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60篇
  免费   826篇
  国内免费   450篇
耳鼻咽喉   180篇
儿科学   93篇
妇产科学   51篇
基础医学   834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1932篇
内科学   1179篇
皮肤病学   389篇
神经病学   625篇
特种医学   955篇
外科学   2096篇
综合类   1731篇
预防医学   576篇
眼科学   315篇
药学   407篇
  1篇
中国医学   282篇
肿瘤学   8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56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533篇
  2012年   657篇
  2011年   756篇
  2010年   758篇
  2009年   827篇
  2008年   830篇
  2007年   906篇
  2006年   880篇
  2005年   834篇
  2004年   791篇
  2003年   866篇
  2002年   1025篇
  2001年   329篇
  2000年   472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丝素蛋白(SF)/壳聚糖(CS)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黏附和生长的影响,评估该材料用作心脏补片的可行性。 方法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素纳米纤维底板,用层层自组装技术(LBL),将SF和CS组装到纤维素纳米纤维表面,得到改性的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用ζ- 电位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材料的表征。分离培养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荧光素酶(Fluc)双重报告基因的小鼠AD-MSCs细胞,并接种于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上共培养,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FM)观察细胞黏附和生长形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超微结构,生物发光成像(BLI)及MTT比色法评估AD-MSCs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结果 XPS测定的结果提示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构建成功。SEM观察可见纳米纤维直径均一,具有良好的三维多孔结构,细胞在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上增殖活跃,形态和生长状态良好。CFM、BLI及MTT比色法的结果提示细胞与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共培养后呈三维分布,增殖状态好。 结论 对纤维素纳米纤维用LBL进行改性后可明星促进AD-MSCs的三维生长,SF/CS复合纳米纤维膜是可用于组织工程心肌补片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2.
3.
海水浸泡爆炸伤延期植皮最佳时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海水浸泡爆炸伤延期植皮的最佳时机。方法建立海水浸泡爆炸伤动物模型后,分别于0、3、7、14d切取创面组织作病理切片,镜下观察创面受床的病理改变;同期对创区实施植皮术,通过计算机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准确计算出各组的皮片成活率。结果分别于伤后0、3、7、14d,对皮肤缺损区施行植皮术,发现不同时机植皮成活率不同,伤后7d对海水浸泡爆炸伤皮肤缺损区植皮,皮片成活率最高。结论海水浸泡爆炸伤延期7d后植皮是对创面实施植皮术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可注射的自凝固新型骨修复材料。[方法]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将其与rhBMP-2/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制备出rhBMP-2/PLGA微球/CPC复合人工骨。探讨了材料的特性,包括形貌、固化时间、抗压强度及反映材料体外降解速度的指标一体外降解液Ca、P浓度变化,测定复合材料rhBMP乏的释药速度及体外诱导MSCs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结果]与单纯CPC-rhBMP-2相比,复合材料的固化时间少量增加,抗压强度下降明显。体外降解速度及体外释药明显提高,释放的rhBMP-2具有骨诱导活性。[结论]rhBMP-2/PLGA微球/磷酸钙骨水泥新型复合人工骨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单侧液压脑损伤(FPI)对大鼠双侧海马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和CA1区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单侧液压脑损伤模型,脑标本分为对照组(包括正常对照和假手术对照)、FPI损伤同侧组和FPI损伤对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水平切片GFAP表达,对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进行细胞内记录。结果FPI大鼠双侧海马齿状回门区和CA1区GFAP表达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强。FPI损伤同侧组兴奋性输入-输出关系曲线的斜率比其他两组显著增大(P<0.05);FPI损伤同侧组和对侧组双脉冲易化(PPF)比值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幅值均比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FPI损伤同侧组和对侧组双脉冲抑制(PPD)比值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结论大鼠单侧液压脑损伤对双侧海马均可产生影响,导致双侧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传递增强,抑制性突触传递减弱。  相似文献   
6.
提倡垂体腺瘤的个体化及综合性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垂体腺瘤的外科治疗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早期由于诊断技术落后,患者常常因肿瘤过大导致视力严重障碍或颅内压增高危及生命才来就诊,治疗以挽救生命及视力为主要目的。随着CT、MR I的普及应用,垂体腺瘤患者就诊时多以内分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部分伴有视力、视野障碍,因此,手术  相似文献   
7.
上睑下垂术式选择及其评价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为探讨和研究矫正上睑下垂的合理术式,以指导手术选择,提高上睑下垂矫正手术成功率。本文从上睑下垂矫正手术的目的着眼,提出了术后在形态和功能上应达到的标准和要求,以及术后效果判定等级,并从原理上对矫正上睑下垂手术方法进行归类、分析和评估。1上睑下垂手术目的及效果判定1.1手术目的和术后效果要求1.1.1上睑下垂矫正手术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下垂的上睑,恢复正常的睑裂高度,暴露出瞳孔,扩大视野,防止弱视,矫正异常形态,改善面容。总之,既要达到功能上的恢复,又要达到美容目的。1.1.2术后理想而完善的矫正效果应具备以下几点:①形态上:…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 患儿男性,11岁,因左手环、小指外伤5h于2005年4月16日急诊入院。术前查体:一般情况可。专科情况:左手环指于中节远端挫伤性完全离断,创面不整齐,离断指体挫伤较重;小指指甲缺损,伤口边缘挫伤较重,指骨外露。术前诊断:左手环指完全性离断伤,小指指甲缺损。术前设计:手术分二次处理,先行环指断指再植,如果环指能够再植成活,小指指甲缺损行修饰性移植;如不能成活,则行一般的创面覆盖手术。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疾病主要有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二者均系老年病,随着我国人民平均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迅速增长,尤其是后者,近20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成倍增长,50岁以上男性尸检潜伏癌发病率已与欧美接近。因此,对前列腺疾病的早期诊断日益重要。目前一致认为MRI是较理想的检查方法,而MRI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 MRI)和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前列腺中的应用还不普及,笔者现就此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定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对人NSCs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行原代培养的同时,分别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神经生长因子(NGF)、维甲酸(RA)等因子,观察其对NSCs定向分化的作用。结果EGF培养的NSCs,克隆球形成慢且较松散,经血清诱导分化后,主要为星形胶质细胞,仅有少数神经元。而bFGF培养的NSCs则生长良好。在加血清诱导分化后,不同浓度bFGF培养的NSCs分化的细胞不同。bFGF与EGF共同培养的NSCs,其生长及神经球形成良好。在加血清诱导分化后,分化的神经细胞比例更接近脑内神经细胞的组分。NGF对神经球的形成无明显影响,但可促使其向神经元分化。RA使神经克隆球形成,可使NSCs直接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NSCs的增殖及定向分化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