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3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次侧切开内括约肌治疗肛裂术前、术后肛门直肌压力的变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次侧方内括约肌切开加双缘结扎术治疗 期肛裂 6 0例 ,测定手术前后肛门直肠压力 ,并与 6 0例正常人肛压比较 ,评价新术式治疗 期肛裂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肛门功能的影响。结果 :显示术后患者肛管静息压显著降低 ,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肛管最大收缩压与术前及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次侧方内括约肌切开加双缘结扎术能有效地解除内括约肌痉挛 ,从根本上消除高肛压 ,从而彻底治愈肛裂 ,而且不影响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与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正正  黄秀榕  祁明信 《中草药》2003,34(9):871-873
近年来,有些学者探讨了中医“证”与细胞因子的关系,并指出二者关系密切。同时大量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表明,中药能够广泛调节细胞因子的生成和活性。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从细胞、分子水平来研究中医中药,对进一步阐明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提高临床疾病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有关中医中药与细胞因子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灸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和环节。方法:骨组织TGF-β_1 mRNA、VEGF mRNA采用原位杂交,凋亡基因Fa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模型组TGF-β_1、VEGF光度低于假手术组(P<0.05),针刺组、艾灸组、雌二醇组TGF-β_1、VEGF光度高于模型组(P<0.05);骨组织FAS蛋白光度,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P<0.01),针刺组、艾灸组和雌二醇组低于模型组(P<0.05~0.01);成骨细胞内FAS蛋白阳性表达率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P<0.01),雌二醇组低于模型组(P<0.01);破骨细胞内FAS蛋白阳性表达率针刺组、艾灸组和雌二醇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0.01)。结论:针灸能有效调节破骨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能激活TGF-β_1、VEGF活性,使TGF-β_1 mRNA、VEGF mRNA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急性脑梗塞中医不同证型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以及活血化阏对其影响。方法对20名健康得及66例ACI偏虚证和偏实证患者检测了血浆纤缩溶解系统,前列环素系统以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等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肌少-骨质疏松症"(sarco-osteopenia)的提出是基于两者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其中涉及八类主要影响因素.简要概括为机械因素作用于骨细胞构成的机械支架和肌管;肌肉-骨骼系统相互影响彼此化学因子的释放;甲基转移酶样蛋白21C(METTL21C)和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简称肌抑素)以及硬骨抑素(sclerostin,SOST)作为共同的遗传因素调控肌肉-骨骼系统;肌肉和骨骼在旁分泌和内分泌水平上的串扰、脂肪浸润因素导致肌力的下降和骨折发生率增加;炎性反应、糖尿病和糖皮质激素过量影响肌肉的丢失以及骨丢失;营养缺乏加速骨丢失和肌肉蛋白质合成减少;个体运动量的减少和神经-肌肉功能减弱间接影响肌肉和骨骼的合成代谢.深入研究"肌少-骨质疏松症"共同的致病机制,以推动生物检测特异性指标的确定、临床疾病的评估和诊断以及有效治疗药物和设备开发工作,最终目标是有效地治疗和预防"肌少-骨质疏松症".本文对"肌少-骨质疏松症"共同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厦门市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和中药炮制品种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厦门市4家中药饮片供应公司2008-2012年中药饮片年销售量排序前20位的品种和常用中药炮制品种供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家中药饮片供应公司的销售量呈逐步上升的趋势,4年间年销售量排序前20位的品种基本相同。从饮片类别上看,销售量排前3位的分别为补益药、利湿药和清热药。结论:本调查结果可为厦门市中药饮片的应用和炮制品种的供应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改良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改良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 选取4~6周龄SD大鼠6只,经开颅取脑、漂洗剪碎、过筛、牛血清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Ⅱ型胶原酶及胶原酶-分散酶两次连续酶消化后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第Ⅷ因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 体外培养12~24 h后,细胞以贴壁的脑微血管段为中心,放射状向外周移行,并逐渐扩大成团簇状;细胞融合后则呈典型的单层、扁平、“铺路石样”镶嵌式排列。第Ⅷ因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胞质呈棕红色,表达为阳性,阳性细胞率达99%以上。结论 改良方法能够成功高效分离培养出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8.
王淑君  刘卫红  张晓坚  张国伟 《中国药房》2008,19(21):1637-1639
目的:建立苦榆顺达灌肠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苦参、蛇床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TLC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没食子酸进样量在0.0722~0.361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7.8%,RSD=1.03%(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苦榆顺达灌肠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或缺失(I/D)的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EH)血瘀证组100例、非血瘀证组120例和正常对照组10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高血压血瘀证组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10和0.590)高于高血压非血瘀证组(分别为0.250和0.467)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220和0.455)(P<0.05或P<0.01),高血压非血瘀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E基因插入或缺失(I/D)多态性与血瘀证具有相关性,D等位基因可能是血瘀证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验方"扶正抑瘤复方制剂"的抑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ccelrys公司Cerius2分子模拟软件包(版本4.10),通过ligandfit模块进行分子对接,研究扶正抑瘤方成分及可能形成的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同TNF-α、IL-2受体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扶正抑瘤方的可能抑瘤机制。结果:以TNF-α、IL-2为靶点,以原配体与蛋白各自的DOCKSCORE值为阈值,分别筛出与其结合较好的成分为37个和10个。结论:"扶正抑瘤复方制剂"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肿瘤的复方中药,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抗炎症细胞因子的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间接起到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