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34篇
内科学   102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48篇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目的:通过对本市健康体检者楔状缺损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楔状缺损发生的状况及相关原因,为进一步防治楔状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年龄在23~79岁的1299例体检者按年龄分组进行楔状缺损调查.结果:楔状缺损总患病率为34.95%,其中,23~39岁患病率为1.5.58%,40~49岁患病率为31.56%,50~59岁患病率为41.24%,60~69岁患病率为41.49%,70~79岁患病率为42.11%,各年龄组患病率总体上是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上升,且横刷牙者,患病率高.患者左侧牙楔状缺损发病率与右侧相比有差别.结论:楔状缺损与年龄,刷牙方法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2.
<正>自我设障就是指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而事先设计障碍的一种防卫行为。作为一所教学医院,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实习同学,为不断储备新生力量打下扎实的基础。但通过这几年对急诊护生的带教,发现在操作技能培训时,护生思想不集中,学习兴趣不高,在老师示范后仍不能掌握操作的重点、难点,对反复强调错误的动作在练习及考核中仍会时常出现。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科通过制作自我设障操作视频,运用于护生的操作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43.
马黎斌  夏进东  王伟时  杨道华   《放射学实践》2012,27(12):1412-1413
病例资料患者,女,64岁,绝经13年,入院前6d无诱因少量阴道出血,淋漓不净。无明显腹痛及恶心、呕吐。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畅、少量暗红血迹,宫颈光滑,宫体中位、大小正常、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扪及肿块及压痛。血清学检查未见异常生化指标。B超示子宫内膜增厚约5mm,子宫肌瘤20mm×18mm×  相似文献   
44.
PFNA-Ⅱ及InterTan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Ⅱ(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Ⅱ,PFNA-Ⅱ)及InterTan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中31例使用PFNA-Ⅱ固定,24例使用InterTan系统固定,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例数、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VAS法)程度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6.1个月。PFNA-Ⅱ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较InterTan组少(P<0.05),两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率、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和术后髋关节功能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FNA-Ⅱ和InterTan系统设计合理,但又各有优势。PFNA-Ⅱ操作简单,组织损伤更小,InterTan理论上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建立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的中国儿童及青少年正常眼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thickness,RNFLT)参考值,并研究RNFLT各参数值与性别、眼别、屈光度和年龄的关系。方法选取5~18岁的正常中国儿童青少年199例(398眼),应用OCT测量全周平均以及不同象限和不同钟点位的RNFLT,7个和RNFLT相关的参数由RNFL厚度平均分析仪分析得出,分析年龄、性别、眼别、屈光度等多个因素对RNFLT的影响。结果全周平均RNFLT为(112.36±9.21)μm,上方、鼻侧、下方和颞侧的RNFLT分别为(148.73±17.06)μm、(74.84±15.03)μm、(142.08±16.03)μm、(83.82±13.53)μm,其中上方最厚,其次是下方、颞侧和鼻侧。不同性别RNFLT的3个参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分别是右眼上方厚度最大值/下方厚度最大值、左眼9点钟位和左眼颞侧RNFLT,其他各参数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眼别对RNFLT有影响,年龄和屈光度与全周平均RNFLT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正常中国儿童及青少年RNFLT和相关参数的正常参考值,有助于为涉及RNFL改变的疾病诊断和随诊提供标准。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强化生活方式对早期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干预效果,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方法 将176例早期MS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92)和对照组(n=84).干预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不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观察3个月后两组患者体质指数(BMI)、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3个月前比较,干预后干预组腰围、BMI、SBP、DBP、TG、TC、FPG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各指标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HDL-C和LDL-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腰围、BMI、SBP、DBP、TG和TC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早期MS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7.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使用规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比较明确。然而,在脑卒中防治中,他汀类药物却一直没有找到真正的相关依据。自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颁布ATPⅢ指南以来,先后有5项大规模的他汀类药物临床治疗试验结果(HPS、PROSPER、ALLHAT-LLT、ASCOT-LLA、PROVE-IT TIMI22)发表,新的研究使神经科医师对他汀类药物在脑卒中的应用又有了新的认识。2005年德国脑缺血二级预防指南已经明确指出,对有局灶性脑缺血和冠心病的患者,都应予他汀类药物治疗(A级)。2006年5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第15届欧洲脑卒中会议”…  相似文献   
48.
杨珂珂  徐玉梅  陆咏 《实用全科医学》2014,(8):1205-1207,1268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病原体种类、病原菌分布及其临床特点,明确感染的易感因素,为临床积极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病房收治的738例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收集整理其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计算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有医院感染患者进行进一步分析,按照有无易感因素分成2组,并将2组患者相关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比较。结果738例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中有82例发生了96例次医院感染,其中12例发生了2种及2种以上的感染,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感染最常见,其次是真菌和病毒感染,感染部位仍以呼吸道最常见,其次为泌尿道。影响感染发生的因素主要与原发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有无导管及合并症,并发症等有关,脑卒中病情越重,住院时间越长,卧床时间越长,其感染发生率越高,留置导管是导致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合并医院感染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65例好转,17例死亡。结论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是医院感染的好发人群,且感染是该类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积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枯否细胞,并探讨LPS刺激对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和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原位灌注、密度梯度离心和早期细胞换液等方法分离纯化大鼠肝枯否细胞(kupffer cell,KC),并采用墨汁吞噬和ED2染色试验对分离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TNF-α表达和分泌采用RT-PCR和酶联免疫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ELISA)检测.结果:成功分离和纯化大鼠肝KC,并经墨汁吞噬和ED2染色试验鉴定证实;LPS刺激KC细胞内TNF-α mRNA的表达较非刺激细胞(PBS处理细胞)显著升高(1.10±0.02vs0.09±0.01,P<0.001).另外,LPS刺激较非刺激KC培养上清液TNF-α蛋白的水平也显著升高(487.10pg/mL±5.56pg/mLvs39.41pg/mL±15.30pg/mL,P<0.001).结论:原位灌注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KC,LPS刺激可诱导其表达和分泌大量TNF-α.  相似文献   
50.
徐萍  娄晓丽  陈诚 《胰腺病学》2013,(6):395-398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与凋亡激活的关系.方法 将80只SD大鼠按随机表法分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NP组)、假手术组、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组(DMSO组)、吡格列酮干预组(吡格列酮组),每组20只.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1 ml/kg体质量的方法制作ANP模型,吡格列酮组在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吡格列酮40 mg/kg体质量.术后1、3、6、12 h分批处死大鼠,收集胰腺组织.采用常规HE染色进行胰腺组织病理评分,采用TUNEL染色方法检测大鼠胰腺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胰腺组织PPARγ的表达变化,同时检测胰腺组织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 吡格列酮干预后大鼠胰腺组织病理损伤较ANP组大鼠有所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组胰腺组织PPARγ表达水平为2.69 ±0.46,显著高于ANP组的0.75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3h组大鼠胰腺细胞凋亡指数为8.35 ±0.95,显著高于同时点ANP组的4.37±1.22;caspase 3的活性为9.24±1.78,显著高于ANP组的5.04±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吡格列酮干预后大鼠胰腺炎症减轻,PPARγ和caspase 3表达升高,胰腺细胞凋亡率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