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5篇
  免费   720篇
  国内免费   159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6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46篇
内科学   242篇
皮肤病学   56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339篇
综合类   1495篇
预防医学   22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560篇
  3篇
中国医学   3309篇
肿瘤学   68篇
  2024年   340篇
  2023年   441篇
  2022年   313篇
  2021年   345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542篇
  2016年   423篇
  2015年   343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688篇
  2011年   701篇
  2010年   597篇
  2009年   6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单孔直角腹腔镜腹膜后入路术式对感染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感染性坏死胰腺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单孔直角腹腔镜腹膜后入路术式的有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实施传统开腹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d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3d和7d的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采用单孔直角腹腔镜腹膜后入路术式对感染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坏死组织的清除率和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性科学》2019,(10):75-76
本文回顾总结了中医《黄帝内经》中有关"上病下治"的治疗思想和古今中医家在这一治则指导下治疗癫狂伴性欲亢进的经验,认为中医"上病下治"的治则不仅蕴含有现象学的智慧,古今中医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而且其治疗的科学原理和现代临床价值还有待于从精神神经内分泌轴来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真菌性鼻窦炎(FRS)是一种特异性鼻窦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黏膜固有免疫屏障(黏膜上皮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分子)缺陷和真菌在鼻黏膜的定植均与FRS发病密切相关,因此,多种影响固有免疫的因素与适应性免疫之间的联系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各型FRS发病机制的研究推动了FRS相关实验室诊断方法的发展,但目前FRS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存在预防困难、漏诊误诊率较高、治疗不彻底等问题,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均较重。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9,(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宫外孕Ⅱ号方治疗异位妊娠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蛋白数据库和string数据库,分别获取宫外孕Ⅱ号方中化合物及其对应的靶点,并构建化合物-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然后,通过DAVID注释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125种候选化合物,130个靶点,11个Hub蛋白,关键靶点涉及p53、TP53、JUN、VEGFA等;GO分析条目共314个,涉及氧化应激,促增殖抑凋亡,对药物、毒物的反应,转录翻译及信号传导;KEGG信号通路共95条,含靶点数目较多的通路为癌症信号通路、环腺苷酸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系统探讨了宫外孕Ⅱ号方候选成分所对应的靶点,以及治疗异位妊娠的作用机制,可为今后基础或临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9,(8)
目的分析《新编国家中成药》中治疗失眠中成药的成方规律。方法遴选并整理《新编国家中成药》中关于治疗失眠的中成药处方,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频数统计、SPSS Clementine 12.0中的Apriori版块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其中前者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二分类变量资料的Ochiai算法,后者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结果共纳入227个中成药处方,使用频次超过15次以上的中药有41种,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20条;3味药物组成关联规则43条,4味药物组成关联规则2条;聚类分析提取出具有同质性的药物组成11组;因子分析共得到公因子14个。结论《新编国家中成药》中治疗失眠中成药的高频药物以补虚药、安神药、健脾祛湿药为主,药对规则体现出以麦冬→五味子滋阴宁心、茯苓→酸枣仁健脾养血补心的特点;茯苓→白术为具有代表性的健脾祛湿药对,而补益药对重在运用当归、白芍、熟地黄等中药滋肝养血,并适当加入川芎以活血化瘀;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所体现的治法以温肾助阳、补肾填精、清肝泻火为主,其中温肾助阳大多入鹿茸、淫羊藿、菟丝子等壮阳之品,补肾填精可伍黄精,清肝泻火则以黄芩为妙。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3):2207-2208
<正>桡骨头、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及骨间膜三者为前臂主要稳定结构[1,2]。继发性创伤、先天性畸形、骨肿瘤或骨髓炎等都可导致尺骨成角、旋转甚至骨缺损,破坏前臂的稳定结构[3-5]。对于发育中的儿童,长期的尺骨缺如首先导致桡骨头脱位、前臂内翻和短缩畸形,继而出现弓形桡骨及相应的神经损害[3,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精准测量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中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9月~2018年6月粗隆间骨折患者39例的临床随访资料,按是否采用术前测量分为测量组17例和对照组22例,比较两组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螺钉尖顶距、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测量组术中透视次数(15.06±2.84)次与对照组(21.86±2.51)次,手术时间(62.00±4.80) min与对照组(70.36±4.71)min、术中出血量(107.06±29.10) ml与对照组(128.18±30.81) m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螺钉尖顶距测量组(24.82±3.93) mm和对照组(22.95±6.78) mm、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测量组(77.35±10.80)分和对照组(76.64±9.97)分、两组术后并发症例数相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精准测量应用于PFNA中,可以减少手术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在安全性方面与常规手术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脑出血(ICH)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241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依据是否发生SAP将患者分为SAP组(83例)及非SAP组(158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既往史及全血分析结果等,计算SII值,采用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II与SAP的独立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中的AUC、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评价SII的预测价值。结果 241例脑出血患者中83例(34.4%)发生肺炎。单因素分析显示SAP组患者出血量、入院NHISS、入院GCS、洼田饮水试验分级、SII均高于非SAP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比例高于非SAP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SII第三、四分位数组与第一分位数组相比,SAP患病风险的OR值(95%CI)分别为3.40(1.18~9.78)、5.20(1.81~14.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08(P<0....  相似文献   
9.
环状RNA (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不具有5’末端帽子和3’末端poly(A)尾巴、并以共价键形成环状闭合单链结构的非编码RNA分子,具有基因调控等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circRNA分子含有大量的微RNA (micro RNA,miRNA)结合位点,它可与miRNA相互作用,影响着炎症细胞的生长、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行为。近年来,随着对非编码RNA生物学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circRNA在胃肠疾病领域的作用正受到广泛关注,在肠道炎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就circRNA在肠道炎症疾病中的研究进行综述和展示,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临床诊疗新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头痛病主要责之于风、火、痰、瘀、虚,而致病关键在于瘀。本文基于脾与脑经络相通,治头痛当以脾胃为中心;脾主升清,清阳得养则脑清神聪;脾主运化,气血津液条达则脑窍荣畅;脾主统血,脉行得道可奉养脑窍等四个方面,倡导“脑脾同治法”论治紧张型头痛。常用治法有:醒脾行气开郁,活血化瘀开窍;运脾理气化痰,活血化瘀通窍;健脾益气填髓,活血化瘀益窍。以健脾祛瘀自拟方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气滞血瘀者,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痰瘀阻络者,合化痰通络汤加减;血虚血瘀者,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