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0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76篇
内科学   98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844篇
预防医学   14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93篇
中国医学   140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调查海南三亚地区2019—2020年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情况并研究其与孕妇饮食行为的关系。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海南三亚地区2家医院产科建档行定期规范产前检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调查孕妇的基本临床资料与饮食行为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孕妇饮食行为与GDM发病的关系。结果 20 086名孕妇中,GDM患者3 173例,GDM发生率为15.80%。高龄(OR=3.812)、孕前体质量指数(BMI)高(OR=2.473、2.975)、有糖尿病家族史(OR=2.730)、甜食食用频率高(OR=1.394、1.723)、每日水果摄入量多(OR=1.342、1.387、1.458)、精制谷物比例高(OR=1.357)、高脂食品摄入频率高(OR=1.510)的孕妇发生GDM的可能性较大,日运动时间≥1 h(OR=0.435)的孕妇发生GDM的可能性较小。结论海南三亚地区GDM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孕妇饮食行为有关,甜食与高脂食品摄入频率过高、每日水果摄入量过多、主食过于精制是GDM的危险因素,每日运动时间≥1 h是GDM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纳络酮和醒脑静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积极的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解痉、平喘、化痰,保持气道通畅,呼吸兴奋剂,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脑保护、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络酮和醒脑静.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结论 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为实现《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制定保护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对策,加强新生儿保健管理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举措,试行一年来,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鲎试剂对注射用肝复肽细菌内毒素检查的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Ⅺ7“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及附录Ⅺ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进行干扰试验和样品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注射用肝复肽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结论:可用鲎试剂检查注射用肝复肽中的细菌内毒素以取代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6.
人工心脏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心脏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 (PVE)的临床特征 ,提高PVE的诊治水平。方法 通过分析 2 6例PVE的临床表现 ,分析其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PVE临床不少见 ,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 92 .3 % ) ,其次是贫血 ( 88.5% ) ,栓塞 ( 2 6.9% )。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是诊断PVE的重要手段 ,阳性率分别为 46.2 %和 73 .1%。早期PVE较晚期PVE预后差、死亡率高 ,分别为 66.7%、3 3 .3 %。主张早期、大剂量、长疗程的抗生素治疗 ,早期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本组病人总死亡率 3 4 .7% ,死亡原因 :心力衰竭 ( 77.8% )、栓塞 ( 2 2 .2 % )。结论 PVE预后差、死亡率高 ,应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mo、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2(Gli2)及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对神经胶质瘤诊断和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取80例神经胶质瘤标本为神经胶质瘤组,6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为正常组。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Smo、Gli2、FoxM1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神经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Smo、Gli2、FoxM1表达水平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差异,分析影响神经胶质瘤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神经胶质瘤组织Smo、Gli2、FoxM1高表达率均高于正常脑组织,且随神经胶质瘤患者组织学分级升高而表达率增高(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Smo、Gli2、FoxM1表达水平的神经胶质瘤患者5年生存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组织学Ⅲ~Ⅳ级、Smo高表达、Gli2高表达、FoxM1高表达是神经胶质瘤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Smo、Gli2、FoxM1高表达是神经胶质瘤预后的危险因素,三者有望作为神经胶质瘤诊断和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苦参素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乙肝36例,另单用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34例作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后重点检测肝功能、乙肝两对半、HBV-DNA。结果苦参素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乙肝优于单独应用苦参素。结论苦参素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乙肝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158例药疹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药诊的临床特点及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对158例药疹的致敏药物、药疹类型、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常见的致敏药物依次为主要是抗生素类(55.7%)、解热镇痛类(14.5%)、中药制剂(11.4%)及生物制品(8.2%)等,引起重症药疹者,主要以解热镇痛类、抗生素类及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为最常见.结论提示近年来引起药疹高发的药物种类有了新的特点,需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在诊治过程中应详细询问既往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致敏药物,以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胸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对我院2003年8月至2005年10月265例普胸开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有效率100%.结论术前应有充分准备,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制定治疗方案,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安全度过手术危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