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302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iRNA(Piwi—interacting RNA)是2006年发现的一种新的小RNA,长度约24到30个核苷酸,其作用与Dicer酶无关.与Piwi蛋白家族成员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目前研究piRNA的功能都基本限定在生殖细胞中,近来研究表明piRNA对于生殖细胞功能的很多环节有巨大的影响,而且对生殖支持细胞的影响的研究也有了进展。本文就piRNA在生殖系统中的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普通MRI和电影MRI对心肌梗死局部病灶显示和心脏形态、功能变化的综合诊断价值.42例心肌梗死病人的MRI检查资料.方法对普通MRI和电影MRI检查的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肌梗死病灶在T1WⅠ上大多(69%)呈低或等低不均匀信号,GR电影成像时呈略高或高信号为多,电影MRI对病灶局部形态和收缩功能变化显示较好.MRI对心肌梗死后心脏整体形态和功能改变、局部心肌形态和收缩功能变化、病灶信号改变及并发症等四方面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结论心肌梗死病人进行MRI检查方便、无创,又具有诊断全面、显示明确等优点,MRI将临床一般定性诊断推向病灶定量和功能观察的全面评价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结果.方法对100例连续入院良性胆囊疾病患者施行LC,年龄30~78岁.其中胆囊息肉10例,单纯胆囊结石53例,急性胆囊炎伴结石12例,胆囊充满型结石23例,萎缩性胆囊炎2例,超标准体重19例.手术史20例,其中上腹部手术史5例.结果 99例完成LC,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45 min,平均住院时间8.4d,平均术后住院3.5d.胆道损伤1例,术后出血1例.结论 LC比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行前房穿刺所致眼压波动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者30例(30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5例药物无法控制眼压而行前房穿刺(穿刺组);另15例经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药物组)。两组患者眼压降至正常后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ECD、角膜厚度和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穿刺组ECD为(1166.6±309.95)个/mm^2,较药物组ECD(2034.7±261.23)个/mm^2明显减少(t=-5.46,P<0.05)。术后BCVA及角膜厚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t=3.21,-4.01;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间,反复前房穿刺可导致角膜内皮细胞大量丢失。  相似文献   
5.
认知储备概念为脑结构或功能损伤与实际临床表现间存在的差异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可能是精神疾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个体化的理论基础。现从认知储备的理论研究进展、评估方法等方面综述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为其在精神疾病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提高急性尿潴留导尿困难患者导尿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常规导尿术失败的男性急性尿潴留患者62例,通过适当的局麻和充分的润滑后采用内置输尿管导管的Foleys导尿管进行再次导尿,成功52例;失败10例中7例借助带半鞘的尿道镜直视下留置尿管成功。结果除3例患者留置尿管导尿失败后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外,其余59例通过新方法再次导尿均获成功,并且无明显血尿及尿道疼痛,成功率达95.16%。结论应用新方法导尿置管有助于提高男性尿潴留患者留置尿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微小脲原体(ureaplasma parvum,UP)的生长特性及其分离。方法从妇科门诊随机取266例阴道分泌物标本,通过固、液体培养后应用PCR,基因测序鉴别UU和UP,并筛选出与标准株(ATCC700970)序列相同的UP。取UU标准株T960(CX8=ATCC27618),分别进行培养,绘出生长曲线。结果标本中感染脲原体的有118例,其中UP阳性92例,UU阳性16例,混合阳性10例。固体培养可见大、中、小型的棕色菌落。UU生长周期为22h,UP为30h。液体培养基pH值达到7.5,UU需要13h,UP需要20h。结论临床分离发现UP阳性数高于UU,液体培养中UP的生长周期长于UU,pH值变化速度UP慢于UU,进一步证实了UP和UU是两个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输血治疗的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活性细胞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化疗期间需要接受输血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分为2组:A组59例接受去白细胞输血;B组61例接受常规输血。2组每次的输血量、输血次数及化疗方案基本相同。对2组治疗前后的T细胞及NK细胞活性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恶性血液病患者各项免疫活性细胞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前A、B2组免疫活性细胞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的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③B组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TR)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受到明显抑制;与常规的输血治疗方法相比,去白细胞输血能明显改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尤其是对NK细胞,并能有效预防NHFTR。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失眠现况,分析导致ACS患者失眠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ACS患者的失眠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筛选纳入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符合标准的ACS住院患者771例,入院7d内病情稳定后完成基线社会人口信息学资料、睡眠质量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9项(PHQ9)、生活质量量表12(SF12)以及社会支持调查量表(ESSI),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S患者失眠的因素。结果共收回741例患者的有效问卷,741例患者中男510例(68.8%),女231例(31.2%)。487例(65.7%)存在至少一种失眠症状,其中308例(41.6%)存在入睡困难,369例(49.8%)存在夜间易醒,116例(15.7%)存在早醒,74例(10.0%)同时存在早醒和入睡困难,53例(7.2%)同时存在早醒、夜间易醒和入睡困难。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前体力活动情况(OR=0.636,95%CI 0.411~0.984)、抑郁(OR=1.908,95%CI 1.101~3.305)和低社会支持(OR=0.278,95%CI 1.198~3.301)是ACS患者存在失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接近2/3的ACS患者存在失眠症状,入睡困难和夜间易醒是最常见的表现;体力活动情况、抑郁和社会支持与发生失眠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