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0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 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关于中医药治疗CAS 的相关文献,借助中医传 承辅助平台V2.5 挖掘用药规律,获得核心药物配伍及新组方。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 genecards 数据库获得核心药物配伍组治疗CAS 的主要靶点,再运用Cytoscape 软件中的Cluego 插件对主要靶 点进行KEGG 通路富集分析。揭示核心药物配伍治疗CAS 的潜在作用通路。结果在CNKI 中共筛选出47 首 处方,挖掘出14 个核心药物配伍及7 首新处方,赤芍、川芎、当归和红花作为核心药物配伍组,在治疗CAS 中主要通过IL-17 信号通路、HIF-1 信号通路、MAPK 信号通路等炎症通路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 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起作用。结论中药治疗CAS 以行气活血化瘀为主,核心药物配伍组治 疗CAS 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干预IL-17 信号通路、HIF-1 信号通路、MAPK 信号通路等炎症通路以及血管内皮 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2.
观察连花清幽饮联合针刺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98例肝胃郁热型Hp感染CAG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抗Hp标准四联疗法治 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连花清幽饮联合针刺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理组织学评分[包括胃 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活动性、Hp感染]、胃肠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胃泌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VIP)、生 长抑素]及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Hp转阴情况。【结果】(1)疗效方面,治 疗12周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92%(47/49),对照组为73.47%(36/49),组间比较(χ2检验),研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 照组(P<0.01)。(2)病理组织学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活动性、Hp感染等各 项病理组织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胃肠功能指标方面,治 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VI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且研究组对血清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的升高幅度及对血清VIP水平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4)胃蛋白酶原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的升高幅度均明 显优于对照组(P<0.01)。(5)Hp转阴率方面,研究组的Hp转阴率为95.92%(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39/49),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078,P = 0.014)。【结论】连花清幽饮联合针刺治疗肝胃郁热型Hp感染CAG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Hp转阴率,改善病理组织学评分和胃肠功能,并能有效调节血清PGⅠ、PGⅡ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探索中药处方中应用活血解毒中药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年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全国10家三级甲等医院共1 220例基线资料齐全、有完整中药处方信息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临床诊疗与随访数据,将处方中含有兼具活血、解毒功效中药的患者归为活血解毒中药组,处方中含有活血中药和解毒中药配伍的患者归为活血解毒处方组,其余患者归为对照组。采用Cox回归方法比较三组患者在1年随访期时再发心血管事件情况。结果 经校正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活血解毒中药组的患者发生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血运重建)和硬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卒中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分别降低了69%(P<0.01)和58%(P<0.05);活血解毒处方组的患者发生主要复合终点事件的风险降低了42%(P<0.01),而硬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药处方中应用活血解毒中药,或将活血中药与解毒中药配伍使用,可显著改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短期心血管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赤风汤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GMCs)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Ⅳ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Ⅳ,ColⅣ)、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酶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正常血清及替米沙坦、加味黄芪赤风汤高、中、低剂量含药血清。体外培养GMCs,以LPS作为刺激因子,诱导系膜细胞增殖。将GMCs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替米沙坦组及加味黄芪赤风汤高、中、低剂量组(简称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GMCs上清液中ColⅣ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GMCs中MMP-2及TIM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LPS刺激72 h后,模型组GMCs上清ColⅣ含量明显增多,系膜细胞MMP-2及TIMP-2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MMP-2/TIMP-2比例下调(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及替米沙坦组ColⅣ含量明显减少(P0.01);中药中、低剂量组MMP-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P0.05);替米沙坦组及中药高、中、低剂量组TIMP-2蛋白表达均下调(P0.01)。中药高剂量组TIMP-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中药低剂量组(P0.01);替米沙坦组、中药高、中剂量组MMP-2/TIMP-2比例明显上调(P0.01)。结论加味黄芪赤风汤可调节LPS诱导的GMSc ECM中MMP-2/TIMP-2比例失调,抑制ECM中ColⅣ的过度产生,促进ECM降解,减少ECM积聚,从而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脉血康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4月收录的有关脉血康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合计945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脉血康胶囊联合常规西药在提高心绞痛总有效率[RR=1.35,95%CI(1.25,1.45),P<0.00001];改善心电图ST段压低[MD=-0.79,95%CI(-0.98,-0.60),P<0.00001]、T波倒置[MD=-0.97,95%CI(-1.14,-0.80),P<0.00001],提高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RR=1.31,95%CI(1.15,1.50),P<0.0001];降低全血低切黏度[MD=-2.19,95%CI(-2.68,-1.70),P<0.00001]、全血高切黏度[MD=-0.66,95%CI(-0.79,-0.52),P<0.00001]和血浆黏度[MD=-0.16,95%CI(-0.24,-0.09),P<0.0001];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DTC=-0.68,95%CI(-0.86,-0.5),P<0.00001;MDTG=-0.44,95%CI(-0.55,-0.32),P<0.00001;MDLDL-C=-0.75,95%CI(-0.91,-0.58),P<0.00001]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脉血康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优于常规西药,且安全性较高。但因所纳入研究的质量较低、样本量较小,应慎重对待此结论,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设计严密的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比较稳定性冠心病再发心血管事件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全国10家三级甲等医院共3 646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临床诊疗及随访数据,根据随访结束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将再发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定义为病例组(346例),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定义为对照组(3 300例),基于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对照匹配后,匹配对照组纳入200例。应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方法对病例组和匹配对照组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气虚、阳虚证型占比相对偏高,而匹配对照组气滞、血瘀、痰浊证型占比相对偏高(P<0.05,P<0.01)。分析病例组206首处方、匹配对照组161首处方、总计225味中药。病例组使用频率最高中药依次为枳壳、白术、茯苓、当归和桃仁,高频联用中药包括当归、川芎、桃仁和枳壳。匹配对照组使用频率最高中药依次为黄芪、丹参、半夏、炙甘草和柴胡,高频联用中药包括黄芪、三七、丹参、瓜蒌和天麻。结论 在真实世界中,再发心血管事件人群的中药处方偏重理气活血,而未再发心血管事件人群的中药处方偏重益气和血、活血化痰。  相似文献   
7.
痰浊痹阻是冠心病的主要病机之一,痰、瘀同源互化,互为因果,共同参与冠心病的病理进程。瓜蒌皮注射液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具有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等作用。然而,目前其相应的中医理论基础及科学内涵有待进一步完善阐明。本文针对冠心病痰浊痹阻的病机,提出瓜蒌皮注射液“从痰论治,痰瘀同调”的治疗理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舒张冠状动脉,保护内皮细胞,调节血脂和血液流变性,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发伴葡萄膜炎、慢性肠炎等其他关节外表现[1]。该病起病隐匿,病程长,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房定亚教授为著名的风湿病专家,首都国医名师,他认为AS属“筋痹”范畴,当从肝论治。笔者有幸随诊,获益匪浅,兹将房师从肝论治AS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微血管心绞痛(microvascular angina,MVA),是指具有典型劳力性心绞痛症状,运动或休息时心电图提示缺血性ST段下移、运动平板试验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2017版《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从微血管功能和结构异常出发将其命名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2],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