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预防和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108例血液病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化疗后的药物使用、化疗后的侵袭性操作以及感染的部位等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和原因。结果有45例患者出现了化疗后感染的情况,占总数的41.7%。研究发现,血液病患者在层流病房中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普通病房的60%,二者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住院时间的增长,患者感染发生率要明显提高。结论做好对环境的通风消毒措施,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建立合理有效的探视制度,同时对做好心理、饮食、身体的相关护理,是有效预防和减少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P-糖蛋白(Pg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评估其在乳腺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1993年1月~1994年12月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Pgp的表达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Pg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2.2%(20/62)。(2)Pgp表达与月经状况、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个数、组织学分级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3)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Pgp阴性表达组的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均明显优于阳性表达组(P<0.05)。(4)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个数、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TNM分期及Pgp表达与DFS及OS明显相关;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除了腋窝淋巴结转移个数、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大小与DFS及OS明显相关外,Pgp表达与OS缩短有关,但和DFS无关。结论Pgp在乳腺癌组织中有一定程度的表达,Pgp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缩短有关,有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独立准直器位置精度对半野联合处剂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在乳腺癌和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单一等中心半野联合放疗技术,并对独立准直器位置精度对半野联合处剂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对策.方法:用带独立准直器的直线加速器,以一个等中心,上下半野技术照射体模,用胶片剂量仪分析半野衔接处剂量分布情况,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乳腺癌和鼻咽癌病人的放射治疗.结果:受加速器独立准直器位置精度的影响,半野衔接处可能存在最大不超过2mm的过剂量区或欠剂量区.如果消除该系统误差的影响,则半野衔接处可得到均匀的剂量分布.结论:单一等中心半野联合照射,半野衔接处处于照射靶区,必须重视独立准直器位置精度对衔接处剂量的影响,并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4.
瘤内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治疗晚期肺癌临床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在晚期肺癌治疗中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12例IIIb-IV期肺癌及3例肺转移癌,CT定位经皮肺穿刺瘤内注射rAd-p53,1 次/周×4/疗程;通过临床观察、CT及病理对照及短期随访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2 月观察肿瘤缩小5例(33.3%),无变化7例(46.7%),增大3例(20%);治疗后病理观察:癌组织坏死,癌细胞稀少(6/11,54.5%);除自限性发热外,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rAd-p53瘤内注射治疗肺癌,无明显毒副作用,能较好地抑制局部肿瘤的发展,尤其对失去手术机会,不能耐受放化疗的患者,是一种可行的有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对人肺癌 SPC-A1细胞 Fas-FasL 和 TNFR1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选择不同浓度的含化痰散结方的兔血清,与人肺癌细胞 SPC-A1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对细胞生长和凋亡状况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 SABC 法检测 SPC-A1细胞 Fas 和FasL 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SPC-A1细胞 TNFR1的表达。结果人肺癌细胞经含化痰散结方的兔血清作用后,由贴壁生长而逐渐脱落,外形变圆,体积缩小,折光性增加;SABC 法显示,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可上调 SPC-A1细胞 Fas(P<0.05),而且可下调 SPC-A1细胞 FasL 的表达(P<0.05)。原位杂交方法显示,含药血清组 SPc-A1细胞 TNFR1的表达明显高于不含药血清组(P<0.01)。结论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可诱导人肺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 SPC-A1细胞 Fas、下调其 FasL 以及上调 TNFR1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的患者9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生活护理,药物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2组手术指标及2组的VAS评分.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的时间、引流管拔除的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2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能够降低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效果较好,建议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中国年轻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征。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向MPN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根据诊断时年龄分为年轻组(≤40岁)、中年组(41~60岁)和老年组(>60岁),在各疾病类型中比较三组的差异。结果共收集到1727份可供分析的问卷,其中年轻组453例(26.2%),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274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80例、骨髓纤维化(MF)99例(原发性MF 45例,PV后MF 20例,ET后MF 34例);男性178例(39.3%),中位年龄31(18~40)岁。与中年、老年MPN受访者相比,年轻MPN受访者中未婚、高学历、无合并症、无合并用药、较低危险度分层占比较高(P<0.001)。年轻MPN受访者中以头痛为首发症状患者占比较高(ET:P<0.001;PV:P=0.007;MF:P=0.001),脾大的比例在初诊(PV:P<0.001)和调研时(ET:P=0.052;PV:P=0.063)最高,而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在初诊(ET:P<0.001;PV:P=0.011)和调研时(ET:P<0.001;PV:P=0.003)均最低。年轻MPN受访者JAK2突变比例最低(ET:P<0.001;PV:P<0.001;MF:P=0.013),CALR突变比例最高(ET:P<0.001;MF:P=0.015),非驱动基因突变(ET:P=0.042;PV:P=0.043;MF:P=0.004)和高分子风险(HMR)突变(ET:P=0.024;PV:P=0.023;MF:P=0.001)的检出率均最低。结论与中、老年患者相比,年轻MPN患者有着特有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顺铂(DDP)时辰给药与常规给药合并羟基喜树碱(HCPrr)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59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顺铂时辰给药合并羟基喜树碱组(时辰化疗组)和顺铂、羟基喜树碱常规给药组(常规化疗组),两组顺铂和羟基喜树碱的剂量相同。顺铂14mg/(m2·d)。羟基喜树碱6mg/(m2·d),两药连用5天,21天为1周期,时辰化疗组顺铂在18:00用药。其他用药时间相同。每例连用两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 时辰化疗组PR13例,SD13例,PD4例,有效率(CR+PR)43.3%,常规化疗组PR9例,SD17例,PD3例,有效率31.0%,两组比较P=0.051。时辰化疗组中位生存期6.62个月,12个月生存率30.4%(9/30例),18个月生存率13.3%(4/30)。常规化疗组中位生存期5.06个月,12个月生存率24.1%(7/29),18个月生存率3.4%(1/29);时辰化疗组的有效率和生存期较常规组有优势。血液学毒性和消化系统等副作用两组相仿。结论 顺铂时辰给药合并羟基喜树碱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a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MVD和VEGF,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乳腺癌组织中200倍视野内MVD计数范围为21 ̄89,平均为43.13±15.40,中位数为42;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6%(28/47例);②MVD计数和VEGF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0.05);复发转移者较无病生存者MVD和VEGF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与月经状况、组织分级和激素受体状况无关(P>0.05);③VEGF阳性表达乳腺癌的MVD高于VEGF阴性表达的MVD,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④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高MVD(>42)和低MVD(≤42)、VEGF表达阴性和阳性两组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survival,DFS)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VD和VEGF与淋巴结的转移数目、复发转移状态、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相关,有可能成为乳腺癌另一预后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紫杉醇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桦  陈伟 《中国肿瘤临床》1999,26(9):670-672
目的:评价以紫杉醇为主的联合化疗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5 例晚期或复发的乳腺癌患者行以紫杉醇为主的联合化疗,随机分成两组,A 组:行以紫杉醇与顺铂、鬼臼乙叉甙的联合化疗;B组:行以紫杉醇与吡喃阿霉素的联合化疗。结果:初治组10 例,CR3 例,PR4 例,总有效率700 % ;复治组15 例,PR6 例,总有效率400 % 。紫杉醇与顺铂、鬼臼乙叉甙联合化疗及紫杉醇与吡喃阿霉素联合化疗,两组疗效相近,但紫杉醇与吡喃阿霉素联合化疗骨髓抑制及消化道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结论:紫杉醇为主的联合化疗对晚期乳腺癌应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