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8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395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391篇
内科学   312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303篇
综合类   663篇
预防医学   494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414篇
  4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10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527篇
  2010年   442篇
  2009年   493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武汉暴发并蔓延至全国,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挑战。部分COVID-19感染者早期发病并不十分凶险,但后期会突然加速进展,病人很快进入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状态,李兰娟院士等提出了"细胞因子风暴"概念。但目前并没有特效药物,认为IL-6是诱发细胞因子风暴的重要通路,本文结合相关文献的复习和分析,旨在综述IL-6受体阻断剂托珠单抗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患者使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监测急性有机磷中毒动物在急性有机磷中毒及解救过程中血浆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血糖值变化,依据此两项指标与中毒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救治提供新的方法以及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耳缘静脉注射5%敌百虫溶液(2mL/kg)先后对12只家兔建立急性有机磷中毒模型,分别在模型动物处于正常、轻、中、重度中毒和救治的时段采血,动态监测血浆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和血糖两项指标变化。结果:在急性有机磷中毒过程中,血糖值升高与乙酰胆碱酯酶活力降低相比较,血糖浓度动态变化与中毒轻重程度相关性较好,并能体现机体对中毒的应激程度。结论:血糖浓度能较好地反映有机磷中毒深度以及机体应激程度,可作为临床评估危重程度的动态性快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对蓝光照射治疗黄疸患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的工作实践,证实了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选择适宜的教育时期,提高了家属对黄疸患儿蓝光照射治疗意义的认识,促进护患家属间的交流,获得患儿及家属最大程度的配合与支持,有效地预防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克隆人Flt3配体(Flt3 LIg and,FL),并在CHO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技术,扩增Flt3配体胞外区cDNA功能性片段,经DNA测序证实后,将得到的片段基因插入pcDNA3.0表达载体,构建了pcDNA3.0-FL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pcDNA3.0-FL转染CHO细胞.经G418筛选出阳性细胞克隆,扩大培养,提取细胞总蛋白,用SDS—PAGE分离并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在相对分子质量约24000处有一显色条带。结果FL胞外区cDNA被正确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中并在CHO细胞中成功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FL并在CHO细胞中成功表达,为FL的相关研究和应用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提高粉尘螨1类变应原(Derf1)的可溶性表达。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Derf1的全长序列与成熟肽序列(mDerf1);以已知DerP5基因的前导序列替换Derf1前导序列和原酶序列,重新构建出rDerf1基因;将上述3个基因分别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表达,经Western-blot对三者的表达产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Western-blot表明,pGEX-Derf1与pGEX-mDerf1的表达产物分别为分子量约63000与51000的重组蛋白质,重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细胞裂解液的沉淀中。pGEX-rDerf1大量表达了可溶性目的蛋白质,分子量约53000,并被成功地分离纯化。以上三种表达产物均可被鼠抗GST抗体与螨过敏患者血清特异地识别。结论表达了含Derf1,mDerf1与rDerf1的三种GST融合蛋白质,它们均具免疫反应性,纯化获得了GST-rDerf1融合蛋白质,为后期的诊断及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及时总结“5.12”汶川大地震灾后甲肝、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经验,为自然灾害后开展群体性免疫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照《江油市地震后甲肝、乙脑预防接种实施方案》开展群体性接种工作。对彰明镇等4个乡镇实施技术指导、现场督导和接种率快速评估。结果4个乡镇甲肝疫苗报告接种率为97.2%(3666/3773),乙脑疫苗报告接种率为99.2%(1389/1400)。快速评估共调查180名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为98.1%(155/158),乙脑疫苗接种率为97.3%(73/75)。快速评估结果与报告接种率基本一致。结论本次地震灾后群体性接种活动进展顺利,达到预期指标。灾后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需加强调配和培训医务人员,做好接种对象摸底工作.确保安全的接种场所.提供足够疫苗和冷链设备等。  相似文献   
8.
广州增城市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州增城市2006年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以及在暴发疫情中进行索源调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回顾性病例搜索,对该起登革热疫情调查分析;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病例血清进行登革热抗体检测;用布雷图指数(BI)进行蚊媒密度调查。结果病例刘某为实验室确诊病例,无外出史;索源调查发现的病例黄某及其侄子血清登革热IgM、IgG均阳性,有疫区活动史,发病时间与刘某发病在一个潜伏期内。结论该病例为增城市2006年首例报告登革热确诊的本地感染病例,感染来源为区外输入性;早期被误诊,传染源未被及时发现是导致本次疫情的重要原因;迅速灭蚊和消除伊蚊孳生地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多部门参与、组织专业队及时扑救疫情是迅速控制登革热流行的幸兽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登革热家庭聚集性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传播效率,为今后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暴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广州市一起登革热家庭聚集性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采用ELISA、RT-PCR和病毒分离的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结果2006年8月广州市荔湾区发生一起登革热家庭聚集性暴发事件,该家族15名家庭成员先后共有6人发病,罹患率40.0%,其中6例患者登革热抗体IgM或IgG阳性3例,病毒分离阳性3例,荧光PCR检测阳性者1例,基因序列测序和病毒分离结果最终确定为登革I型病毒。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流行病学调查.虽然该家族部分患者登革热抗体为阴性,但病例发病均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因此可以确定该家族发生了登革热聚集性暴发,荔湾区龙津中路龙兴里最有可能是共同感染地.感染来源不明,感染时间为家庭聚会日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众艾滋病相关认知水平对于自愿咨询检测(VCT)的影响,为VCT的社区倡导提供依据。方法限定时段内对于自愿咨询检测门诊的求询者和整群抽取的社区居民进行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认知、VCT需求和行为的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VCT对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Z=3.24314,P=0.0012)和公共卫生焦虑程度(Z=1.92708,P=0.0540)明显高于社区居民。对于存在感染风险者,主要影响其自愿咨询检测行为的是性别(OR=0.051,P=0.0001)、传播途径认知水平(OR=12.161,P=0.0264)、应对病毒的自我效能感(OR=3,252,P=0.0343)和流行现状焦虑(OR=1.576,P=0.0305)等。结论人口学特征对于合理检测行为的影响并非关键,在VCT社区倡导中要加强流行状况的介绍提高防治紧迫感,详细解释传播风险以提高风险自觉性,同时通过介绍HIV的防治方法以提高应对病毒的自我效能感也有助于促进自愿咨询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