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目的 基于Hippo信号通路核心基因mRNA表达,探索具有补肾填精壮骨之效的金刚丸治疗去卵巢(ovariectomized,OVX)大鼠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机制。方法 通过OVX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大鼠模型,分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金刚丸高剂量组、金刚丸中剂量组、金刚丸低剂量组、仙灵骨葆对照组、骨化三醇对照组。灌胃12周后,通过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镜下观察股骨头显微形态结构、ELISA法检测血清ALP、实时定量RT-PCR检测骨组织Mst2、Lats1、Taz mRNA表达。结果 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股骨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骨微结构显著破坏、血清ALP显著降低(P<0.01)、骨组织Mst2、Lats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Taz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除金刚丸低剂量组外,各给药组的骨密度均显著升高(P<0.01),各给药组骨微结构破坏均得到改善、血清ALP均显著升高(P<0.01)、骨组织Mst2、Lats1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Taz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均以金刚丸高剂量组最为显著。结论 骨组织Hippo信号通路核心基因Mst2、Lats1 mRNA表达上调,Taz mRNA表达下调可能是PMOP的发病机制之一;金刚丸可能通过下调骨组织Hippo信号通路核心基因Mst2、Lats1 mRNA表达、上调Taz mRNA表达的机制,有效防治PMOP。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三仙汤干预骨质疏松症(OP)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等,从而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获得三仙汤中3味药物的化学成分,通过Uniprot数据库,将已筛选出的靶点名称进行标准化。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骨质疏松症的相关靶基因。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筛选得到疾病-药物成分共同靶蛋白在String网站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在Cytoscape软件中绘制药物、疾病、靶基因网络图,并进行基因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讨三仙汤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结果通过数据库筛选得到三仙汤的28种有效成分以及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靶点127个,其中蛋白激酶、白介素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基因为PPI网络中的核心基因; GO富集分析显示靶点主要影响核受体活性、转录因子活性、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蛋白质异二聚活性、血红素结合等生物过程;以及影响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IL-17信号通路、前列腺癌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乙型肝炎等信号通路。结论三仙汤中的有效成分通过关键信号通路作用于核心基因,影响细胞分化、凋亡、炎症、氧化应激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为其后续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肌少-骨质疏松症"(sarco-osteopenia)这类肌肉及骨协同退变的疾病日益增多,给社会带来巨大负担。中医很早就对肌骨协同退变疾病进行了记录,其中"骨肉不相亲"理论是中医学对肌骨协同退变病理机制的高度概括。近年研究发现,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由骨骼肌分泌,通过多条途径参与了骨骼肌和骨组织生长代谢的调节过程,可能成为肌骨之间调节的重要因子。笔者在"骨肉不相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探究肌肉生长抑制素调控骨骼肌与骨代谢的机制,以期揭示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探索中医理论的现代医学实质,为该类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的心理反应情况以及针对特殊心理反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妇科进行了子宫切除术的患者40例,分别在患者术后的第一天以及第五天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探究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以及心理特征[1].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护理的质量.结论 对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天然药化是一门综合型学科,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构效关系、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同时对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也做出相应的研究。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求学生有着较强的实验能力。鉴于本学科所具有的特点,以及本人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天然药化的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化瘀祛痰方药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P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 TLR4/NF-kB信号通路活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全方组、补气组、化瘀组、祛痰组,各组大鼠分别以生理盐水和相应中药煎剂连续灌胃9d,末次灌胃给药2h后,腹主动脉采血,离心后分离血清.体外培养EA.hy926细胞,随机分为7组,即①正常对照组、②LPS刺激组、③全方组、④补气组、⑤化瘀组、⑥祛痰组、⑦空白血清对照组.其中②组加入终浓度为10μg/ml的LPS,③~⑦组用各组含药血清(浓度为10%)预处理24 h后加入终浓度为10 μg/ml的LPS,各组细胞培养24 h后进行各项指标测定.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定量分析TLR4、NF-kB和TNF-α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TNF-α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TLR4、NF-kB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刺激后TLR4、NF-kB和TNF-α表达显著增加(P<0.01),全方组TLR4、NF-kB和TNF-α的表达与刺激组相比显著减少(P<0.01);拆方各组中,化瘀组TLR4、NF-kB和TNF-α水平均显著减少(P<0.01),而补气组和祛痰组TLR4、NF-kB和TNF-α水平降低不明显.结论 化瘀祛痰方药及化瘀拆方可显著抑制内皮细胞TLR4/NF-kB炎症信号通路的活化,这可能是其抗AS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临床上淋巴水肿分为原发性淋巴水肿和继发性淋巴水肿。原发性淋巴水肿均属先天性,继发性淋巴水肿的病因主要有淋巴管堵塞、淋巴结清扫术等手术创伤以及肿瘤放化疗等。乳腺癌相关性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related lymphedema,BCRL)是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轻者可随着侧支循环的建立而逐渐缓解,严重者可导致外观异常、乏力、疼痛、感觉异常、丹毒发作以及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鸢尾素对骨骼肌及骨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有利于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阐明“脾肾相关”理论和补肾健脾法治疗肌少-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在CNKI、维普、万方及PubMed数据库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鸢尾素可分别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对骨骼肌及骨细胞生长代谢产生正向影响,且作用机制具有重合性。提示鸢尾素是肌骨生长代谢过程中重要的桥梁因子,将二者关系结合的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AMPK/m TOR信号通路初步探讨左、右归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sis,PMOP)大鼠成脂分化的调节机制。方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KB)、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左归丸组(ZGW)、右归丸组(YGW)、补佳乐组(BJL)。除KB、SHAM组外,其余大鼠均摘除双侧卵巢,SHAM组大鼠摘除双侧卵巢周围等量脂肪,灌胃12周。应用数字化全身骨密度仪检测大鼠右侧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右侧股骨PPARγ、AMPK、m TORC1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右侧股骨PPARγ、C/EBPα、C/EBPβ蛋白的表达以及AMPKα、m TOR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左、右归丸能明显升高PMOP大鼠右侧股骨BMD(P0.01),降低大鼠股骨成脂相关mRNA与蛋白的表达(P0.01或P0.05),降低AMPK mRNA的表达与蛋白磷酸化水平(P0.01),升高m TORC1 mRNA的表达与蛋白磷酸化水平(P0.01或P0.05);与ZGW组相比,YGW组PMOP大鼠右侧股骨BMD没有明显差异(P0.05),股骨成脂分化相关mRNA与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且AMPK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m TORC1 mRNA的表达与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0.01或P0.05)。结论左、右归丸通过AMPK/m TOR通路改善了PMOP大鼠股骨成脂分化过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AMPK、m TOR mRNA的表达与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属中医"中风"范畴.临床以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1].头针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传统的头针疗法进针后快速捻转,刺激强烈,易引起明显疼痛或不适.笔者应用改良头针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相关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