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儿童米粒体滑囊炎的术前及术后随访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及了解术后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儿童米粒体滑囊炎的术前及术后随访影像表现。7例术前均行MRI及DR检查,其中3例行CT检查,术后复查均行MRI检查。结果:7例发病部位均为膝关节,其中右膝4例,左膝3例。MRI显示膝关节腔及髌上囊内多发米粒体小结节影,以分布在髌上囊内更多更明显,T2WI压脂信号稍低但略高于肌肉信号,可见滑膜增厚,其中5例见小的树枝状脂肪瘤;CT见关节腔积液,其内无高密度结节影;DR仅表现为软组织肿胀。术后复查MRI显示积液较术前明显减少,滑膜增厚明显减轻。随访时间段内所有病例未见复发。结论:T2WI压脂序列可显示关节腔内多发稍低信号的米粒体、滑膜增厚以及树枝状脂肪瘤,有助于提高米粒体滑囊炎的诊断率,术后MRI复查显示手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体内实验验证探讨荆防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荆防颗粒活性成分对应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和TTD等数据库收集高尿酸血症相关靶点。将交集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再采用Metascape数据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氧嗪酸钾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和小鼠肾脏代谢组学对网络药理学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荆防颗粒109个成分中含有500个相关靶点,高尿酸血症相关靶点801个,交集靶点87个。PPI网络分析结果显示,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asparate protease-3,Caspase-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可能是荆防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关键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凋亡信号通路、坏死性凋亡、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信号通路等。通过氧嗪酸钾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结果显示,荆防颗粒显著降低血清尿酸、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P<0.01、0.001),显著抑制肾组织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P<0.01),升高B细胞淋巴瘤(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表达(P<0.05、0.01)。肾脏代谢组学结果显示,荆防颗粒能够通过改善高尿酸血症小鼠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代谢、糖酵解/糖异生途径、柠檬酸循环等途径改善代谢。结论 荆防颗粒能够基于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相互协同治疗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3.
背景:采用骨软骨移植系统关节镜下行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利于骨软骨移植成活并成熟愈合,愈合时间较短,临床功能恢复好而快,是一种安全而短期即见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技术治疗股骨软骨损伤的远期临床疗效。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随访分析,于2002-04/2008-12在韩国首尔NOW医院膝关节外科中心和青岛市市立医院(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医院)完成。 对象:股骨软骨Ⅳ级损伤患者34例,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男17例,女11例,其中双膝1例,平均年龄43岁。 方法:采用骨软骨移植系统在关节镜下行股骨软骨Ⅳ级损伤自体骨软骨移植术。供区骨软骨移植块取自股骨髁间窝上、外侧骨软骨区,骨软骨取出器套筒要完全垂直软骨面和骨面,每个大小为7~9 mm(直径)×13~15 mm(深度),通过套筒把骨软骨移植块垂直骨洞植入受区-股骨软骨损伤区,使骨软骨移植块完整无间隙镶嵌于骨洞内,软骨面恰好平周围软骨面。 主要观察指标:患者Lysholm评分、IKDC评价及MRI检查。 结果: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7.6提高到术后的90.6(P < 0.01),24例临床疗效为好与优。IKDS评价有26例患者术后平均5.8个月恢复到受伤前的正常生活或运动水平,1例失败由于术后早期运动所致。术后4个月ICRS评价显示受区软骨完全成熟成活,与周边正常软骨融为一体,供区表面见软骨覆盖,其中央区为正常软骨,周边区为未成熟软骨,再生的软骨与周边软骨发生愈合。12例术后1年复查了MRI,其中11例显示软骨修复良好,受区软骨厚度及MRI信号与周围软骨一样,骨质与周边骨质完全愈合,供区中央区有正常软骨生成,骨洞完全被新生成的骨质填充,其周边是厚度均一的皮质骨,中央区是密度均一的松质骨。 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技术是治疗股骨髁及股骨滑车Ⅳ级软骨损伤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供区和受区是否能长期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结构和功能,还需进一步长期的随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