.8937,P〈0.05)、1.4189 log10拷贝/ml(t= 2.4422,P〈0.05)、1.1167 log10拷贝/ml(t=1.1261,P〉0.05)。两组患者HCV RNA早期应答率和治疗结束应答率比较,P值均〉0.05。CD4^+T淋巴细胞〈0.35×10^9/L组,在治疗24周时白细胞较治疗前下降(t=2.4700,P〈0.05)。CD4^+T淋巴细胞≥0.35×10^9/L组,治疗24周和48周血小板均较治疗前下降(t=2.3273,P〈0.05;t=3.6149,P〈0.01)。结论PEG-IFNα-2a治疗HIV/HCV患者,能有效降低HC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0.35×10^9/L组疗效更显著,但两组患者的HCV RNA早期应答率和治疗结束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G-IFNα-2a可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未经抗病毒治疗(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普通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流行状况,评估HIV感染者合并隐匿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未经ART治疗的HIV感染者和普通人群血浆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水平,筛查出HBsAg阴性的HIV感染者(感染组)249例,健康体检者HBsAg阴性者121例(健康组),再采用罗氏COBASAmpliPrep/COBAS TaqManHBVTest,version2.0试剂盒检测外周血HBV DNA水平.统计分析用STATA 10软件处理本实验各组数据.用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秩和检验.结果 感染组HBV DNA阳性者24例,隐匿性乙型肝炎占9.7%;健康组HBV DNA阳性者4例,隐匿性乙型肝炎占3.3%,两组比较,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24例HBVDNA阳性者,HBV DNA载量最低者血中能测到,但在检测值水平以下,(即<20 IU/ml),最高者3.22×105 IU/ml.大于100 IU/ml占37.5%(9/24),20 ~ 99 IU/ml占16.7% (4/24),<20IU/ml,但可测出HBV DNA占45.8% (11/24).HIV感染者抗-HBc(+)/抗-HBs(+)组、抗-HBc(+)/抗-HBs(-)组、抗-HBc(-)/抗-HBs(+)组、抗-HBc(-)/抗-HBs(-)组DNA阳性率分别为7.3% (8/110),20.8% (11/53),14.3% (3/21),3.1%(2/64),抗-HBc(+)/抗-HBs(-)组分别与抗-HBc(+)/抗-HBs(+)组、抗-HBc(-)/抗-HBs(-)组两组比较,P值分别为0.018和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组间HBV DNA病毒载量比较,P=0.8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HBV DNA(+)组与HBV DNA(-)组比较,CD4计数(Z=1.902,P=0.0586)和ALT水平(Z=1.401,P=0.1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未经ART治疗HIV感染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高于普通人群,HIV感染者抗-HBc(+)/抗-HBs(-)组隐匿性乙型肝炎最高.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不同分期慢性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住院生存时间,通过Logistic回归与Cox回归分析不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Kaplan-Meier显示不同分期ACLF患者累积生存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早期、中期、晚期ACLF患者住院期间生存期逐渐缩短(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显示,有无结肠灌肠、是否并发肝性脑病和/或肝肾综合征、PTA、TBil及Alb水平是影响ACLF患者生存与否的独立因素(P〈0.05或P〈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结肠灌肠、是否并发肝性脑病、疾病分期、WBC及CHE水平为ACLF住院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早期ACLF患者较中晚期ACLF患者预后好,基线WBC、TBil、CHE及Alb水平为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肠灌肠可能对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有积极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消黄方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大鼠黄疸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抗氧化应激效应。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ANIT处理组(30只)。ANIT按照2mL/kg一次性经口灌胃,48h后,ANIT处理组随机分为模型组,消黄方组及熊去氧胆酸(UDCA)组(各10只),各组每天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消黄方、UDCA治疗1周,实验结束处死全部大鼠。观测大鼠死亡率、检测肝功能及肝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肝功能结果发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ALT、AST、ALP、TBIL、DBIL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UDCA和消黄方显著降低血清TBIL和DBIL含量(P0.01),消黄方显著降低ALT、AST及ALP活性(P0.05,P0.01)。肝组织氧化应激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GST活性及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T-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而消黄方显著降低GST活性及MDA含量(P0.01),升高肝组织SOD活性(P0.01)。结论:消黄方具有保肝退黄作用;氧化应激是ANIT大鼠黄疸模型的重要病理环节,抗氧化应激效应是消黄方退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7.
上海最初10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今年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2009年5月24日~2009年6月15日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最初10例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结果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①1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0.1岁(18~47岁);全部为输入性病例,感染地区为美国(70%),澳大利亚(30%)。②起病急、发病到住院时间平均为2.7天;潜伏期平均为4.3天;首发症状多为发热(70%),大多数为中低热、持续1~4天。主要症状和体征为发热(100%)、咳嗽(80%)、咽痛(50%),咽部充血(100%)和扁桃体肿大(50%)等,症状持续时间为1~7天。少数患者可出现病毒性肺炎(20%),无重症病例。③WBC多数正常,没有显著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上升或下降;C反应蛋白升高和CD4+下降比较常见。④全部病例给予奥司他韦治疗,流感病毒转阴时间1~6天,中位时间4天。结论上海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感染者大多表现出轻微的症状,很快痊愈。  相似文献   
48.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62岁。因“反复腹胀腹痛半年”至当地医院就诊,行肠镜检查提示回盲部溃疡、糜烂,上覆白苔(图1),病理提示:少量炎性坏死及多量肉芽组织增生,符合溃疡改变。另见钙化血吸虫卵沉积及少许多核巨细胞。考虑诊断为慢性血吸虫肠病。当时胸部CT提示:左下肺团块状影,考虑肺结核可能,入我院进一步治疗。入院查体:神清,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哕音。腹平软,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全腹未触及包块。患者30年前曾患肺结核,当时抗结核治疗约1年。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  相似文献   
49.
AIDS患者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前,患淋巴瘤的风险比HIV阴性人群高60~200倍[1].HAART治疗不仅减少AIDS相关性淋巴瘤(ARL)的发病率,而且也改善了淋巴瘤患者的预后.HAART被证实是治疗ARL重要组成部分[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从2004年1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上海地区11例ARL的临床特点、治疗、生存情况等,以提高对之认识.  相似文献   
50.
复发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PMNR)临床发病率较低,该型约占复发性阿弗他溃疡8%左右。其特点为溃疡面大而深,疼痛剧烈,病程长,有自限性、复发性,愈合后常留下疤痕。艾滋病相关性PMNR罕见有报道,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自2006年12月以来收治3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