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全髋置换术中髋臼意外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13髋全髋置换术中出现的髋臼假体床骨质不足、缺损,利用截除的股骨头自体植骨进行修补或重建,对髋臼顶被锉穿盆腔出血,采用填塞止血并用股骨头松质骨骨泥填塞后重建。结果 随访6个月~3年,通过临床和放射学评定,优良率达84.62%,无髋臼假体松动及移位。结论 利用自体股骨头移植修复、重建置换术中出现意外的髋臼,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40例拟行下腹部、盆腔手术患者ASAI-II级,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0.894%罗哌卡因组(A组。n=80),0.894%罗哌卡因+10μg舒芬太尼组(B组,n=80),0.75%罗哌卡因+25μg舒芬太尼组(c组,n=80),并进行感觉阻滞评定,Bromage评分(modified bromagescore,MBS)及镇静程度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与单纯罗哌卡因组相比,复合舒芬太尼的罗哌卡因组,在麻醉后,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及达到最高平面的时间均缩短,麻醉维持时间延长,最高平面升高,明显改善术中麻醉效果,提高患者在手术麻醉过程中的舒适性。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可增强手术患者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应,且无明显的副作用,从而为临床上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复合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大动脉功能参数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动脉功能参数,为中医辨证论治原发性高血压病提供依据。方法:将61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填写高血压患者登记表格及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症状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证型不明确者。结果:阴阳两虚证型组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均明显高于无症状、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及证型不明确组别组别,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无症状组外周反射波增强指数、中心动脉收缩压明显低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及证型不明确组别,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阴阳两虚证型组大动脉硬化程度明显大于其他组别,大动脉硬化程度与高血压持续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FI)评价药物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价值。方法:应用TVCDFI观察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30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1月行阴道超声检查,并记录输卵管妊娠包块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输卵管妊娠包块治疗前血流信号丰富,治疗后血流信号逐渐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5)。治疗1月后附件区包块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末期流速较治疗前明显减慢,P<0.001。治疗2周及1月后附件区包块阻力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1。结论:输卵管妊娠包块大小、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血流流速的降低及阻力指数的增高以及盆腔积液量的多少是疗效评价客观的、有价值的指标。TVCDFI评价输卵管妊娠疗效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蝉花菌丝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管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表达及肾小管损伤的影响,探讨蝉花菌丝延缓 DN 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高血糖,糖尿病所致肾损伤的大鼠模型(DN)与正常大鼠一起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蝉花组、DN 组、DN +蝉花组,饲养24周。观察 DN 大鼠肾间质α- SMA、SIRT1表达及纤维化程度,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24 h 尿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肌酐清除率(Ccr)、肾脏指数。结果:DN 大鼠肾小管 SIRT1表达显著下降,α- SMA 表达明显上调,肾小管纤维化加速,BUN、尿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 尿蛋白等均显著增加;蝉花菌丝治疗能显著提高 DN 大鼠肾小管 SIRT1表达,延缓肾小管纤维化进程,降低 BUN、尿白蛋白、尿蛋白及尿白蛋白肌酐比;蝉花菌丝对非糖尿病大鼠上述指标无显著影响。结论:蝉花菌丝可改善DN 肾小管病理损伤、延缓 DN 进展,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肾小管 SIRT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无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诱发的ST段抬高现象,比较ST段抬高和继发室性心动过速、心肌梗死的关系,找出预警指标。方法:对9 900例疑似冠心病者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阳性人数3 002例。同时检出ST段抬高者29例,并对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ST抬高程度、冠状动脉狭窄、T波顶峰后宽度(TaTe)、T波顶峰后宽度/QT间期(TaTe/QT)、QT离散度(QTd)、修正的QT离散度(QTcd)、室性期前收缩(RONT,室早)和症状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结果:发现9 900例检查者中阳性率30.32%;ST段抬高发生率为0.29%。4例并发心肌梗死,5例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同时发现,ST段抬高程度、形态、冠状动脉狭窄、伴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心肌梗死、TaTe、TaTe/QT、QTd、QTcd、RONT及症状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室性心动过速时TaTe/QT与无心律失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无心肌梗死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提示冠状动脉存在严重固定狭窄或/并痉挛,并与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有并行关系,尤其TaTe/QT比值,是最有预警可能发生室速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膀胱粘膜白斑1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膀胱粘膜白斑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抗感染,经尿道电切加气化术,电切前在膀胱粘膜下注射2.5%5-氟尿嘧啶(5-FU)1-2ml,使粘膜与肌层分离,以及膀胱内药物灌注等治疗。结果:分别经过6-52个月随访,11例治愈,2例3年后恶变,2例失访。结论:膀胱镜检加活组织检查对膀胱粘膜白斑恶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经尿道电切加气化术以及膀胱内药物灌注是治疗膀胱粘膜白斑和预防其恶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脐带绕颈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检查了单砂位妊娠妇女924例,产前诊断脐带绕颈225例;对比分析脐带绕且与无脐带绕颈组的围产儿病率。结果:超声诊断脐带绕颈的阳性率、阴性率、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55%、95.70%、89.95%、97.26%和95.45%。脐带绕颈组和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明显高于无脐带绕颈组(P〈0.005)。结论:超声诊断脐带绕颈有阳必率高和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