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7 毫秒
1.
探讨NF-κB、G、D细胞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窦粘膜内表达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脾胃湿热组、脾胃气虚组和正常对照组胃窦粘膜内NF-κB、G、D细胞.结果:正常对照组NF-κB呈弱表达.脾胃湿热组NF-κB呈高表达,较脾胃气虚组和正常对照组表达增强,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脾胃湿热组G细胞数量与脾胃气虚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D细胞数量则显著低于其它2组(P<0.01),G/D细胞比值高于其它2组(P<0.01).结论:脾胃湿热组NF-κB的表达增强,G/D细胞比值增大.可能与较高的Hp感染率及其他致病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探讨EGF和TFF1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患者胃窦粘膜内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20例,与同病脾胃气虚证患者32例和健康人5例对照,结果脾胃湿热组和脾胃气虚组患者的EGF和TFF1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2组患者间EGF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TFF1在2组患者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脾胃湿热组TFF1阳性低于脾胃气虚组;脾胃湿热组患者Hp感染率高于脾胃气虚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慢性胃炎脾胃湿热组EGF表达低于脾胃气虚组,可能与Hp感染有关;而TFF1的表达低于脾胃气虚组,可能与胃粘膜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构建一个符合中医药学科发展规律的科学的规范的研究平台,是关系到中医药研究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近5年来,台湾地区有关主管部门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以构建台湾地区中医药科研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透骨消痛颗粒对骨性关节炎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透骨消痛颗粒对兔膝骨性关节炎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取新西兰大白兔50只,采用改良Hulth法复制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6组,进行CR片、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正常组膝关节间隙正常,关节面平整光滑,无骨赘;模型组内侧间隙明显变窄,有明显骨赘;实验1组关节变化基本同造模组;实验3组内侧间隙变窄,关节面粗糙变形,关节边缘有轻微骨赘形成,软骨下骨密度增高.对照组与实验2组介于实验1组、实验3组之间.表明透骨消痛颗粒具有延缓关节宏观形态、软骨基质及软骨细胞退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验方"扶正抑瘤复方制剂"的抑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ccelrys公司Cerius2分子模拟软件包(版本4.10),通过ligandfit模块进行分子对接,研究扶正抑瘤方成分及可能形成的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同TNF-α、IL-2受体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扶正抑瘤方的可能抑瘤机制。结果:以TNF-α、IL-2为靶点,以原配体与蛋白各自的DOCKSCORE值为阈值,分别筛出与其结合较好的成分为37个和10个。结论:"扶正抑瘤复方制剂"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肿瘤的复方中药,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抗炎症细胞因子的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间接起到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证素与血液肾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体检人员245例,以证候积分、血液肾功能检测为指标。结果:尿素氮(BUN)与寒,饮显著负相关(P<0.05);肌酐(CREA)与饮显著正相关(P<0.05),与气虚,亡脱显著负相关(P<0.05),与鼻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尿酸(UA)与肝,血瘀,阴虚,阳亢,胃,肺,少腹,气逆显著负相关(P<0.05),与气滞,气虚,血虚,肠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尿素氮与肌酐比值(BUN/CREA)与热,阴虚,阳亢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中医证素与肾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肾功能检查可以为证素诊断提供参考,可能是其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福州市中老年人骨性关节炎的性别和年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福州市中老年人骨性关节炎的患病率、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骨性关节炎调查问卷>由经统一培训的骨科医师负责调查.随机从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和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就诊的患者及其陪同人员中抽取具有福州本地户口、长期居住、年龄≥40岁,共2800人进行调查.结果 OA总患病率35.87%,女性高于男性,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各部住患病率以膝OA最常见,其次为腰椎OA、手OA.结论 福州市中老年人OA以膝、腰椎多见,手、髋OA少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电针影响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表达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成年SD大鼠60只,抽签法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组,造模组采用4%木瓜蛋白酶双膝关节腔注射建立骨性关节炎模型,抽签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实验组采用电针干预,检测关节液中TGF-β1含量,Real ti...  相似文献   
9.
透骨消痛颗粒防治膝骨性关节炎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透骨消痛颗粒防治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50只,采用改良Hulth法复制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6组,分别测定关节液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浓度,血清MDA、NO吸光度及关节滑膜SOD活性。结果各实验组8周、16周关节液中IL-1、IL-6、TNF-α、MMP-3,血清NO、MDA均呈高表达,16周时关节滑膜中SOD含量呈低表达状态,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8周后IL-1、TNF-α,MMP-3、NO、MDA含量,对照组、实验2组、实验3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对照组、实验1组与实验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8周后IL-6含量,对照组、实验2组、实验3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1组与实验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6周后对照组、实验2组、实验3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对照组、实验1组与实验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透骨消痛颗粒通过有效抑制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氧自由基的生物效应来延缓软骨的退变。  相似文献   
10.
赖新梅  林端宜  杨雪梅  周常恩 《中草药》2009,40(7):1160-1162
中药名与药用植物物种之间并非一一对应,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情况普遍存在,很容易产生混乱,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通过对中药原植物物种数据规范的必要性和存在问题的论述,探讨植物类中药物种数据规范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