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6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8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MP-2,COX-2的表达。结果MMP2及COX-2的阳性率分别为31.25%、41.25%。MMP-2及COX-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MMP2和COX-2的阳性表达之间无相关性。结论MMP2及COX-2参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然而它们也许并不能作为重要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探讨CD2 8协同刺激分子在结核杆菌 (Mtb)低分子多肽抗原体外激活人外周血γδ T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激发型抗CD2 8单抗模拟第二信号 ,Mtb低分子多肽抗原作为刺激原 ,对纯化的人外周血T细胞进行体外刺激和培养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γδ T细胞上CD2 8分子的表达、γδ T细胞的增殖效应及活化的γδ T细胞上CD6 9分子的表达。结果 :人外周血γδ T细胞中有 5 0 %左右表达CD2 8分子 ;抗CD2 8单抗协同Mtb抗原可刺激γδ 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但抗CD2 8单抗或Mtb抗原单独刺激则无作用。活化的γδ T细胞表面表达CD6 9分子。结论 :Mtb抗原在选择性活化人外周血γδ T细胞时需要第二信号的参与 ;CD2 8在Mtb抗原激活γδ T细胞时可提供协同刺激信号 ;CD6 9可作为γδ T细胞的早期活化标志。  相似文献   
3.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了37例婴幼儿脊髓前(正中)动脉和脊髓后(外侧)动脉的分支,其主要结果如下:婴幼儿脊髓平均长度为14.08±1.49cm,脊髓前(正中)动脉外侧分支平均为76.17±18.64支,中央动脉平均为169.78±25.51支.中央动脉分布到灰质前角、侧角和后角底部及邻近灰质的深层白质,而白质浅层和后角大部,则由软膜动脉网发出的穿支供应.此外.还讨论了与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纯化的结核杆菌多肽抗原刺激人γδT细胞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从结核杆菌多肽抗原(Mtb-Ag)纯化的多肽(C主肽)对人新鲜外周血γδT细胞的促增殖效应以及对已活化扩增的T细胞再次刺激的激活效应。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C主肽体外刺激健康人外周血PBMC,培养10天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另外以γδT细胞活化标志分子CD69的表达为指标,分析C主肽对已被Mtb-Ag激活扩增13天的γδT细胞再次刺激的激活效应。同时以MTT法检测C主肽的再刺激对已活化扩增的γδT细胞的促增殖活性。结果:结核杆菌C主肽对人新鲜的γδT细胞具有显著扩增效应;当C主肽再刺激已经活化的γδT细胞时,可使其显著表达CD69分子,同时对γδT细胞具有显著促增殖活性。结论:结核杆菌C主肽可能是Mtb-Ag发挥特异性激活人γδT细胞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乳腺良恶性组织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u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2)的mRNA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以18SrRNA为内j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测定新鲜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乳腺良性增生组织中。SOCS2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各组阳性率:乳腺癌35.00%(14/40)、癌旁乳腺组织100%(15/15)和乳腺良性增生组织81.25%(13/16),其表达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的SOCS2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SOCS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可能提示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含有人NT-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T-3。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编码神经营养素-3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再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的Hind Ⅲ和BamHI位点。结果: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T-3经酶切鉴定证明NT-3基因正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中,碱基序列的测定证明重组质粒中含有人的NT-3基因序列。结论: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携有人NT-3cDNA序列,并且含有巨细胞病毒强启动子、ploy(A)加尾信号和neo标志基因,可能具有转染多种哺乳类细胞通用性,可用于NT-3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基因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氧化酶活力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清蓝蛋白活力的变化。方法:以O-dianisidin为基质,采用联大茴香胺酶比色法检测88例消化系统患者和85名健康人血清铜蓝蛋白的活力。结果:消化系统肿瘤患者SCP活力均高于健康人,而食管癌、贲门癌、直肠癌及肝癌患者之间SCP活力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SCP对协助诊断和筛选消化系统肿瘤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免疫学测定在细菌L型败血症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红细胞补体受体 1(ECR1)花结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EIC)花结率、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抗体及红细胞沉降率 (ESR)测定在细菌L型败血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按郭峰改良法测定ECR1和EIC花结率 ,试管凝集法测定金葡菌抗体 ,常规法测定ESR。结果 :临床及细菌学诊断为细菌L型败血症患者组的ECR1花结率 (11.1± 7.89) %较健康对照组低 (P <0 .0 0 1) ;EIC花结率 (10 .98± 4.99) %较健康对照组高 (P <0 .0 5 ) ;金葡菌抗体 (lg 2 .4± 0 .2 )较健康对照组增高 (P <0 .0 0 1) ;ESR(33.0 9± 2 .92 )mm/ 6 0min较健康对照组快 (P <0 .0 0 1)。结论 :ECR1花结率、EIC花结率、金葡菌抗体及ESR的指标可辅助快速诊断细菌L型败血症。  相似文献   
9.
流式细胞术检测HLA-B27抗原在AS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HLA-B27抗原,与传统的血清法(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比较,评价FCM检测HLA-B27在强直性脊柱炎(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标记的HLA-B27单抗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HLA-B27抗原结合,利用FCM专门分析软件测定HLA-B27-FITC平均荧光强度(FMI),从而间接定量HLA-B27表达情况,并采用血清法对118例AS患者标本进行HLA-B27检测。结果AS患者HLA-B27阳性率为88.9%(105/118),男女比例为5.25∶1,同其他各组比较均有较显著的差异(P<0.01);两种方法比较无明显差异(P>0.1)。结论利用FCM对疑为AS的患者进行HLA-B27抗原检测有助于AS的诊断,方法简便,稳定性好,重复性高,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赵芳芳  俞岚姚敏 《实用全科医学》2006,4(2):127-128,F0003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nm23、p53和细菌L型感染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和革兰染色方法检测101例卵巢肿瘤中的PCNA及nm23、p53、基因的表达及细菌L型的检出率。结果PCNA及p53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1);nm23蛋白在恶性肿瘤的表达率则低于良性肿瘤(P<0.01);PCNA及nm23肿瘤转移抑制基因、p53抑癌基因的指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患者预后明显相关(P<0.01~0.05)。细菌L型检出阳性率与病理分级有显著差异(P<0.005),腹腔淋巴结有转移比无转移者、有腹水比无腹水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nm23、p53基因在卵巢肿瘤中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PCNA的表达有助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两种基因均可作为判断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参考指标。L型感染极有可能成为诱发肿瘤因素之一,它们与癌基因可能有协同致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