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7篇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了解7~14岁学龄期儿童前房深度发育情况。探索其与屈光度数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眼科门诊7~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共计521例(1042只眼)。采用IOLMaster人工晶状体生物测量仪测量各屈光参数,同时测量身高、体重。散瞳后验光测得静态屈光度。分析前房深度发育情况及不同屈光状态的学龄期儿童前房深度发育情况。结果(1)随着年龄的增长,7~14岁学龄期的儿童前房深度随之增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年龄段儿童的左右眼之间的均值相近,且生长发育趋势相近(均P>0.05)。(2)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的前房深度均逐渐增大,同一年龄段男性前房深度大于女性前房深度(均P<0.01)。(3)儿童前房深度与身高正相关(P<0.01)。(4)前房深度随近视度数增高而增大,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及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期儿童的前房深度的发育受到身高、性别及屈光度数的影响,与身高呈正相关,同一年龄段,男性前房深度大于女性。双眼前房深度发育同步。低中度近视的儿童前房深度增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分期冻结肩的腋下关节囊厚度和肩袖间隙血流信号情况,探讨应用肌骨超声检查对不同临床分期冻结肩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患者,其中冻结肩患者87例(冻结肩组)和非冻结肩患者30例(非冻结肩组),冻结肩组患者参照临床表现进一步分为冻结肩Ⅰ期组35例、冻结肩Ⅱ期组29例和冻结肩Ⅲ期组23例。检查各组患者肩关节的肌骨超声表现,比较各组患者腋下关节囊厚度和肩袖血流阳性率。结果冻结肩患者患侧腋下关节囊厚度为(3.46±1.04)mm,明显高于非冻结肩组的(1.89±0.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下关节囊厚度冻结肩Ⅰ期组为(2.87±0.95)mm,冻结肩Ⅱ期组为(4.44±0.72)mm,冻结肩Ⅲ期组为(3.08±0.46)mm,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冻结肩Ⅱ期组患者肩关节囊厚度最厚,分别与Ⅰ期、Ⅲ期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冻结肩组肩袖间隙血流阳性率高于非冻结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肩袖间隙血流阳性冻结肩Ⅰ期组35例、Ⅱ期组3例、Ⅲ期组1例、非冻结肩组2例,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冻结肩Ⅰ期组肩袖间隙血流阳性率远高于其他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冻结肩患者腋下关节囊厚度与疾病病程之间无相关性(r=-0.037,P>0.05)。结论应用超声检查检测腋下关节囊厚度和肩袖间隙血流情况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冻结肩及早期治疗,缩短患者病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早中期准父母双方中医体质与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关系,为针对性地进行育龄夫妇孕前-围孕期中医体质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本课题组编制的孕期夫妇中医体质评估量表和新生儿产后访视量表,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孕妇手册的675例妊娠妇女及其配偶,对其体质类型变化及新生儿健康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孕早中期准父母体质均以平和质为主。孕妇平和质约为55%,偏颇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和湿热质为主;准父亲平和质约为76%,偏颇体质以湿热质、阴虚质和气虚质为主。孕早期和中期准父母体质均无明显变化。与平和质比较,湿热质父亲其新生儿发生黄疸的风险较高,阴虚质母亲其新生儿发生吐奶的风险较高(P0.05)。孕早中期准父母体质对新生儿健康问题的共同作用不明显。结论孕期准父母体质与新生儿健康存在一定相关关系,有必要区分准父母体质,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环孢素A联合科素亚治疗进展性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进展性IgA肾病患者纳入研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单用科素亚治疗,观察组采用环孢素A联合科素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88%VS81.25%),P0.05。治疗前,疗效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4h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孢素A联合科素亚治疗进展性IgA肾病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正>严重创伤具有伤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致残、病死率高等特点〔1〕。做好严重创伤救治规范工作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减少严重创伤并发症,降低致残、病死率,成为急救中心的重要任务。本文拟观察完善严重创伤救治原则对老年患者严重创伤救治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老年严重创伤患者68例,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6189岁,平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甲巯咪唑与丙基硫氧嘧啶对甲亢继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为临床甲亢继发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来我科住院治疗的46例甲亢继发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甲巯咪唑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丙基硫氧嘧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钙(Ca)、血镁(Mg)、血磷(P)、血碱性磷酸酶(ALP)、24 h尿钙(UCa)变化;于治疗前后测量患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BMD),分析甲巯咪唑与丙基硫氧嘧啶对甲亢继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并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 UC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a、P、AL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均可以改善甲亢继发骨质疏松患者的骨代谢状态,但甲巯咪唑升高患者骨密度的作用更明显,且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瘦素对椎间盘髓核细胞中退行性变相关分解代谢基因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SD大鼠髓核细胞,行cytokeratin 19和II型胶原免疫组化进行鉴定。使用瘦素和(或)白细胞介素1β(IL-1β)作用于髓核细胞,real-time PCR分析MMP-1、MMP-3、MMP-9、MMP-13、ADAMTS-4、ADAMTS-5、aggrecan和COL2A1的表达水平。阿利辛蓝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II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生成。Western blot分析激活的信号通路,并使用不同通路的抑制剂来分析信号通路的作用。结果:Real-time PCR显示单用瘦素可以提高MMP-1、MMP-13、ADAMTS-4和ADAMTS-5的表达水平;IL-1β和瘦素可以协同提高MMP-1、MMP-3和ADAMTS-5的表达水平;瘦素降低髓核细胞II型胶原的表达,PI3K/Akt通路和JAK2/STAT3通路均被激活,但使用抑制剂后显示只有JAK2/STAT3信号通路参与瘦素对髓核细胞的作用。结论:瘦素通过调节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髓核细胞的分解代谢,可能是肥胖与椎间盘退变相互关联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因机器故障或其他因素而需要快速调度患者在不同加速器上完成治疗。本文研究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获得一个新的后备计划,并且评估鼻咽癌后备SMLC计划剂量学特性和执行效率。方法:从XIO计划系统中选取12例已治疗鼻咽癌患者的动态调强计划(DMLC),通过Dicom RT协议传输到Raystation计划系统中,生成后备SMLC计划(Fallback Planning),评估后备SMLC计划与初始DMLC计划剂量学差异和执行效率。结果:后备SMLC计划能满足临床要求,与初始DMLC计划相比,PTV60靶区适形指数(CI)较优(P=0.010),双腮腺D50%和脊髓D1cc均较优(P=0.013,P=0.035),其它参数无显著性差异,满足临床剂量学要求;计划效率较优,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结论:由DMLC计划生成的后备SMLC计划准确、快速、执行效率高,可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同时,后备计划是有望实现自动计划的另外一种方法:建立完善的患者资料数据库,当有新治疗的患者时,从数据库选取与当前患者相似的患者P信息,利用形变技术建立起对应关系,然后把数据库中患者的剂量信息映射到当前患者,进行自动计划,还可结合自适应放疗。期望后备计划在自适应计划中有更多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断指再植的成活率逐年增高,但再植失败的病例时有发生[1].为提高断指再植患者成活率,浙江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对断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综合性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3-12月收治的断指再植术后患者96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干预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18~65岁,平均(46.8±1.2)岁;致伤原因为机器碾压伤43例,刀砍伤5例;完全离断伤40例,不全离断伤8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5,(20):2759-2761
目的:为持续改进手术部位感染(SSI)提供参考。方法:取目标性监测专项整治持续性督导后(2012年7月-2013年6月,监测组)在某院行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7 472例,与专项整治前(2010年7月-2011年6月,对照组)同期手术患者5 958例,比较两组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感染、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监测组Ⅰ、Ⅱ类切口手术标准化感染率分别为0.35%、0.43%,对照组为0.60%、1.36%(P<0.05);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监测组为10.72%,对照组为86.88%(P<0.05);患者术后未用药率由对照组的6.98%提高至监测组的49.20%(P<0.05),48 h内停药率由对照组的32.09%提高至监测组的44.11%,术后抗菌药物使用>3 d的患者构成比由对照组的42.82%下降至监测组的3.05%(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腹股沟斜疝修补患者监测组为3.90 d,短于对照组的4.22 d(P=0.018);胆囊手术患者监测组为6.47 d,与对照组的6.38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结论:专项整治明显促进了围术期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使术后SSI发生率进一步下降,一定范围内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