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群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的变化,疾病的多因性与病理生理的复杂性,从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证实机体免疫力低下和脏器功能衰退,既是疾病发生的基础又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按照中医理论,这些致病情况和过程,都与机体虚证有关,针对此,中医扶正补益药的临床应用,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近几十年来可供抗感染用的有效抗生素日益增多,但严重感染引起的脓毒综合症(Sepsis syn-drome)的死亡率并没有明显减低,多数认为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才是脓毒血症的重要原因。同时,胆道严重感染常有胆道严重梗阻、黄疸、胆道高压等多因素的介入,使其病理生理情况更加复杂。我国对中医药治疗内毒素血症的研究与临床,取得一定进展。1对胆道严重感染内毒素血症病理生理与中医证的研究胆道严重感染,特别是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引起的内毒素血症,主要病理是胆道梗阻与胆道感染同时存在并相互加重。内毒素来源有两方面:①胆源性:在胆道感染胆道梗阻的情况下,胆道压力升高,当压力超过2.94 kPa(30 cmH2O)时,胆血屏障被破坏,胆汁内细菌与内毒素通过淋巴系统和毛细胆管进入肝脏血窦到血循环中,并且由于病人在梗阻性黄疸情况下,又加重了内毒素的作用。②肠源性:胆道严重感染,微循环障碍,肠道粘膜组织缺血,粘膜屏障遭到破坏,细菌内毒素移位。Berg等(1979年)实验观察证实肠道内活细菌可以通过肠粘膜侵入肠道外的部位,如肠系膜淋巴结、肝、脾、血液,以至引起全身性感染,据此提出肠道“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运动功能与中药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机体很多疾病能引起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同时,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又会导致很多疾病甚至成为疾病走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始动因素。研究肠道运动功能成为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重要课题,并且研究方法已经从器官、组织水平,进入到单个细胞和遗传基因的分子阶段,因而对肠道运动功能的生理复杂性和有关疾病的紧密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HLA—Ⅱ类基因与人类疾病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DNA分型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如多聚酶链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断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分析(SSO)、序列特异性引物分析(SSP)、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等推动了HLA-类基因与人类疾病相关性研究。本文将对这方面的工作进行阐述。1 HLA-类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HLA(humanleukocytealleles)即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其基因簇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6p21.3),全长(3.5~4)×103kb,占人类整个基因组的1/3000,至少分为3个区域,即HLA区、区及区。区包括HLA-DR、DQ、…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机体很多疾病能引起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同时,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又会导致很多疾病甚至成为疾病走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胆胰和胃冲剂抗自由基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表明 ,氧自由基参与组织炎症反应 ,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很多肝胆疾病都与氧自由基密切相关[1] 。我们在胆道内环境与成石因素的研究中 ,证实自由基可以造成胆道内环境紊乱 ,参与成石胆汁形成的病理过程 ,是促进发生胆石的重要因素[2 ] 。根据我院研制的中药胆胰和胃冲剂具有消炎利胆 ,活血化瘀 ,改善胆道内环境 ,抗组织缺血的能力[3] ,1997~ 1998年我们选择了 2 5例肝胆管结石病人 ,服用胆胰和胃冲剂 ,重点观察对O- ·2 、SOD的影响 ,进一步证实其抗自由基损害与防止胆石发生的功效。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观察 2 5例胆管…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是一项伟大的事业,经过几代人的积极探索、开创与努力,已经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时至今日,仍是步履维艰,问题多多。历史使命感、时代责任感,让我们深入思考,怎样走向中西医结合?虽然大的方向明确,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大的道理知道,中西医结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但是这条路具体怎样走,是我们探讨的主题。无论路程多远,总得一步一步地走,这就是我们的答案。因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疗效。方法:58例患者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或/和取石(虫)及中西医综合治疗,病情缓解后再行内镜下取石或手术。结果:治愈57例,死亡1例。提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情进展迅速,一经诊断即应积极行内镜解除梗阻,同时配以中西医综合治疗,防止急性胰腺炎重型化。  相似文献   
9.
DNA分型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如多聚酶链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断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分析(SSO)、序列特异性引物分析(SSP)、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等推动了HLA-Ⅱ类基因与人类疾病相关性研究。本文将对这方面的工作进行阐述。1 HLA-Ⅱ类分子的结构和功能HLA(human leukocyte alleles)即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其基因簇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6p21.3),全长(3.5~4)×103kb,占人类整个基因组的1/3 000,至少分为3个区域,即HLA I区、Ⅱ区及Ⅲ区。Ⅱ区包括HLA-DR、DQ、DP基因座,DN、DO假基因座,DM基因座以及LMP1、LMP2,TAP1、TAP2非MHC基因位点。 HLA-Ⅱ类分子主要存在于抗原呈递细胞(APC)如B细胞和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Ⅱ类基因复合物长约1,000kb,分为3个亚区,每个亚区含两类基因A和B。A基因编码α链.B基因编码β链,两者构成以非共价键连接的αβ二聚体,后者是表达于APC、B细胞和活化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这些分子把抗原呈递给T细胞受体,与正常的免疫应答密切相关。由于HLA-Ⅱ类分子分别由不同的MHC基因编码,因而具有多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拟清热利胆方对原发性肝癌(PLC)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MWA)术后炎症递质及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接受TACE联合MWA术治疗的P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8例。2组术后均予消炎、止痛、护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清热利胆方中药汤剂口服。于术前及术后3 d、12 d检测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较2组患者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8个月,比较2组患者肿瘤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术后3 d、12 d时2组患者血清IL-1、IL-6、TNF-α、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12 d时2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术后3 d时(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12 d时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明显高于本组术后3 d和对照组术后12 d时(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肺炎、肝脓肿、肝肿瘤破裂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18个月内肿瘤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联合MWA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利胆方可以调节炎性递质的释放,改善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