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84篇
妇产科学   47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64篇
内科学   157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295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64篇
  2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6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晕厥临床诊治研究的发展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晕厥在临床常见,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儿童晕厥诊断关键技术的建立、诊断程序及个体化治疗新策略的提出,显著提高了儿童晕厥的诊治水平.基于研究成果,我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儿童晕厥诊治指南与专家共识,并在国际期刊颁布了儿童和青少年晕厥指南,充分发挥了中国在国际儿童晕厥诊治领域的引领作用.今后尚需进一步开展儿童晕厥的流行病学研究,优化儿童晕厥预警体系以及干预与预防新策略,进一步推进儿童晕厥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临床与分子遗传学特征,寻找MELAS线粒体DNA(mtDNA)A3243G点突变比例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性。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和门诊临床疑似线粒体脑肌病的患儿,行外周血白细胞mtDNA A3243G点突变筛查、血乳酸检测和神经影像学等检查。A3243G点突变阳性病例中选取符合MELAS临床疑似诊断标准的患儿(突变阳性组),对其家系进行调查,采集家族成员血进行mtDNA A3243G点突变筛查;A3243G点突变阴性病例中选取符合MELAS临床疑似诊断标准的患儿行肌肉病理活检和肌肉A3243G点突变筛查(突变阴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MELAS遗传学特征。结果研究期间共有272例疑似线粒体脑肌病的患儿进行了外周血白细胞A3243G点突变的筛查。A3243G点突变的20例阳性标本中,突变均为异胞质性(heteroplasmy),18例符合MELAS的临床疑似诊断标准。血细胞中突变型mtDNA的比例为9.0%-50.0%,其中4例同时在肌肉组织检测到相同突变,突变比例为42.4%-64.8%。临床症状以惊厥、乏力、智力进行性倒退、发热、呕吐、视力障碍和失语为主,身材矮小和体毛增多为主要体征,13例合并癫,血乳酸均升高,头颅CT/MRI显示双侧对称性苍白球钙化和脑梗死信号。A3243G点突变筛查阴性标本中有4例临床符合MELAS临床疑似诊断标准,肌肉病理可见破碎红边纤维,肌肉A3243G点突变筛查阴性。14个家庭中的37名家庭成员采集了外周血进行mtDNA A3243G点突变筛查,突变阳性组中患儿母亲5名检测到A3243G点突变,突变比例分别为3.0%,5.0%,11.8%,21.3%和26.9%,同胞兄弟4名检测到A3243G突变,突变比例分别为19.3%、33.3%,37.5%和41.5%,均无临床症状,其他成员未检测到突变。本研究A3243G点突变比例与发病年龄和就诊年龄呈负相关趋势,与病程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卡铂联合曲妥珠单抗(TCH)方案对早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经治的522例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占同期收治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21.80%(522/2 394)。其中113例接受TCH方案进行新辅助治疗,年龄[M(QR)]52(13)岁(范围:23~69岁)。记录TCH方案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ypT0N0M0期)的例数,采用Miller-Payne标准进行病理学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结果接受曲妥珠单抗规范治疗患者(294例)的无病生存率优于未规范治疗患者(177例)(84.4%比72.4%,χ2=4.095,P=0.046)。发生3~4级不良反应的患者占全部患者的15.9%(18/113),包括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12例,腹泻6例。31例患者获得pCR(ypT0N0M0),pCR率为27.4%(31/113)。pCR患者与非pCR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无差异(91.8%比85.0%,92.5%比90.5%,P值均>0.05)。病理学评价为G4~5的患者无病生存率优于G1~3患者(89.6%比81.5%,χ2=5.340,P=0.021),而总体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4%比89.1%,χ2=1.008,P=0.315)。结论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采用TCH方案行新辅助治疗的效果较好,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学评价为G4~5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永久性结肠造口对患者生活影响的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以及造口影响评分对218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18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54.6%认为永久性结肠造口对其生活的影响大,其中对患者影响最大的是造口异味以及造口袋渗漏。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37,P<0.001)、每日清理造口次数(OR=1.438,P=0.015)、术后时间(OR=0.789,P<0.001)以及是否与造口护士有规律联系(OR=0.098,P=0.002)为造口影响评分的影响因素。结论永久性结肠造口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大,医护人员应在临床对老年患者予以更多关注,帮助患者形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加强出院后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并为患者提供专业支持,从而减少造口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国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氧化应激水平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7-2018年“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最终将我国9个长寿地区2393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测,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以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甘油三酯水平。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MDA、SOD与甘油三酯的关联,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氧化应激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关联。结果2393例调查对象年龄为(84.6±11.3)岁,最小65岁,最大112岁;男性1145名(47.9%);甘油三酯水平为(1.4±0.8)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率为9.99%(239名)。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DA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呈线性关联;SOD水平与与甘油三酯水平呈非线性关联。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MDA每升高1 nmol/m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风险增加[OR(95%CI)值为1.063(1.046,1.081)];SOD每升高1 U/m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风险降低[OR(95%CI)值分别为0.986(0.983,0.989)]。结论我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MDA和SOD水平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风险有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复合应用高渗氯化钠溶液和琥珀酰明胶对失血性休克犬的血流动力学和氧转运的影响。方法:18只犬麻醉后气管内插管,自主呼吸空气。经股动脉放血至平均动脉压为6.7kPa并维持2h。分为3组,每组6只。氯化钠溶液组:于5min内输入失血量10%的75g·L-1NaCl;高渗氯化钠溶液/琥珀酰明胶组:于5min内输入失血量10%的75g·L-1NaCl/琥珀酰明胶;乳酸钠林格氏液组:于20min内输入2.5倍失血量的乳酸钠林格氏液。结果:3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在治疗后都有显著的改善。高渗氯化钠溶液/琥珀酰明胶对血流动力学和氧供的作用时间较HSC持久。高渗氯化钠溶液/琥珀酰明胶组的胶体渗透压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各组氧摄取率和血浆乳酸浓度无显著差异。结论:失血性休克早期应用小容量75g·L-1NaCl/琥珀酰明胶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和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7.
Thebonemarrowisadose-limitingcellre11ewaltissueforwide-fieldirradiation,inspiteofbothearlyandlateperiodaftertheradiotherapy.Thedamageofthehernatopoieticstemcellandmicroenvironmentofthebonemarrowcanbefoundafterirradiationandthelong-termmyelosuppressioncanalsoberesuItedinwhenwide-fieldirradiationisused.It'sveryimportantforfurtherclinicaltherapytounderstandthcIateeffectsonbonemarrowsafterwide-fieldortotalbodyirradiation.Inthispaperthelateeffectsonbonemarrowsinmiceaftertotalbodyirracliationwithsi…  相似文献   
8.
Objective: Conventional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is available to assess P53 mutations, and expensive imported anti-P53 monoclonal antibody has been used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a new monoclonal antibody. Methods: The P53 DNA fragment enconding N-terminal 180 amiao acide was obtained by PCR and was cloned into PGEX-2T plasmid expressing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The P53-GST fusion protein expressed by JM109 was used for immunizing BALB/C mice. We have raised one hybridoma strain secreting McAb to human P53 (named M126). Results: The IHC analysis of 52 paraffin-embedded sections from human breast cancer with M126 and PAB1801 (Zymed Co.) ha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immunoreactions were 25 cases (48%) and 22 cases (42.3%) respectively. The staining of M126 was stronger and preferable to PAB1801. Conclusion: M126 can be instead of PAB1801 for studying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n P53 protein.  相似文献   
9.
EXPRESSION OF VEGF RECEPTOR KDR IN DIFFERENT ORIGINATED CARCINOMA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giogenesisistheprerequisiteofsolidtumorgrowth.1Duringtheprocesoftumorprogresion,tumorcelscansecretevariousangiogenicfactor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BP180NC16A-IgG1Fc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体系。方法①以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从表皮组织提取总RNA中扩增编码人BP180NC16A的cDNA,与包含编码人免疫球蛋白IgG1Fc段恒定区基因的质粒pFUSE-hIgG1e4-Fc2融合,形成重组pFUSE-hIgG1e4-Fc2-BP180NC16A质粒。②重组质粒转染真核HEK293T细胞,48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③通过免疫印迹的方法鉴定转染细胞上清中分泌的BP180NC16A-IgG1Fc融合蛋白。结果构建了pFUSE-hIgG1e4-Fc2-BP180NC16A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K293T细胞成功表达BP180NC16A-IgG1Fc融合蛋白。结论 BP180NC16A-IgG1Fc融合蛋白能够成功真核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