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我国国民寿命的提高及人口的老龄化,慢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影响国民生活质量的主要病种,造成了重大的社会负担。中医在诊治慢性疾病方面具有传统优势,而临证中慢性病患者症状冗杂,并多为多种疾病共病。笔者总结慢性疾病共性病机为"虚""滞""瘀""郁",认为抓核心病机即"调枢"辨证思维是取效的切入点及关键点。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一组根据胃肠道症状分类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其主要类型。FGIDs发病机制复杂,西医治疗疗效欠佳,中医治疗有特色,但缺乏高质量临床证据。RomeⅣ将FGIDs定义为"脑—肠互动异常",结合"调枢通胃"理论,以前期研究结果为基础,提出"脑肠同调"治疗两种常见FGIDs(FD、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思路,即用"辛开苦降调枢法"治疗FD,"温肾健脾调枢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为常见FGIDs的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脑肠同调”法对调节胃肠微生态、改善胃肠动力、降低内脏高敏感、缓解焦虑抑郁状态等具有重叠作用,契合脑肠共病的患病模式,对脑肠互动异常疾病治疗具有优势。笔者系统梳理了脑肠互动异常脑肠疾病的研究现状与现存的关键问题,包括基础研究存在技术瓶颈、客观诊断标准缺乏、治疗方法有限与疾病管理困难等。并针对关键问题探讨“脑肠同调”思路指导下的多学科交叉攻关研究思路,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消化心身疾病是一组以脑肠互动异常为特点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与生理、精神心理及社会因素相关。该类疾病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患者反复就医,加重了医疗经济负担。结合临床实践,笔者认为消化心身疾病的共性病机涉及“神明之枢失衡(脑)”“胃肠腑气失调(肠)”两方面,即脑肠共病,故提出“脑肠同调”治法。笔者认为临床中用于治疗消化心身疾病的辛开苦降调枢(脑)法、温肾健脾调枢(脑)法、健脾理气(疏肝)法、通腑调神法、心胃同治法均是脑肠同调。本文从临床和基础两方面论证了上述疗法为同时作用于脑、肠,希望能为脑肠同调的提出与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