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CT肺功能评估,探究其与肺功能检查的相关性,并分析比较COPD各中医证型的肺功能参数与CT肺功能评估结果,为COPD中医辨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COPD中医诊断标准对其进行分型,完成肺功能、CT检查,并对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计算肺气肿指数(LAA%)。结果:痰浊壅肺证、痰热蕴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之间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EV1占预计值%、FEV1/FVC%由痰浊壅肺证→痰热蕴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逐渐变小;LAA%由痰浊壅肺证→痰热蕴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逐渐增大。LAA%与FEV1占预计值%呈负相关(r=-0.775,P=0.001);LAA%与FEV1/FVC%呈负相关(r=-0.458,P=0.001)。结论:CT肺功能评估与临床肺功能检查之间呈负相关,随着肺通气功能的降低,COPD患者的LAA%随之升高,说明CT评估肺功能是可行的。COPD各中医证型之间LAA%、肺功能参数存在差异,可为COPD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甘草查尔酮A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甘草查尔酮A对MDA-MB-231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甘草查尔酮A(10,20,40 μmol·L-1)作用MDA-MB-231细胞24 h,分别用细胞凋亡试剂盒(Annexin 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荧光探针法(DCFA-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荧光探针(JC-1)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转录激活因子4(ATF4),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磷酸化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p-eIF2α)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随着甘草查尔酮A浓度增大,从甘草查尔酮A 5 μmol·L-1开始,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9.05 μmol·L-1;甘草查尔酮A(10,20,40 μmol·L-1)组细胞凋亡明显升高(P<0.05),甘草查尔酮A 40 μmol·L-1时细胞凋亡率达30.2%(P<0.05);甘草查尔酮A(10,20,40 μmol·L-1)使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甘草查尔酮A(10,20,40 μmol·L-1)明显升高细胞内ROS水平(P<0.05),降低线粒体MMP水平(P<0.05),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呈浓度依赖性;甘草查尔酮A(10,20,40 μmol·L-1)诱导内质网应激,使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ATF4表达明显增多,磷酸化(p)-PERK,p-eIF2α表达明显升高(P<0.05),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甘草查尔酮A可能通过增加细胞内ROS水平,降低MMP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和内质网应激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患者分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组和对照组(肾功能正常),均于术后1 a临床随访。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组住院期间心源性病死率和1 a心源性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慢性肾功能不全组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有增加趋势。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有增加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游广宇  林毅  沈俭  朱荆浩 《上海医药》2012,33(10):21-23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功能变化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简单抽样方法抽取100例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二尖瓣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VE)、二尖瓣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VA)、左室射血分数(EF),并分析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平、血压、血脂水平对左心功能的影响。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病程在5年以上者出现VE、VA、E/A明显减退,病程10年以上患者同时伴有EF明显下降。HbA1c控制未达标与高血脂的患者均出现IVST增厚。合并高血压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VE、VA、E/A明显降低,而IVST、EF明显增高(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心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病程大于5年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应积极强化血糖和血压的控制、调整血脂,对保护其心功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对照组为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血压、血糖、血脂。结果两组治疗后和随访时NIHSS、FMA、ADL积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MMSE积分明显增加(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组NIHSS差值、FMA、ADL、MMSE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28 d均能降低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水平(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对早期缺血性中风具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以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并能调节中风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RNA干扰是由双链RNA引发的序列特异的基因沉默现象,其中长度为21~23nt的小RNA分子(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是引起RNA干扰现象的直接原因。利用siRNA使基因沉寂从而调节目的蛋白的表达,在疾病的基因治疗中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在治疗上仍面临极大的挑战。利用siRNA技术治疗哮喘是当今最新的一种治疗手段,虽然应用才刚刚起步,但其革命性的治疗理念,无疑给哮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Zheng AL  Qi WH  Hu DY  Cai NS  Ge JB  Fan WH  Ni YF  Lu GP  Zhang FR  Wei M  He B  Wu SY  Sun BG  Wu ZG  Jin HG  Huang Y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1097-1100
目的 对疑为"心绞痛"经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同时伴抑郁障碍患者进行抗抑郁治疗后,观察抑郁障碍与胸痛症状改善的相关性及不同抗抑郁的治疗方案疗效、起效快慢和安全性.方法 对123例疑为"心绞痛"住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均排除冠心病,但同时符合轻、中度抑郁焦虑障碍的患者随机设盲分为三组氟西汀组41例;安慰剂组40例;氟西汀+奥氮平组42例.三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治疗1、2、4周分别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胸痛自评表观察不同治疗组起效时间、疗效的差异及抑郁焦虑障碍与胸痛症状改善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氟西汀+奥氮平组抗抑郁焦虑及改善胸痛症状最好,氟西汀组次之,安慰剂组最差.其中氟西汀+奥氮平组起效最快1周见效,HAMD、HAMA减分率均为54.1%±17.0%,胸痛自评量表减分率为63.1%±22.4%;治疗4周后氟西汀+奥氮平组HAMD、HAMA减分率分别为78.1%±13.2%、78.3%±13.5%,与安慰剂组(HAMD 20.9%±8.8%,HAMA 22.9%±11.4%)和氟西汀组(HAMD 66.3%±13.7%,HAMA 66.5%±1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西汀组2~4周见效.治疗4周后胸痛自评减分率与HAMD、HAMA减分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67、0.854,均P<0.001).治疗过程中三组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对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胸痛伴有抑郁、焦虑障碍的患者,抗抑郁焦虑治疗后在改善抑郁焦虑症状的同时也明显缓解胸痛症状,并且安全性好,其中短程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较单用氟西汀作用能更快速有效.这些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改善和胸痛症状的改善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2007年上海市13家医院早期胃癌手术率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上海市13家医院2007年早期胃癌手术情况及发展趋势;比较不同等级医疗机构检出早期胃癌的情况。方法统计上海市6家三级医院、7家二级医院的外科手术例数、经手术证实的早期胃癌数及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上海13家医院2007年共施行胃癌外科切除手术1500例,手术病理检查证实早期胃癌198例,早期胃癌手术率13.2%。其中黏膜内癌70例(35.4%),黏膜下癌128例(64.6%);早期胃癌形态分类中,0-Ⅰ型11例(5.6%)、0-Ⅱa型14例(7.1%)、0-Ⅱb型16例(8.1%)、0-Ⅱc型92例(46.4%)、0-Ⅲ型65例(32.8%);手术病理证实胃周及淋巴结转移的22例(11.1%)。上海瑞金医院等6家三级医院1084例胃癌患者中,检出早期胃癌157例(14.5%);上海闵行区中心医院等7家二级医院416例胃癌患者中,检出早期胃癌41例(9.9%)。上海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在早期胃癌手术率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性(14.48%vs9.86%,P=0.018)。结论 上海市早期胃癌手术率正在逐步提高,其中三级医院明显高于二级医院。早期胃癌的治疗应高度重视对局部淋巴结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柴胡皂苷A(SSA)逆转人肺癌顺铂(DDP)耐药株A549/DDP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A549和A549/DDP对DDP的耐药性及SSA对A549和A549/DDP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DDP凋亡率和细胞中活性氧(ROS)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C-myc,B淋巴细胞瘤-2(Bcl-2)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 mRNA的表达情况;TopFish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转录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A549/DDP细胞中β-catenin蛋白的变化。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A549/DDP的耐药性是A549的12.82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SA能够抑制A549的细胞活力,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4.9 μmol·L-1。SSA抑制 A549/DDP细胞的活力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在20 μmol·L-1浓度时,对A549/DDP的抑制率<10%,选择20 μmol·L-1作为逆转浓度;流式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DDP组A549/DDP的凋亡比例明显升高,细胞内活性氧的累积明显增加(P<0.05),与DDP组比较,SSA+DDP组A549/DDP的凋亡比例明显升高,细胞内活性氧的累积明显增加;与空白组比较,DDP组A549/DDP细胞中C-myc,Bcl-2 mRNA表达明显降低,Caspase-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DDP组比较,SSA+DDP组C-myc,Bcl-2 mRNA表达明显降低,Caspase-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DDP组β-catenin的转录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DDP组比较,SSA+DDP组β-catenin的转录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和DDP组比较,SSA+DDP组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柴胡皂苷A可以提高A549/DDP细胞对DDP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估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输卵管通畅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在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的患者56例。其中40例患者78条输卵管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前进行了输卵管超声造影与碘油造影。56例患者106条输卵管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前、术后即刻进行了碘油造影,其中40例患者78条输卵管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前同时进行了输卵管超声造影。术后3个月应用超声造影评估输卵管通畅性,并计算再次阻塞率。采用χ2检验比较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前输卵管超声造影与碘油造影结果、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即刻与术后3个月输卵管通畅性。结果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前,超声造影结果显示阻塞40条,通而不畅38条;碘油造影结果显示44条阻塞,34条通而不畅。超声造影与碘油造影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前,56例患者106条输卵管中,53条通而不畅,53条阻塞。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即刻,72条通畅,34条通而不畅,无一条输卵管阻塞。56例患者106条再通成功的输卵管,术后3个月有22条发生再次阻塞,再次阻塞率为20.7%(22/106)。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即刻通畅的72条输卵管,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3个月显示42条通畅,16条通而不畅,14条阻塞,再次阻塞率为19.4%(14/73);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即刻通而不畅的34条输卵管,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3个月显示26条通而不畅,8条阻塞,再次阻塞率为23.5%(8/34)。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3个月,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即刻通畅的输卵管再次阻塞率与通而不畅的输卵管再次阻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卵管介入再通术3个月后部分输卵管会发生再次阻塞,输卵管超声造影可为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指导备孕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