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颈椎扫描重建在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30例临床确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推拿手法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颈椎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两次检查颈椎的椎间孔变化情况,并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分析.结果 推拿治疗前所观测的300个椎间孔中,发生狭窄的有80个,推拿治疗后狭窄的椎间孔...  相似文献   
52.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目前临床研究的现状。方法:检索PubMed、OVID、Cochrane图书馆、CBM-disc数据库、CNKI数据库、VIP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共收集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文献832篇,其中8篇符合纳入研究标准。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并对8篇文献采用RevMan4.2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8篇文献共911例患者。8篇文献的治愈率汇总合并OR为3.65,95%CI为[2.15,6.20];有效率汇总合并OR为3.56,95%CI为[2.35,5.38]。手法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疗法(除手法之外或药物、或牵引、或针灸、或微波热疗,以下简称"其他疗法")组(P0.01)。结论:目前纳入研究显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有效率优于其他疗法。但由于纳入文献的数量有限且质量不是很高,结论尚不确定,需高质量证据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3.
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狭窄因素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孔狭窄的主要骨性原因.方法 对6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X线片进行观测,首先观测双斜位片上发生狭窄的椎间孔,依据导致椎间孔狭窄的不同原因(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关节突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等)进行分类计数.结果 本组病例提示颈椎间孔狭窄因素以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居多,占94.1%(其中单纯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引起椎间孔狭窄者占42.0%;与其他3种原因相兼者占52.1%),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以C5-6和C6-7为多发节段.结论 颈椎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骨性狭窄因素的首位,通过45°斜位X线片可进行定性诊断,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4.
黄仕荣  石印玉  詹红生 《中国骨伤》2013,26(12):1041-1047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与体征复杂多变,腰腿痛是其最具特征性的临床症状,表现在疼痛的部位(范围或区域)、强度、性质、演变情况、影响因素与伴随症状等具有一定的特点与规律,临床上可将其总结归纳为皮节痛、运动痛、动态变化痛和病变节段椎旁深压痛。这些疼痛特点与规律成为该病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也是该文“从痛论诊”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密骨胶囊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面积和深度的影响。方法 :自 1d龄SD大鼠四肢长骨分离破骨细胞 ,接种于象牙薄片底物上 ,设密骨胶囊组、西药倍美力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同等条件下制备含药血清和对照血清 ,以 30 %的浓度添加于培养体系中 ;第 7天终止培养 ,经甲苯胺蓝染色 ,每组随机拍摄照片各 6张 ,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算陷窝与背景面积的比值 ,以及陷窝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对照组、倍美力组和密骨胶囊组陷窝面积比值分别为 0 2 75± 0 0 6 2、0 0 96± 0 0 10和 0 0 6 5± 0 0 13,密骨胶囊和倍美力含药血清抑制陷窝面积增大的作用非常显著 (P <0 .0 1) ;对照组、倍美力组和密骨胶囊组陷窝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 1 6 4 3± 0 35 6、1 0 88± 0 4 4 9和 0 6 35± 0 345 ,密骨胶囊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陷窝的加深 (P <0 .0 1) ,而倍美力含药血清的作用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密骨胶囊含药血清能够明显抑制象牙薄片上骨吸收陷窝面积的增大和深度的加深 ,这可能是其提高骨质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6.
神经根性症状的多变性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仕荣  石印玉  詹红生 《中国骨伤》2007,20(10):684-686
大量的证据表明,临床症状体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在不同患者间存在着较大的多变性,其灵敏度并不高。定位诊断的失误是导致临床治疗尤其是手术或介入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该文系统探讨了神经根性症状的多变性及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诊断的相关问题,提出多方法联合运用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定位准确性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57.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老年 2型糖尿病 (DM )患者骨密度 (BMD)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 73例2型DM患者及 2 8例健康者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以及股骨大转子的BMD ,并对其与年龄、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这几项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L2~ 4BMD与对照组无差异 ,股骨颈、Ward’s三角区以及股骨大转子BMD均较对照组降低。老年男性DM患者年龄与BMD呈负相关。结论  2型DM患者容易合并骨质疏松 ,所以 2型DM人群应作为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来看待并早期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和评价应用金天格胶囊联合电针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病人,均经过临床X线和骨密度检查确诊,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口服金天格胶囊联合电针,对照组仅做电针治疗4周后,通过对疼痛缓解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及WOMAC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并经1年门诊随访,总结其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疼痛缓解时间和功能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金天格胶囊联合电针治疗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可以达到缓解疼痛,提高活动度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在临床治疗提高疗效上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寻找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血清肿的防治方法。方法 2004年11月~2005年8月对12例转移性肿瘤应用组织瓣联合Arista治疗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血清肿,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31~81岁。乳腺痛腋窝转移1例;宫颈癌和直肠癌髂腹股沟区转移各1例;下肢恶性肿瘤腹股沟转移9例,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大腿3例,小腿1例),小腿皮肤癌2例,膝部滑膜肉瘤、小腿上皮样肉瘤、足恶性黑色素瘤各1例。采用腋窝淋巴结清扫1例;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2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9例。应用皮瓣,肌瓣和肌皮瓣填塞,结合Arista止血粉喷洒,其中缝匠肌瓣移位6例,腹直肌皮瓣移位3例,直接缝合3例,关闭创面之前均加Arista喷洒(1例腋窝腹直肌皮瓣移位,第2次手术时局部皮瓣加Arista止血粉)。人造血管移植4例。结果 术后获随访2~10个月,除1例术后24h出现微循环障碍行髋关节离断术,不能评价疗效;盆腔积液1例,术后10个月死亡;余10例中腋窝腹直肌皮瓣移化1例未用Arista修复后出现血清肿,再次切除坏死组织、局部皮瓣加Arista止血粉联合应用,切口Ⅰ期愈合,血清肿治愈;9例预防性应用,均未出现血清肿。组织瓣和Arista止血粉联合应用的成功率为100%。结论 应用皮瓣、肌瓣和肌皮瓣填摩修复创面,结合Arista止血粉喷洒,是一种防治淋巴结清扫术后血清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及其外周促循环镇痛机制。方法:将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按入组先后随机分成治疗组(53例)与对照组(45例),分别给予局部单穴电针与常规取穴电针治疗(共8次),观察电针前后疼痛程度变化(共9次),以及血栓素B2血浆(TXB2)、前列环素(6-keto-PGF1α,6-K)和T/K比值的变化(共2次)。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疼痛程度均明显减轻(P<0.001),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更明显,存在着组间差异(P<0.001)。治疗结束后两组外周血TXB2和T/K比值均显著降低(P<0.001),而6-K则显著升高(P<0.001),各项指标治疗组比对照组变化更明显,存在着组间差异(P<0.001)。结论:局部单穴电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常规取穴电针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良性调节患者外周血TXB2、6-X及其T/K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