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阿托伐他汀浓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柱(50mm×2.1mm。1.7μm),柱温40℃,流动相为乙腈-含0.01%甲酸的水溶液(70:30),流速为0.3mL/min,进样量10μL,电喷雾离子化(ESI^+)正离子MRM扫描。检测离子为m/z 559.2[M+H]^+→440.5[M+H]^+(阿托伐他汀),m/z315.5[M+H]^+→109.3[M+H]^+(黄体酮),血浆样品采用乙酸乙酯提取,50℃水浴氮气挥干,用黄体酮作为内标定量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血药浓度在0.01。50n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89)。回收率在95%-106%之间,萃取回收率在72%-79%之间(RSD〈4%,n=5),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5%(n=5),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02ng/mL。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简便,适用于阿托伐他汀的血药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内分泌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36例恶性黑色素瘤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并分析ER与性别、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36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ER的阳性率为58.3%(21/36),ER表达率与性别无关(P〉0.05),ER阳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29个月,阴性组22个月,两组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R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率约58.3%。ER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ER阴性患者,ER对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提示恶性黑色素瘤有内分泌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Inhibitory effects of huperzine B on cholinesterase activity in mic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试石杉碱乙的抗胆碱酯酶作用并与他克林进行比较.方法:比色法用于测定胆碱酯酶活性.结果:石杉碱乙和他克林对BuChE和AChE抑制的IC50值的比率分别为658和054.石杉碱乙对乙酰胆碱酯酶有更强的选择性抑制作用.石杉碱乙灌胃对脑内AChE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他克林.而他克林对BuChE的抑制作用强于石杉碱乙,并有严重副反应.单次灌胃石杉碱乙在4小时内对脑内AChE产生较为稳定的抑制作用.结论:与他克林比较石杉碱乙是乙酰胆碱酯酶的高选择性抑制剂,灌胃时药效高,毒性低.  相似文献   
4.
5.
农民癌症发病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与农民癌症发病有关的社会心理因素。方法 应用 1:1配对研究方法。 74例经病理确诊 ,卡氏评分≥6 0分的恶性肿瘤农民住院患者为病例组 ,根据 1:1配对原则 ,即与病例组相同性别、相同民族、相同居住地点、年龄相差± 3岁、无身心疾患的健康农民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对象的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防御机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两组生活事件评分及社会客观支持评分有统计差异 (P <0 .0 5 ) ,经Logistic回归分析 ,负性生活事件为农民癌症发病的社会心理因素。结论 社会心理因素与农民癌症发病有关 ,负性事件和社会支持为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湖南省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儿科2011年1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粒细胞缺乏且合并医院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包括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出114株病原菌,其中G-杆菌81株(71.1%),G+球菌22株(19.3%),真菌11例(9.6%)。检出菌前三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8株(72.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检出6例(21.4%)和3例(21.4%)。G-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米诺环素、阿米卡星耐药率均较低(≤10%),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100%敏感。真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敏感性高。结论:粒细胞缺乏的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大多为条件致病菌,G-杆菌占大部分。该类患者极易发生医院感染,增加病原菌送检率,根据当地及本单位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合理选用抗生素,对于该类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玉英  赵灿  李义娟 《护理研究》2013,(28):3148-3149
[目的]探讨晚期小细胞肺癌的EP方案时辰化疗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情况。[方法]将84例晚期小细胞肺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应用法国Melodie多通道多功能编程输液泵进行时辰化疗,对照组行常规输液化疗,两组均采用顺铂加依托泊苷的EP方案。[结果]观察组在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时辰化疗可提高病人的疗效,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王慧  周璨  饶莉  冯沅 《西部医学》2013,25(3):366-369,372
目的对三尖瓣反流压差法定量房间隔缺损肺动脉收缩压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再评估。方法对行介入封堵术的房间隔缺损患者45例于术前24小时和封堵前即刻行三尖瓣反流压差、右房内径等超声数据采集;封堵前即刻记录右心导管所测量的肺动脉收缩压和上腔静脉平均压(作为右房平均压)。对所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三尖瓣反流压差法计算的肺动脉收缩压与右心导管测值相比用以筛选肺动脉高压敏感性为67%,特异性为72%,判断肺动脉压力等级的准确性较低(ROC曲线下面积为0.603)。三尖瓣反流压差出现不准确的比例及程度较右房压大。术前与术中应运用三尖瓣反流压差法计算肺动脉收缩压存在一定的差异,且与三尖瓣反流压差有关。结论小样本研究发现三尖瓣反流压差法定量房间隔缺损肺动脉收缩压准确性较低,三尖瓣反流压差较右房压对最终结果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老年患者非风湿心房颤动(nonrheumaticatrialfibrillation,NRAf)脑缺血与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脂质过氧化物酶(lipidperoxideenzyme,LPO)与红细胞变形能力(redcelldeformability,RCD)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L(Pa)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LPO;用DXC-400型测定仪检测RCD。结果脑缺血组L(pa)、非脑缺血组及对照组血清浓度44±19(n=91),24±1(5n=79),24±1(4n=83)(,×10mg/L),但脑缺血组RCD-IF较对照组升高(P<0.05);在脑缺血组和无脑缺血组患者,LPO与RCD呈正相关(r=0.672,P<0.01),而L(Pa)与LPO,RCD无相关。结论老年非风湿性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L(Pa)浓度的升高可能是导致其脑缺血倾向的因素之一;氧自由基的作用是NRAf并发脑缺血发作的可能机制之一;RCD可能是评价NRAf血液高凝状态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独活醇提物及其单体蛇床子素对体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中药独活醇提物及蛇床子素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和人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趋化实验、体外小管形成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并比较独活醇提物及蛇床子素对HUVEC迁移、小管形成、凋亡及周期的影响.结果:3.75-30μg/ml的独活醇提物及蛇床子素作用48h时对HUVEC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在5.16%-10.15%和22.64%-65.56%之间,对LoVo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在2.86%-7.29%和5.15%-24.39%之间.体外小管及小管迁移实验显示,3.75-30μg/ml的蛇床子素作用24h时HUVEC小管形成数目减少,且管腔不完整.3.75-30μg/ml的独活醇提物和蛇床子素处理12h对HUVEC迁移抑制率分别在-2.16%至8.00%和13.70%至63.04%之间.3.75-30μg/ml的独活醇提物和蛇床子素诱导HUVEC细胞凋亡率分别在6.1%-14.4%和18.8%-89.5%之间.独活醇提物和蛇床子素作用HUVEC 24h后,使内皮细胞周期主要阻滞在G0-G1期,蛇床子素对细胞周期影响强于独活醇提物.结论:蛇床子素在体外抑制血管生成作用强于独活醇提物,说明蛇床子素可能是独活醇提物中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的主要成分,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UVEC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诱导HUVEC凋亡,阻滞HUVEC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