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浆和细胞水平纤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及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冠心病血瘀症和非血瘀证患者血浆和外周血单核细胞t-PA、PAⅠ-1活性,研究并比较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浆和单核细胞水平纤溶活性的改变及其意义。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血瘀证组30例,非血瘀证组50例(包括痰浊证27例,气滞证23例),健康对照组20例。结果: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浆PAⅠ-1活性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P〈0.01);血瘀证和非血瘀证患者PBMC PAⅠ  相似文献   
82.
“头三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5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百会、强间、脑户三穴均属督脉,其中脑户穴在文献中曾有禁针灸之记载。我们根据方幼安教授之经验取穴法,以此三穴组合使用,用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每每收到较好疗效,且将三穴一起暂名为“头三针”。并观察治疗了6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兹小结于下。一般资料本组65例患者...  相似文献   
83.
目的:阐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时肝脏Ⅵ型前胶原m RNA表达和胶原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Northern核酸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结果:小鼠感染后8 wk 时,肝内α1(Ⅵ)前胶原m RNA的表达量显著增加,10 w k时,其表达值达高峰,12~16 w k,略有下降,但直至20 wk 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肝内Ⅵ型胶原在感染后8 wk 时出现于中央静脉周围和肝窦壁,10 w k 时,在肝组织内继续增多,12 w k 时虫卵肉芽肿内明显着色,16 w k 时,其含量达高峰,20 wk 时,广泛分布于汇管区、虫卵肉芽肿内及其周围,并形成致密的网络间隔。结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脏α1(Ⅵ)前胶原m RNA 表达和胶原含量均有显著增加,表明Ⅵ型胶原的检测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评估可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4.
血瘀证与血小板活化的关连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检测162例患者,患有血管疾病或易伴有血栓形成倾向的疾病,在中医辨证中也易有瘀证倾向的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及肾脏病患者,选用血浆GMP—140为指标,了解血小板活化在血瘀证中的意义。血瘀证患者的GMP—140值皆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提示血瘀证患者有较高的血小板活化状态。在肾脏病患者中,血小板活化在肾脏病变的进展中有一定的联系,并发现在气虚血瘀证患者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5.
蓝丰硕  王益 《肿瘤》1996,16(2):95-98
本研究观察急性白血病、非何杰金淋巴瘤等11例患者,在化疗结束后13~17天,外周血CFU-GM、BFU-E、CFU-Mix,结果其平均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2.17、3.86和3.75倍.CFU-GM:CFU-Mix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CD/CD细胞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液(P<0.02),但低于骨髓(P<0.001).在CD34总数中,所占比例与正常人无差异(P>0.05).作者认为化疗有动员干细胞释放至外周血液作用,化疗后第11~15天为外周血中收集干细胞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86.
人工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1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为验证人工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方法:将22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112例)和对照组(113例)。分别给予人工麝香保心丸、天然麝香保心丸各2丸、每日3次口服。结果:经2周治疗,两药均可显著均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日耗量,并显著改善2心电图NST,∑ST及运动耐量。显著降低心率收缩压乘积(RPP)。总的症状疗效,分别为86.6%,89.4%,心电图疗效5  相似文献   
87.
研究老年肾虚T细胞功能减退的机制以及补肾延缓衰老的免疫学基础。方法 采用电镜、DNA凝胶电泳及TUNEL标记的流式细胞检测技术 ,对各组大鼠抗CD3单抗激活诱导的T细胞凋亡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老年组激活诱导的T细胞凋亡百分率为 47.0 % ,年轻组为 2 2 .2 % (P <0 .0 1) ;补肾组为 31.2 % ,明显低于老年组 (P <0 .0 5 ) ;活血组T细胞凋亡百分率为 43.3% ,与老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激活诱导的T细胞过多凋亡是老年肾虚T细胞功能减退的重要机制 ,下调激活诱导的T细胞凋亡可能是补肾延缓免疫衰老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8.
研究红霉素 (ERY)在老年人体内过程的特点。方法 以年轻志愿者为对照 ,研究ERY在老年人中的药物动力学。10名老年志愿者 (老年组 )和 8名年轻志愿者 (年轻组 )分别单剂量空腹 poERY肠溶微粒胶囊 5 0 0mg后 ,采用微生物法测定血、尿药物浓度 ,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老年组poERY 5 0 0mg后其cmax、tmax、T1/ 2 β和AUC分别为 3.0 4mg/L、2 .98h、2 .5 5h和 14.5 8(mg/L) ,给药后 2 4h时累积尿排出率为 4.2 8%。结论 老年组poERY后吸收较年轻组为缓慢 ,AUC值较年轻组增高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cmax、T1/ 2 β和尿排出率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相似文献   
89.
金葡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以1,4-二氢-4-氧- 3喹啉羧酸为基本结构的化学合成类抗菌药物.因具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胞内渗透力强及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故得以迅速发展,近十年一系列新合成药物相继问世.然而,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耐药菌株尤其是耐药葡萄球菌明显增加.1987年上海地区临床分离的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对氟喹诺酮药物的敏感率为98.l%,而1992年其耐药率已上升至45%~66%.近年来,国内外对其耐药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金葡菌对喹诺酮药物的耐药机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GyrA的改变导致喹诺酮药物抑制DNA旋转酶的活性降低,金葡菌GyrA上的点突变与大肠杆菌的点突变极相似;(2)norA介导的膜蛋白黄花系统改变,通过该机制使细菌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等亲水性药物的耐药性高于司帕沙星等疏水性药物;(3)cfxB-ofxC(flqA)可引起金葡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此机制目前尚不清楚;(4)GyrB上的点突变与喹诺酮耐药亦有关.本文对上述耐药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0.
1998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20,自引:0,他引:120  
Wang F  Wu S  Zhu D 《中华内科杂志》1999,38(11):729-732
目的 对上海医院中临床分离菌进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1997年NCCLS判断结果。结果 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阳性球菌有增多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耐甲氧西林SEA(MRSA)和耐甲氧西林CNS(MRCNS)分别约占70.7%和54.9%但对万古霉素均敏感,肠球菌属中万古霉素耐药株约5%,克雷白菌属,沙雷菌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