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2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395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476篇
口腔科学   97篇
临床医学   711篇
内科学   590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150篇
特种医学   89篇
外科学   245篇
综合类   770篇
预防医学   240篇
眼科学   355篇
药学   345篇
  6篇
中国医学   175篇
肿瘤学   12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565篇
  2013年   441篇
  2012年   622篇
  2011年   594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文题释义: 细胞膜片技术:是在体外接种培养高密度的细胞,使其相互融合生长至100%而形成的透明致密膜状物。该技术不需要胰酶消化即可收集细胞,因此保留了大量的胞外基质、细胞间连接以及细胞-基质连接等结构。目前细胞膜片技术已成为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已被推广应用于牙周膜、角膜、心脏、软骨、食管等多种组织器官修复。 成骨细胞:主要由内外骨膜和间充质始祖细胞分化而来,在复杂的骨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主要的功能,承担着骨基质的合成、分泌和矿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其成骨分化过程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细胞因子的调控、遗传因素和激素水平等。背景:现阶段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增殖、成骨分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还尚未可知,如何将生长因子与组织工程细胞膜片技术相整合,最终将其用于骨缺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单独及联合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构建细胞膜片,选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单独及联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CCK-8法结合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确定2种因子促进膜片增殖和成骨分化的最佳有效质量浓度;然后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进行成骨诱导,通过大体及显微镜观察、Vonkossa染色、茜素红染色、RT-PCR检测相关成骨标志物来评估诱导效果。 结果与结论:单独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最佳质量浓度为100 μg/L(P < 0.001),单独应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能加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增殖,最佳质量浓度为20 μg/L(P < 0.001),而联合应用既可以促进膜片增殖又能提高其碱性磷酸酶活性(P < 0.001);经成骨诱导后,4组膜片在形态学上无明显差异,均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成骨分化,其中联合组钙结节最明显(P < 0.001),可显著促进膜片晚期成骨分化并抑制其早期成骨分化,具有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P < 0.001)。结果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作用,既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增殖,又能显著增强其成骨诱导能力。ORCID: 0000-0003-1918-579X(何惠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PERK蛋白对结肠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分为三组:空白对照(Control)组、下调PERK表达(si-PERK)组、阴性对照(si-NC)组;采用免疫荧光及RT-PCR验证转染效率;利用CCK-8实验检测下调PERK表达后结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5-FU的敏感性变化;Annexin V-FITC凋亡实验检测下调PERK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ERK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eIF2α、ATF4、CHOP、XIAP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RT-PCR实验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i-PERK 组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免疫荧光提示转染效率达80%以上;CCK-8实验发现与si-NC组相比,5-FU对 si-PERK组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明显降低(P<0.01);Annexin V-FITC凋亡实验发现与si-NC组相比,si-PERK组细胞的凋亡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发现与si-NC组相比,si-PERK组细胞中PERK信号通路下游关键分子eIF2α、ATF4、CHOP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结肠癌细胞中,抑制PERK表达后,其可能通过下调eIF2α、ATF4、CHOP的表达促进细胞发生凋亡,从而促进细胞对化疗药物5-FU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Objective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Treg/Th17 cells and prognosis of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MethodsTotally 50 CLL patients and 20 Health control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Regulatory T (Treg) cells and the cell subset secreting IL-17 (Th17) in peripheral blood were detected with flow cytometry. Serum levels of IL-10 and IL-17 were determined with ELISA, and expression of Foxp3 and RORγt was assessed with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esultsTreg and Th17 cell proportions in peripheral blood in the CLL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Serum levels of IL-10 and IL-17, and expression of Foxp3 and RORγt,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CLL patients. Ratios of Treg/Th17 and IL-10/IL-17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the CLL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reg/Th17 and IL-10/IL-17 ratios were declined in the CLL patients in remission. Compared with the non-remission group, Treg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le Th17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esulting in decreased Treg/Th17 ratio, in the remission group. Moreover, the serum IL-10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le the serum IL-17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esulting in declined IL-10/IL-17 ratio, in the remission group.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reg and Th17 cell count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D38 and ZAP-70 expression in the CLL patients. Moreover, the IL-10/IL-17 ratio was also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LL prognostic factors.ConclusionAltered Treg/Th17 and IL-10/IL-17 ratios in CLL would be aggravated along with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which might be used as indicators for the disease prognosis.  相似文献   
4.
光子嫩肤仪配合激光治疗皮肤光老化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光子嫩肤仪配合755nm激光治疗皮肤光老化的疗效。方法 根据皮肤光老化者的肤质及疗效调节治疗方案,光子及激光交替进行治疗,每例治疗5次或5次以上。在治疗前和完成疗程后,由主治医师和接受治疗者共同对疗效做出评价。结果 本组178例,经治疗皮肤光老化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肤色、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质地改善最为明显。临床观察表明,只要选择合适参数及完成疗程,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光子嫩肤仪配合755nm激光治疗皮肤光老化,是改善光老化表现的有效方法,并且比其他有损伤性治疗发生的合并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膨润土对药用混悬液助悬性能的考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报道了无机胶体膨润土(Bentonite)作为助悬剂在炉甘石洗剂中的应用,并与有机助悬剂及另一种无机胶体XVT—M进行比较,显示了其优异的助悬性能。  相似文献   
6.
新疆核试验场周围土壤中90Sr137Cs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放射化学分析方法,对新疆核试验场周围10个调查区和远离核试验场位于上风向的5个对照区采取的土壤样品进行了90Sr、137Cs分析测定。核试验场周围调查区土壤中90Sr累积平均沉降量为1.5×103Bqm-2,137Cs为4.9×103Bqm-2;对照区90Sr累积平均沉降量为1.3×103Bqm-2,137Cs为3.9×103Bqm-2。调查区和对照区表层土壤中州90Sr,137Cs放射性平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通过估算得出了调查区90Sr、137Cs对居民产生约定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78.3μSv(集体剂量当量负担为23.9人·sv)和270μSv(集体剂量当量负担为82.3人·sv),对照区分别为70.5μSv,(集体剂量当量负担为14.1人·sv)和220μSv(集体剂量当量负担为14.1人·sv)。两个地区居民受到来自核试验产生的90Sr和137Cs给予人体的内照射剂量当量负担基本上是一样的。可认为90Sr、137Cs对新疆核试验场周围没有造成严重的局部污染。对居民的身体健康不致于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医院“一院多区”运营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科布局不合理、人力资源配置及管理模式不科学、同质化不够、运营成本过高、绩效分配不平衡等。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医院整体发展实际,从科学设置学科、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完善管理机构设置、推进一体化管理、加强成本控制等方面入手,取得显著效果。改革后,院区诊疗人数、经济收入等指标均有明显提高(P<0.05)。认为“一院多区”医院要将新老院区作为整体进行科学统筹,确保一体化和同质化,注重学科长远发展,进而形成科学、合理、可持续的“一院多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压迫下腔静脉的外科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肝包虫囊肿压迫下腔静脉病人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为(46±5)岁,年龄范围为38~51岁。根据术中肝包虫囊肿与下腔静脉的贴合程度以及囊肿完整切除的难易程度,分别行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术、外膜内外囊次全切除术、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联合下腔静脉部分切除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于术后3、6、12、24个月门诊随访1次。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病人肝包虫囊肿复发及下腔静脉栓塞情况。随访终点为术后2年,随访次要终点为肝包虫囊肿复发。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1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7例行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术,2例行外膜内外囊次全切除术,1例行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联合下腔静脉部分切除术。10例病人术中无大出血及感染性休克发生。10例病人手术时间为(99±27)min;术中出血量为(99±48)mL。(2)术后情况:10例病人术后2~5 d拔除引流管,无术后出血、术后残腔感染、术后胆瘘发生,无围术期死亡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为(7.1±1.8)d。(3)随访情况:10例病人中,9例完成终点随访,随访时间内均无肝包虫囊肿复发及下腔静脉栓塞形成;1例病人于术后12个月,第3次随访失访,此病人术后3、6个月随访未发现肝包虫囊肿复发及下腔静脉栓塞。结论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术、外膜内外囊次全切除术、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联合下腔静脉部分切除术均能完整切除肝包虫囊肿。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新疆某铀矿山周边食品的放射性水平,补充新疆食品放射性核素基线数据库,分析放射性核素含量,估算居民由膳食摄入所致内照射剂量。方法 2018—2020年采集食品样品6类71份,用高纯锗γ能谱仪对感兴趣核素238U、232Th、226Ra、40K和137Cs的比活度进行测量、统计、分析,并对其所致居民年有效剂量进行估算。结果 2018—2020年食品样品中均未检出核素238U,其余放射性核素的平均活度浓度和检出率分别为232Th:0.428 ±0.038 Bq/kg(18.3%)、226Ra:0.477 ±0.063 Bq/kg(38%)、40K:162 ±7 Bq/kg(100%)、137Cs:0.071 ±0.011 Bq/kg(29.6%),居民因食品放射性核素所致年有效剂量约为0.198 mSv。结论 新疆某含铀矿山周边食品的放射性水平在国家标准限值以内,居民因膳食所致年平均有效剂量与(UNSCEAR)2000年报告相符合,食品样品中检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的含量不会对居民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塔里木盆地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虫群落组成、结构和分类。方法 根据地理区划和生境类型选择调查点,按样方法捕获啮齿动物,对体外寄生虫进行单独鉴定,采用群落生态学技术方法,计算各鼠类、蚤类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参数,并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该地区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虫群落进行分类。结果 在塔里木盆地共捕获啮齿动物7种351只,检获体外寄生蚤10种683只,蜱类3种321只,螨621只,虱29只,构建7个鼠类、蚤类群落;子午沙鼠体外寄生蚤的蚤指数、丰富度和多样性3项指标均较高,对该地区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虫群落的构成和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三趾跳鼠体外寄生虫群落与子午沙鼠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对维持塔里木盆地蚤类群落结构亦具有重要的作用。结论 经聚类分析可将塔里木盆地7种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虫群落聚类为4个类型:(1)短耳沙鼠、小林姬鼠、灰仓鼠和小家鼠体外寄生虫群落;(2)三趾跳鼠体外寄生虫群落;(3)大耳跳鼠体外寄生虫群落;(4)子午沙鼠体外寄生虫群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