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海 《家庭医学》2008,(6):42-42
一位方姓51岁胃病患者因酒后胃痛、大量柏油样便后晕倒在厕所被急送医院.当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体温不升,血压90/50毫升汞柱,行急诊胃镜检查提示胃多发性溃疡合并出血.入院诊断为胃多发性溃疡合并出血、失血性休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选穴规律。方法 通过计算机及手工检索,选取近15年有关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相关文献,以临床研究、疗效观察、现代对比实验研究为依据,进行分析归纳,探讨腹针的选穴规律。结果 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主要取任脉、肾经、胃经及脾经上的穴位及腹部新穴,使用频率依次为55.70%、15.44%、14.09%、2.68%、12.08%;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瘫选用的标志性穴位组合规律:主要有引气归元、腹四关、天地针、调脾气,其使用频率依次为48.48%、27.27%、12.12%、12.12%。结论 合理运用腹针,遵循其选穴规律,可有效治疗周围性面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 水平的变化 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2 例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肿瘤TNM 分期和2 年生存率, 比较不同TNM 分期和生存预后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清胃蛋白酶Ⅰ、胃蛋白酶Ⅱ及HSP70 水平,分析其围手术 期血清胃蛋白酶Ⅰ、胃蛋白酶Ⅱ及HSP70 水平与TNM 分期和生存预后的关系以及其在患者生存预后预测中 的应用价值。结果 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7 d 血清胃蛋白酶Ⅰ、胃蛋白酶Ⅱ及HSP70 水平降低(P <0.05)。 与Ⅰ期患者比较,Ⅱ、Ⅲ期患者围手术期清胃蛋白酶Ⅰ、胃蛋白酶Ⅱ及HSP70 水平升高(P <0.05)。与存活 患者比较,死亡患者围手术期血清胃蛋白酶Ⅰ、胃蛋白酶Ⅱ和HSP70 水平升高(P <0.05)。Logistic 分析结 果显示,十二指肠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血清胃蛋白酶Ⅰ、胃蛋白酶Ⅱ和HSP70 水平与其TNM 分期和生存预 后相关(P <0.05);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十二指肠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血清胃蛋白酶Ⅰ、胃蛋白酶Ⅱ及 HSP70 水平预测其生存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结论 十二指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治疗后血清胃蛋白酶和 HSP70 水平降低,且血清胃蛋白酶和HSP70 水平与TNM 分期和生存预后相关,可作为病情和预后评估的参 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正>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已为国内外医学界所公认。其作用机理与神经和神经递质密切相关~([1])。研究表明其镇痛效应易耐受,可反复使用,且具有无创性、依从性好等优点,尤其适应老年患者~([2])。青海省中医院老年混合痔患者手术大多采用局麻,虽对患者全身机能影响小,但围术期肠管牵拉痛及心血管应激反应发生率高,需要麻醉科进行术中监护及镇痛药物干预治疗,而传统的阿片类药物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性输尿管镜联合等离子柱状电极对尿道狭窄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11月收治的28例单纯性尿道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硬性输尿管镜联合等离子柱状电极治疗。治疗周期结束后,统计治疗后各项手术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及性功能情况。结果在28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时间范围30~117 min,留管时间2~4周。留管期间给予抗感染消肿治疗,口服激素软化瘢痕。拔管后3例出现轻度尿失禁,经膀胱功能锻炼后症状消失;25例出现尿频尿急症状,处理后症状消失,但无1例发生穿孔、假道及直肠并发症。随访期间均排尿通畅。患者IPSS评分从术前(20.76±4.62)降至术后(9.04±4.68),患者IPSS评分及症状级别分布情况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患者国际勃起功能(IIEF-5)评分为(20.18±4.75),治疗后为(20.01±4.82),IIEF-5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性输尿管镜联合等离子柱状电极治疗尿道狭窄,具有损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可有效提升患者的IPSS评分,同时不影响性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健脾利水方联合螺内酯、氢氯噻嗪和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0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10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给予螺内酯、氢氯噻嗪、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另外5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除了上面提到的常规治疗药物外,另外加用自拟健脾利水方(茯苓、泽泻、白术、丹参、茵陈、甘草、太子参、蒲公英)治疗,两组均治疗28天。在治疗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凝血指标、脾脏厚度和门静脉内径。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ALT、PT和TBIL分别为61.6±9.8 IU/L,12.3±6.7 s和21.1±4.7μ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ALT、PT和TBIL分别为100.7±10.7 IU/L,16.8±3.4 s和28.7±6.3μmol/L,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同时ALB明显升高,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9.6±8.7 g/L和32.9±4.1 g/L,观察组患者上述四项指标变化更明显,明显要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8天治疗,治疗组和观察组患者脾脏厚度58.7±7.3 mm和58.8±7.7 mm,但观察组患者门静脉内径降至12.8±4.3mm,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14.1±5.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为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健脾利水方联合螺内酯、氢氯噻嗪和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联合治疗组疗效好于单一的常规西药治疗,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检测在预测代谢综合征(MetS)发生风险中的价值。方法 在健康体检者中发现662例MetS患者和1577例健康人,使用法国502型FibroScan行肝硬度测量(LSM)和CAP检测。常规获得其他临床资料。结果 健康人和MetS组体质指数(BMI)分别为[(22.0±2.9) kg/m2和(25.5±1.4) kg/m2],腰围(WC)分别为[(78.9±6.7)cm和(85.3±7.1)cm],收缩压(SBP)分别为[(128.0±17.0) mmHg和(139±16)mmHg],舒张压(DBP)分别为[(76.0±9.0) mmHg和(87.0±5.0) mmHg,均差异显著(P<0.001);健康人和MetS组空腹血糖(FPG)分别为[(5.3±0.4) mmol/L和(6.3±0.4) mmol/L],甘油三酯(TG)分别为[(1.3±0.5) mmol/L和(2.1±0.6) mmol/L],总胆固醇(TC)分别为[(4.7±0.5) mmol/L和(5.0±0.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为[(1.6±0.1) mmol/L和(1.3±0.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2.1±0.3)mmol/L和(2.7±0.4) m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别为[(36.5±3.1) U/L和(102.3±4.7)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为[(33.4±5.8) U/L和(125.3±7.6) U/L],LSM分别为[(4.8±0.2) kPa和(6.6±0.3) kPa],CAP值分别为[(213.1±24.3) dB/m和(269.4±30.2) dB/m],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WC、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和CAP是影响Met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AP检测能早期无创发现MetS人群,在大规模体检人群中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胃粘膜病理学变化。方法 我院诊治的BRG患者618例和无胆汁反流的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1486例,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血清抗-Hp抗体检测和对组织切片行硼酸亚甲蓝染色三种方法对受试者进行Hp感染诊断,常规行胃镜检查,参照新悉尼系统标准,将组织学上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炎性反应活动性、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和重4个等级。结果 BRG患者Hp感染率为32.7%(202/618),而CSG组患者为40.6%(603/1486),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202例Hp阳性的BRG患者中,胃粘膜轻、中、重度炎症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9%、61.4%和27.7%,显著重于416例Hp阴性患者的40.4%、51.7%和7.9%(P<0.05),胃粘膜淋巴滤泡形成、肠化生和活动性炎症发生率分别为15.4%、5.4%和16.8%,也显著重于Hp阴性患者的2.7%、10.8%和0.7%(P<0.05);603例Hp阳性的CSG患者胃粘膜轻、中、重度炎症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2%、59.4%和11.5%,与883例Hp阴性患者的34.1%、54.0%和11.9%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粘膜淋巴滤泡形成、肠化生和活动性炎症发生率分别为10.4%、1.8%和8.5%,与Hp阴性患者的7.8%、1.0%和5.0%比,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胃粘膜病理学轻度、中度和重度炎症情况发现,117例内镜下胃粘膜III级BRG患者炎症程度显著重于200例I级或301例II级患者(P<0.05)。结论 BRG患者无论是胃镜下表现还是胃粘膜组织病理学变化都存在明显的病变,胆汁反流和Hp感染是引起胃粘膜炎症反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医之所以能历经几千年而不衰,关键是有其独特的、无法用其他医学替代的临床疗效.中医不仅牢牢地植入我国中医界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里,而且在韩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很多国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再住院率、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1]。研究表明[2-4],丹参川芎嗪有保护血管内皮、抗血小板、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抗氧化应激等作用,目前临床广泛应用于CHF的治疗。笔者采用丹参川芎嗪对CHF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