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4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68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76篇
内科学   166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82篇
特种医学   143篇
外科学   150篇
综合类   750篇
预防医学   181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332篇
  5篇
中国医学   3118篇
肿瘤学   56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640篇
  2011年   666篇
  2010年   530篇
  2009年   491篇
  2008年   518篇
  2007年   462篇
  2006年   410篇
  2005年   376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来酸罗格列酮胃漂浮型缓释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根据流体动力学平衡控释原理(HBS)研制了马来酸罗列酮胃漂浮型缓释片。方法;以体外释放度和漂浮情况为筛选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 对胃漂浮缓释片的处方、制备工艺及体外释放条件进行优化筛选;采用γ闪烁照相技术对优化处方的内漂浮情况进行胃内动态观察。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胃漂浮缓释片在释放介质中迅速起漂,持漂时间超过12h,12h达最大累积释放;初步确定在胃内滞留时间达3h以上。结论:优化处方的释放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释放机制为异常扩散;胃漂浮片在胃滞时间明显长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2.
治疗失眠药在历代中医药献中多以“治不眠”、“安魂魄、定精神”、“目不得眠”等加以描述,现根据笔的研究,将历代中药献中的有关内容辑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中医体质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53例打鼾患者,男性43例,女性10例;年龄在26岁~67岁之间,除外单纯性打鼾患者,其他均按统一标准,经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确诊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患者。其中年龄25岁~35岁(13例)约占24·5%;36岁~45岁(23例)约占43·4%;46岁~55岁(10例)约占18·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传统医药学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当地的传统医药学治疗方法;二是传入的传统医药学治疗方法,如中医针灸、中药及藏医等治疗方法。综述了俄罗斯传统医学的源流、科研学术、临床应用等。根据俄罗斯目前传统医药学的实际状况与俄政府有关政策法规、医疗市场的需求,在传统医药学领域对俄合作具有一定前景。  相似文献   
5.
家兔颈后肌受长期应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颈后肌受长期应力作用动物模型并进行相关研究.方法 30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模型组家兔置于特制低头位框架中,低头角度为45度,每天1次,每次5小时;对照组除不低头外余条件相同.12周后分别进行颈椎X线、颈后部红外热像图、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以及颈后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观察.结果 模型组颈椎X线改变积分值实验后明显高于实验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模型组与对照组颈后部红外热像图有明显差异;模型组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模型组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家兔颈后肌受长期应力作用后出现颈部的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失衡.  相似文献   
6.
膀胱小细胞癌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癌(BSCC)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BSCC的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性,年龄68~82岁,2例有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1例有尿频尿急。1例B超检查见膀胱内有1.5cm×0.9cm稍强回声区,后伴弱声影,中心回声较低;1例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颈10~12点处有1cm×1cm乳头状突起,无蒂,广基,呈地毯样生长;1例盆腔CT及加强扫描示膀胱内有类圆形团块状影,大小约2.5cm×2.6cm。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报告为膀胱小细胞未分化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嗜铬蛋白颗粒均( ~ ),神经特异烯醇化酶均(-~±),例1突触素(-),例2突触素( ),例3突触素( ~ )。例1术后3年复发,患者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服中药治疗10个月后死亡。例2术后8个月因膀胱小细胞癌转移而死于全身衰竭。例3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2~3级,部分为小细胞未分化癌,局部伴腺样分化,3个月后复发,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双侧输尿管皮肤乳头术,术后随访15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BSCC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膀胱肿瘤,诊断主要靠病理学检查,早期即可发生转移,预后较差。行根治性切除术加联合化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牛黄、栀子配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段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的影响,探讨治疗缺血性中风在该作用环节不同时段的作用特点,研究其配伍阻抑脑缺血级联反应的时序特征。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牛黄、栀子及二者配伍对缺血再灌注24小时和72小时两个时段大鼠脑组织NGF含量的影,响。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明显抑制脑组织NGF的表达,从而削弱了机体的自身保护机制;再灌注24小时,牛黄、栀子均可促进NGF的表达,而二者配伍后作用明显降低:再灌注72小时,牛黄的作用不显著,栀子可明显增强NGF的表达,二者配伍与栀子的作用相当,未显示出明显的配伍效应。结论:中药配伍的作用不是简单的效应累加,而是依据作用环节及作用时间的不同表现为不同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8.
温通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最常见的也是最痛苦的症状之一,其发病机理迄今尚未阐明,临床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治愈方法,现今常采用的方法主要以改善症状为主,而中医药在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方面有很好的疗效.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温通法治疗内异症痛经患者32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电针为主综合治疗单纯性肥胖5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能量时,多余热量就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求,且达到一定值时遂成为肥胖症(obesity)。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其肺部以单发、局部淋巴结肿大为主 ,而以酷似结节病特点的肺部双侧对称性、多发淋巴结肿大为表现的少见 ,现将临床发现的 1例报告如下。1 病例患者 ,女 ,4 0岁 ,主因咳嗽 3个月于 2 0 0 2 - 0 7- 0 3入院 ,于 3个月前因受凉后觉畏寒、发热。测体温 37 5℃ ,持续发热 1月余 ,咳嗽、咯白色黏痰 ,量较少 ,痰中无带血 ;无胸骨后疼痛、胸闷、心悸 ;无乏力、盗汗、腹痛和腹泻等不适。先后就诊于多家中医院 ,经“中医中药”治疗 ,疗效欠佳。胸透 :双侧肺门影增重 ,左肺可见小斑片影。拍胸片发现双侧肺门增大(图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